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表麵現象,其實都是政府插手造成的。其實政府比千萬個人和企業跟愚蠢。

Peter Schiff演講的中文稿 2010-02-15

我在30秒之前才認真看了一下今天演講的標題是什麽……那麽我就來談一下為什麽那麽多人事先都沒看出來會發生金融危機,而他們本來應該能看得出來。

我 想先問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沒有誰對這次經濟危機感到意外的?……沒有?好,那麽有誰覺得危機已經結束了?您可以舉手,讓我看一下;或者……有誰認為政府的 解決方案能奏效,或對我們有所幫助?……什麽?隻有一個人舉手?----哦,天哪!看來今天我其實沒必要來這裏演講。實際上我很想告訴那些什麽也不知道的 人。不過無所謂,隻要台下的你們不覺得厭倦,那我就隨便說說好了。

其實我也不明白為什麽別人就看不出來。我想可能當一個人身處泡沫之中的時 候,就很難發現究竟是怎麽回事。就我個人而言,我經曆了兩次泡沫。在納斯達克泡沫時期,我是一個股票經紀人,我很清楚那時在發生些什 麽,1997,1998,1999--在我看來,那些股票被高估了許多倍,遠不值投資者所付出的價錢,這是顯而易見的。但當時卻沒人這樣想,每個人都以為 我們進入了“新經濟時代”,互聯網給了人們充足的想象空間。而那時的我卻沒看出互聯網購物與電話購物或清單郵購有什麽實質區別,他們說不久以後所有的人都 會用互聯網來購物了,我想不通為什麽人們一定要去互聯網上買東西,難道就不能通過電話采購?二者有那麽大區別嗎?我知道人們在互聯網公司上下了很大的賭 注。記得似乎有一家做門把手(doorknob)的公司doorknob.com,就算他們能把自己生產的門把手賣給全世界所有的人,也無法讓自己股票的 市盈率看上去合理【台下笑】,他們不可能通過在互聯網上賣這些東西來盈利。那時有如此多的電子商務支持者,他們都信奉這樣一種理念:向客戶郵寄東西要比直 接開店更為經濟,這樣客戶也用不著光顧店麵、用不著找地方停車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隻有少數東西是可以郵寄的,而大多數東西卻不行。不過當時誰會在意這 些細節,隻要能找個借口上市就行了。很多人都一夜暴富,但沒有人是通過成功經營一夜暴富的,他們暴富是因為投資者爭先購買他們的股票。我有一個鄰居在洛杉 磯市區開了一家E-Toy(玩具電子商務----譯者注)公司,幾乎和我所在的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建立於同一時間。他比我賺的錢要多得多,但他卻沒有盈 利,他從來沒有盈利過!他之所以能賺到錢是因為他成功地讓人們相信他“能賺錢”。E-Toy市值最高的時候比我的公司市值的兩倍還高。

我記 得在歐洲太平洋公司剛成立不久,我推薦客戶購買國外公司的股票。我試圖說服一位想買雅虎公司股票的客戶,讓他不要買雅虎,而應轉買新西蘭的股票。我這樣對 他說: “雅虎的市值相當於新西蘭整個國家財富的兩倍【台下笑】,包括新西蘭所有的股票、所有的地產……你想擁有什麽?想要新西蘭整個國家----要知道單分紅受 益一項每年就有超過10億美元,還是要雅虎這個才成立了幾年的公司?投資新西蘭的話你可以得到所有的紅利。”但沒辦法,他們還是想要雅虎,不要新西蘭。這 當然非常荒謬,可當時卻沒有人意識到。互聯網泡沫破滅後,所有的人都在談論那時市場多麽多麽不理性、多麽瘋狂,一些人被送進監獄,華爾街被千夫所指。

