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圍城,環杭州灣的惡劣生態。

來源: wxcfgh85 2013-03-14 17:16: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448 bytes)

共同的宿命?

濱海大道東北方向的盡頭便是杭州灣,3月7日這天,雖有霧霾,但仍可依稀看見杭州灣 大橋。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處理後排放出來的汙水便從這裏排入杭州灣錢塘江內,附近一家工廠的工人告訴記者,排汙時,汙水通過管道噴出,在江麵形成巨大 的渦流,而汙水的顏色則是五顏六色的。

水務部門看到記者攝像很警惕地詢問。在這個排汙口,綠色和平組織的抽樣同樣檢測出了包括氯代苯胺、全氟化合物等致癌物質,甚至還有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此類汙染物質具有生殖毒性,常被應用於包括紡織品在內的多種工業生產。

記 者注意到,針對綠色和平組織的檢測報告,蕭山與紹興縣環保部門均曾予以否認,蕭山區環保局副局長朱海斌、紹興市環保局副局長胡劍都表示,“工業園區排放的 汙水都經過汙水廠處理,符合國家標準。”朱海斌表示,工業汙水即使經過了處理還是汙水,不可能達到自然水那樣的清澈。根據國家標準,隻要該汙水經過自然水 的80倍稀釋能夠達到無色就是正常的。報告中提到的芳香胺、硝基苯、二氯乙烷、氯苯等有毒有害物質,朱海斌表示“國標”裏麵沒有要求,目前國內環保部門的 技術和設備水平也無法檢測。

在濱海工業園區內的萬豐化工廠附近,兩名來自四川綿陽的萬豐化工女工正在河道旁種菜,河道便與新二村那條曾被染 成“血河”的內河相連。因為被汙染,這條河如今被築壩隔斷,新二村的村民早已廢棄河道兩邊的農田不再耕種,但兩名四川女工不以為然。她們告訴記者,“化工 廠與印染廠相比,很難說哪個毒性更大,為了生活,沒那麽多能力去講條件。”女工的工資每月不足兩千元,工廠每個月給她們發防毒口罩,但戴不戴就靠個人自 覺,至於體檢,“目前還沒享受過”。

來自綠色和平組織的調研顯示,紹興濱海工業園區與蕭山臨江工業園區的印染企業不乏一些國際服裝品牌如Zara、Levi’s等的供應商。

紡織名城向世界輸出潮流的同時卻將汙流留在了本地,地方官員摘取了GDP的果實,民眾卻在為生態危機埋單。

環 保部《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顯示,我國化學品汙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我國現有生產使用記錄的化學物質4 萬多種,其中3000餘種已列入當前《危險化學品名錄》,目前,我國化學品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環境汙染和風險隱患突出,發達國家已淘汰或限製的部分有 毒有害化學品在我國仍有規模化生產和使用,存在部分高環境風險的化學品生產能力向我國進行轉移和集中的現象。

指望國際服裝品牌督促供貨商控製汙染物的使用排放,在現階段無異於癡人說夢般的一廂情願,何況對服裝而言,有毒有害物的服裝殘留以及洗滌過程中對消費地的二次汙染問題也同樣嚴峻,不久前發生的上海“毒校服”事件,有毒殘留的布匹就來自紹興地區。

2010年,紹興縣印染超過170億米的布料,並且生產了超過1.3億件的服裝,紡織業作為紹興最大的支柱產業,占據當地工業經濟總量的58.5%。然而,籠罩在癌症陰霾下的村民們對這些數字樂不起來,因為付出的環境代價實在太大,恐怕幾代人都無法償還。

紹興濱海工業區的排汙口再往東,紹興上虞市的道墟鎮亦有不少村民向記者反映,他們那裏也有“癌症村”。化工企業開到哪裏,“癌症村”似乎便會出現在哪裏。

上虞往東,寧波市慈溪地區,隨著杭州灣大橋的建成貫通,工業園區逐漸擴大,並已形成專門的印染區。來自那裏的民聲反饋是,因為汙染物的排放,海產品產量削減,口感變差,老百姓們正在擔心步入上遊的後塵。

汙水最終奔流入海,在有毒有害汙染物中生長的海產品最終被端上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餐桌,甚至更遠。

