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關注。這種論證方式是我最喜歡的-從邏輯的嚴謹上推敲。

我的情況你猜得很準。我的確住在金源車程30分鍾之內。另外,我弟弟家在金源旁邊。所以,我算是比較方便到金源。到世貿天街近個10分鍾。所以,我也去世貿。去金源多,因為我兒子在那裏上課。再有就是可以順便去弟弟家吃飯。

你的角度和我的角度不同。我可以理解你的角度和邏輯。你說的是如果一件事有足夠多的數量,才能有代表性。我想說的是一個事物的出現有象征意義。比如,北韓第一夫人穿戴西方名牌。盡管可能象她這麽穿戴的人在北韓是極少數。不夠significant,但她還是有一種代表性 - 西方媒體稱之為象征北韓開始開放。中國古人有言:一葉知秋。

中國很長一段時期隻能模仿。我多年前回北京最看不慣的就是北京很多模仿西式建築的新樓。似乎郊區更多這種東西。外地還有模仿白宮的建築。這些太平庸了。中國本土的東西,如長城,故宮不能叫超美,隻能是特色。但金源讓我覺得有創意的地方就是它是在美國的Mall的形式上又加了美國的Mall裏沒有的育兒/教育功能。我為中國能開始有自己的創意而驚奇。其實,中國早就有不少這樣copy過來又加點新功能的東西。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是美國一家大公司的主管,他的工作是去中國考察中國是否對他公司的產品使用交納專利費。他在中國開會有專人翻譯,他說大多數工作環境是使用英語的。我問他為什麽還要自己學中文呢?他說因為中國南方有很多工廠使用了他公司的產品但稍加改造,加上新的功能。這樣他們就不交專利費了。這家公司不甘,要打官司。打官司比較複雜,要分辨出一個產品哪部分是該公司原創,哪部分是中國廠家附加上去的。他希望自己能聽懂法庭聽證。

欣賞金源這種設計是因為我有對比,在中美兩國我各自需要花多少時間在路上才能完成我的每周兩大任務-買菜和帶小孩上才藝課。在北京明顯省下太多時間。當然,我買菜主要不是在金源購買。我家樓下步行幾分鍾之內,商店,菜場,餐館,銀行,郵局一應俱全。又有阿姨。我個人的生活,處理家事雜事的效率角度,美國沒法比。所以讓我選,我會選擇在北京養育幼兒。北京的早期教育已經趕上來了。美國有的,北京也有。不必要背井離鄉,我小孩還有很多來自祖父母舅姨之類親戚的關愛。

美國這麽多Mall,樓下有人跟貼說十分鍾車程之內就有一個,但為什麽沒有一個設有教育功能呢?如果有,那多方便啊。我是從設計的角度覺得金源的設計比美國的Mall更先進,這是一種附加value-提高媽媽們時間效率。一葉知秋,如果中國有這樣一個Mall的設計,就會有更多的Mall這麽設計。不必要都是特別大的Mall才能提供這個功能吧。從這個角度,我讓金源代表了中國。的確是夠局部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