首先,企業全球化,美國企業把工作輸出到海外是造成美國今天經濟蕭條的一個主要原因。企業追求的是短期利潤,對美國民眾和美國來說,企業全球化的弊大於利。比如奈克(Nike)把廠設在中國,一雙鞋成本節省了30美元,表麵上利潤多出了30美元;但是由於自由市場競爭,對手們也把廠設在中國,同樣也降低了成本,這樣在美國市場競爭下,零售價隻能都下降30美元。原來計劃中的30美元利潤已經不存在了。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設廠帶動了中國當地的經濟,增加了中國的就業和有關的稅收,減少了美國國內的工作機會和相應的稅收。有人說這樣對美國消費者好,但是仔細看看,便宜的產品隻導致了過渡消耗,本來100美元買一雙鞋,現在消費者大多沒有用50美元買一雙,而是用100美元買兩雙。這種浪費對資源,自然環境都造成很大破壞。從國家角度看,由於美國國內稅收減少,造成州,聯邦收入降低,美國基礎設施(學校,醫院,福利)開始停滯不前或下降,造成美國生活水平下降。從企業角度看,首先30美元的利潤沒得到,其次企業把從中國當地得到的利潤繼續投資到當地擴大規模,同時帶動中國當地其他服務行業發展,企業各種活動比如開會,度假等都在中國消費而不在美國消費。這又大大減少了企業對美國國內經濟的貢獻。有人說美國企業在中國設廠會占領當地市場,現在看看中國國內內銷和購買力,隻占美國企業總銷售的很小的份額。
其次,從美國就業市場來看。前些年,由於企業全球化和泡沫經濟,金融,管理等“軟技術“(MBA,CFA,etc)吃香,而科技,醫藥,工程設計等“硬技術“很被動。這樣造成了很多“硬技術“人才轉行到“軟技術“領域,加上企業全球化,很多高科技公司把研發中心轉到海外,美國國內很多“硬技術“人才流失。現在泡沫破了,企業需要的是真正能創造價值的“硬技術“人才。
總之,美國需要更多的稅收才能平衡預算度過這場危機。通過前幾年的泡沫,大家已經看到跨國公司的結果,企業把美國國家該賺到的稅收通過企業全球化賺到自己的腰包,通過獎金發放到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實際是把利潤分到自己股東管理人的腰包。最後企業出現了危機還要靠財政上幾乎空架子的美國政府來拯救,靠納稅人來拯救。但是,美國國內工作移到了海外,國內稅收減少,消費減少,造成惡性循環,美國隻能靠發國債來籌集資金,但是世界上那個經濟體係能拿出4,5萬億美元買美國國債?
要想創造就業機會振興美國經濟,提高美國國內生活品質,美國必須把工作從海外拿回來, 把企業在海外避風港的利潤變成美國政府的稅收收入,這樣才能提高美國國內就業機會,製造出更多的消費者和納稅人。那時,世界各國最優秀的人才隻有到美國發展才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美國夢!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