毫無疑問,環境汙染的危害絕不可能局限局部地區。同處一片霧霾天下,如果不控製汙染物的使用、排放,癌症或將成為我們這代人,甚至幾代人共同的歸屬。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200萬人,因癌症死亡人數為140萬,我國居民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於癌症,在全國不少大城市,惡性腫瘤已經超越心腦血管疾病,成為第一死亡原因。

“如果我們就把這樣一個環境留給我們的子孫,我們的子孫以後祭拜我們的時候也不會感激我們,他們隻會問,祖先們啊,你們到底在幹些什麽啊。”

韋東英的這番話與噴湧的汙水共同擊打著我們的心。

洪河邊上癌症村

撰稿、攝影|盧 廣

洪河經舞鋼市、舞陽縣、西平縣、上蔡縣、新蔡縣進入淮河,全長254公裏。一些重汙染企業超標排放大量的工業廢水,舞陽縣城的生活汙水也進入洪河。

汙水在洪河流淌了二十餘年,洪河岸邊已成了癌症高發區,村民嚴重受害, 村民為了治病,傾家蕩產,最終是人財兩空。

沿著洪河流域兩岸的村莊采訪,汙染觸目驚心,沿途的村民深受其害。改革開放後,農民解決了溫飽漸漸有點積累,二十年的汙染,又使他們一貧如洗。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有多少家庭債台高築,有多少青壯年娶不上媳婦,有多少青少年放棄學業出門打工,一個個悲劇不斷上演。

地下水汙染正在整體惡化

在馬軍看來,地下水汙染的嚴重程度長期被忽視,地下水汙染情況比地表水更加嚴重。“如果說地表水汙染整體不容樂觀,局部有所改善的話,地下水汙染則是整體處於惡化的趨勢。”

記者|黃 祺

今年“兩會”,環境問題被提及的次數前所未有地頻繁,“中國水危機”一詞終於從民間、專業領域,變成“兩會”焦點。

引爆此輪環境討論的,除了頻繁出現的嚴重霧霾,還有網友舉報濰坊企業向地下非法排汙事件。

有 一些數據,雖然早已進入中小學課本,但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因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而被淡忘:中國是全球水資源最為匱乏的國家之一,中國擁有全球20%的人口,但 淡水隻占全球的7%。我國人均水資源量隻有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占比還要低12個百分點。

過去有一種觀念是,發展經濟必然要犧牲環境,而水汙染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現象。但問題是,經濟發展與水的關係已經陷入惡性循環,水資源短缺將製約中國的經濟發展,水汙染帶來的健康代價,也會拖慢經濟發展的速度。

中國水危機,已經成為中國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但與空氣治理一樣,要想讓水質得到改善,需要漫長的過程,而這樣的過程,必然還會遇到阻力。

不隻是濰坊

2 月11日,一條內容為“山東濰坊許多企業將汙水排到1000多米深的水層汙染地下水”的微博被網友熱情轉發,雖然舉報消息並沒有附帶確鑿的證據,但更多人 “寧可信其有”。這樣的心態並不奇怪,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不少人在網絡上感慨自己的老家青山綠水不再,兒時戲水的小河如今色如醬油。水汙染隨處可見,公 眾對水汙染的憂慮,早已積聚在胸。

舉報出現後,濰坊市環保局很快於2月15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和市屬各開發區實施全麵拉網式排查,截至2月17日,排查企業715家,暫未發現帖文反映的問題。有網民質疑,兩天排查715家企業,簡直是“神一般”的速度。

有媒體將這樣的質疑拋給濰坊市市長劉曙光,他回應稱,“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講,排查是嚴謹、深入和細致的。”劉曙光說,目前尚未發現有地下水汙染問題。

網友的舉報未被查實,但並不意味著不存在企業向地下排汙的情況。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多年關注中國水汙染問題,十多年前根據對水汙染的調查,出版了《中國水危機》一書,如今,“水危機”這樣的提法已經從民間走向高層。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網站上,各地環保部門查處的水汙染違法案件會被匯總,製作成“中國水汙染地圖”向公眾公布。

馬 軍告訴《新民周刊》,像舉報者所稱向1000多米深層故意排放汙水的情況,目前在環保部門記錄中暫時未見,但是,企業通過滲坑、滲井排放汙水的案件,已有 多起被環保部門查實。除了工業排汙,還有一些北方農村,將生活汙水排入滲坑,讓汙水自然滲入地下,這樣的方式甚至還被當做一種汙染處理辦法。此外,在西南 地區,也有企業通過溶洞等特殊地形排汙的違法記錄。

舉報風波中,有人提出國外有一種汙水處理技術就是向深層地下排汙。對此馬軍解釋說,西方 一些國家的確嚐試過深井灌注排汙的技術,但這個技術的使用需要苛刻的條件。比如,深井灌注區要有特殊的地質條件,灌注的岩層高度封閉、高度穩定,實施這樣 的技術還要配備法規,要有長期、嚴謹的調研和論證。況且,即便在發達國家,深井灌注也是一個存在很大爭議的技術。

關於濰坊對這次網友舉報的處理,馬軍認為未能顯示出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的“誠意”。“濰坊應該借這次機會,排查企業向地下排汙的問題,而不是說隻查有沒有1000多米的深井排汙。”

惡化的地下水

山東省聚集了眾多高能耗企業,廢汙水的排放量和危險廢棄物產生量居全國前列。是擁有最多國家監控的重點汙染源企業的省份之一。

“其實我們比網民更關注當地生態環境。”劉曙光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不過,公眾有理由懷疑官員們的誠意,濰坊的處理方式,與過往眾多環境事件後地方政府的表現類似,地方政府更急於撇清責任,而不是開展治理。

在馬軍看來,地下水汙染的嚴重程度長期被忽視,地下水汙染情況比地表水更加嚴重。“如果說地表水汙染整體不容樂觀,局部有所改善的話,地下水汙染則是整體處於惡化的趨勢。”

與肉眼可見的河流、湖泊相比,地下水無法被普通人觀察到,而官方對相關調查數據的公開又非常鮮見。但對於廣大的中國北方地區來說,由於部分飲用水來源於地下水,地下水水質與居民健康緊密相關。

國 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提及,地下水是各種用水的一個重要來源,占中國全部用水量的20%左右。南方主要用徑流(降雨及冰雪 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動的水流),而北方用地下水更多一點。“北京、河北這一帶,地下水幾乎占工業、農業和人民生活用水總量的50%以上。”

馬 軍介紹說,中國地下水汙染北方比南方嚴重,原因有多種,一個是北方地區地表水汙染情況嚴重,像海河流域,幾乎找不到幹淨的地表水,這些已經被嚴重汙染的水 滲入地下,就會汙染地下水。另一個原因是,北方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華北平原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鬥區,地下水水位偏低,更容易吸引地表水滲入 地下。

地下水汙染的後果比地表水更加嚴重,馬軍說,地下水汙染的修複比地表水更難,特別是深層地下水,汙染幾乎是不可逆的。

馬軍坦承,目前對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的判斷,僅依靠現有的公開數據,而這類數據非常有限。

輿論的強烈關注之下,關於地下水的部分官方調查數據終於呈現在公眾麵前。《中國國土資源報》報道,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環境研究所實施的國土資源大調查計劃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已經通過專家評審。

這份報告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且汙染較為嚴重,直接可以引用的Ⅰ-Ⅲ類地下水僅占22.2%,經適當處理可以引用的Ⅳ類地下水占21.25%,須經專門處理後才可以利用的Ⅴ類地下水占56.55%。深層地下水綜合質量略好於淺層地下水,汙染較輕。

另據環保部2011年10月28日發布的《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2009年,經對北京、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海南、寧夏和廣東等八個省(區、市)641眼井的水質分析,水質Ⅳ-Ⅴ類的占73.8%。

公開“機密”

就像土壤汙染調查數據仍被環保部門稱為“國家機密”一樣,地下水汙染情況也長期處於“秘密”狀態,輿論倒逼之下,相關機構開始對水汙染信息公開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希望地下水信息有更多的公開,就公布像PM2.5數據一樣,公開信息並沒有之前想象的那樣危險。”

中 國各地區在2012年中陸續公布PM2.5數據,如今,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參照PM2.5數據安排自己的生活。但在公布之前,也曾出現激烈的爭論。反對的聲 音認為,公眾如果了解了空氣汙染的惡劣程度,會“受不了”。馬軍認為,PM2.5的發布對於環境治理隻有好處,這些數據不僅給產業調整、環境監督提供的依 據,更是給地方政府無形的壓力,讓它們能夠重視空氣質量。

“信息公開是第一步。中國的環境問題往往卡在一些關鍵難題上:判決執行難,無法突 破地方保護;社會監督難,因為環境問題技術性強;環境訴訟難,證據難搜集。如果有公開的數據,上麵這些難題都可以找到破解的辦法。”馬軍認為,全麵的信息 公開,首先有利於公眾參與對地下水汙染的監督,而公眾參與,是解決環境問題最好的辦法。

與幾年前相比,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熱情越來越高。2 月16日,回到家鄉的浙江企業家金增敏發微博說,浙江省瑞安市仙降街道橡膠鞋廠基地汙染嚴重,汙水直接排入河流。環保局長要敢在河裏遊泳20分鍾,他拿出 20萬。金增敏邀環保局長下河遊泳很快變成一個“模板”,此後,樂清、瑞安、蒼南等地環保局局長頻繁被網友懸賞“下河遊泳”。

如果包括地下水情況在內的水汙染信息可以像PM2.5一樣發布,公眾的監督將變得“有的放矢”。

鏈接

20世紀30年代,美國石油公司率先采用一種深井灌注技術來處置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鹽水和其他廢液。到50年代左右,化學和鋼鐵工業也開始了把化學廢料灌注到深地質層的嚐試。

成 熟安全的深井灌注技術,是在地質結構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采用多重密閉的材料構建一個非常深的灌注井,通過高壓泵將灌注液排入封閉的、尚有巨大利用空間的第 四類環境介質——地質儲存空間,與地下飲用水資源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使廢棄物不再參與人類和生物的物質循環,從而達到安全處置廢液的目的。

但是在早期階段,由於當時認識和管理不足,灌注井的建造以及運行中,都有可能因技術落實不到位而出現問題。美國曾出現過幾次影響較大的灌注事故。

1966年在科羅拉多州,一家軍工企業在利用深井灌注廢液過程中,由於壓力過大引起了地震;同一時期,出現了第一份地下飲用水遭受汙染的報道。到20世紀70年代初,又發現某造紙廠的灌注廢液從廠外一定距離的廢棄油井中溢出。

政府意識到,不斷增多的地下灌注活動必須受到嚴格監管。因此,197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保障美國公眾飲水安全的主要法規——《安全飲用水法案》,要求美國環保署製定地下灌注控製計劃,以確保地下飲用水源的安全。

1980 年,美國環保署頒布了《地下灌注控製法規》,指出煉油、金屬製造業、化學品生產、製藥、商業汙水處理、市政汙水處理以及食品加工等領域的危險廢物,其他工 業和市政廢液、放射性廢物可以灌注到所有地下可飲用水源之下,但原先灌注液所通過的三層安全保護管道必須提高到六層。

按照注入液體類型和注入地層的不同,環保署將灌注井分為I—V類5種不同類型。在大湖地區典型的灌注井深1700英尺至6000英尺(518米—1829米),在海灣沿岸深度為2200英尺至12000英尺(671米—3658米)甚至更深。

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學院的陳宏坤等人在《地下灌注技術及其在美國的應用》一文中解析,對於風險最大的I類灌注井,美國采取的防範措施也最嚴格。自從1974年美國開始嚴格管理地下灌注井以來,沒有再發生過由地下灌注引起的嚴重的環境汙染事故。

1989年,美國環保署應國會要求完成的一項風險研究認為,與地表填埋、貯存罐藏或焚燒等其他處置技術相比,深井灌注技術對於人體健康和環境所構成的危害極低,可能造成的危害風險最小。

美國環保署2009年的數據顯示,處理工業危險性和無危險性廢液、市政廢液的I類深井總數超過500口,用於處理石油和天然氣采掘過程中伴生鹽水的II類深井超過14.7萬口,當時全美約89%難以處理的危險工業廢液均通過深井灌注方式來進行處置。

完善的法規和嚴密的管理讓美國在地下灌注方麵保持了安全運行30年的紀錄。

深 井灌注技術在中國是否可行?從2003年起,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同美國環保署開展了地下灌注與監控技術研究與合作;2006年中國環保部開展了地下灌注科研 示範項目。但遺憾的是,我國尚未製定控製深井灌注行為的法律法規,也沒有明確的部門對其實施監管,這都給深井灌注的推廣帶來了難度。(樂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