但 是好景不長,幾乎在同一時間,人們就從納斯達克泡沫,迅速轉向了房市泡沫,而沒人看出兩者的相似之處!有人剪輯製作了一部名為《彼得-希夫是對的》 (Peter Schiff wasright)的視頻,放在了YouTube上,大約有130萬左右的點擊量,我無意中看見其中有一段我在CNBC電台的訪談,我說房市泡沫即將破 滅,經濟會遭遇崩潰,但主持人馬肯(Marcaine)問我:“希夫,我常聽說,一個人一生隻會經曆一次泡沫,我們才剛剛經曆過一次!難道在不到十年的時 間裏我們會再經曆一次?【台下笑】”顯然他認為十年之內發生兩次泡沫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上這兩個泡沫的關聯性很強,你完全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個泡沫。因為 當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後,我們並沒有被允許出現一次像樣的經濟衰退,而是用一個更大的房市泡沫取而代之,從而把後果或債務的清償拖到日後。雖然現在我們仍然 試圖在做同樣的事情,但這次市場受到的傷害如此嚴重,問題如此巨大,以致很難再找出一個拖延的手段了。因此我們不得不麵對現實。

為什麽會有 股市泡沫?因為美聯儲在1990年代的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利率太低,創造出了過多的貨幣。這推動了股票市場的投資,其中有許多是不良投資。在這期間出現了 許多沒有盈利能力,原本不應該存在的公司。這些公司之所以能成立,不是因為它們有本事通過經營賺錢,而是因為它們能上市,因為投資者特別想要股票,而根本 不在意這些公司能不能賺錢。公司的人做了什麽?他們把土地、勞動力、廠房集聚在一起,雖然這一組合未必合適,甚至降低了生產能力,但是卻取得了融資的資 格,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使得融資非常便利。這樣他們就興旺了,雖然一直在做賠錢的買賣,但還是能興旺。不是有句俗話嗎:“賣一件虧一件,但是賺得盆盈缽滿” (Welose money on every sale, but make it up involume)【台下大笑】我很清楚這些人所關心的隻是能否融資,我明白這些是因為那時我還是歐洲太平洋公司的調研部經理,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發展 前景是我的工作。那時我遇到了一家小型公司,好像是做瀏覽器還是防火牆什麽的……具體是做什麽的我忘了,總之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他們想募集500萬到 1000萬美元的資金,那時還沒有上市。這麽小的一家公司,卻將自己的價值標記為5000萬美元。他們的總裁是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成立這家公司可能 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問他:“你憑什麽認為你的公司值5000萬美元?你們沒有資產,沒有收入,甚至沒有客戶!【台下笑】”“你們什麽也沒有……要知道, 我什麽也不需要,就可以自己重新組建你們現在的一切,你想讓我付500萬美元,就是為了得到你們10%的股本?為什麽我要這麽做?”那小夥子說:“你不知 道,我們有辦法上市。【台下笑】你能賺到許多錢。”我問他:“你的意思是說在公開市場上有人會願意出更高的價錢買你們的股票?這可能嗎?人們甚至都不知道 你們是怎樣盈利的。”他們其實就是在炒作概念,那小夥子過了一會兒看著我說:“你不懂股票。”【台下大笑】我當然懂股票,也懂經營,我知道你們這些人加在 一起不值5000萬美元,因為你們上周才成立的這家互聯網公司。這就是那段時間發生的事,非常瘋狂。

在房市泡沫中,我也有類似經曆。你們知 道,我一直選擇租房,現在還在康涅迪克州租房子住。我找到了一幢比較中意的房子,想談談房租。很明顯,業主剛剛買下這幢房子用來投資。我問他租金是多少, 可能是每月4000美元吧,具體我也記不清了。我還很好奇地問他買這幢房子的月供以及其它開銷加在一起大約多少,問他為什麽要租給我,這真的是一筆合算的 投資嗎?還是每月會有負的現金流?他說:“是的,即使租給你我每月也要多支出幾千美元。”【台下大笑】然後我問他,你真的認為這是一項“投資”?一個每月 帶給你負現金流的東西,你還稱它為“資產”?為什麽你要買這幢房子?“你不懂,”業主說:“這房子能升值,過幾年它的價格就會翻倍。”我問他“為什麽,憑 什麽能翻倍?你甚至現在都不能用它來覆蓋你的成本,讓現金流為正。憑什麽它會升值?”我告訴他房價應該是關於房租的函數,可他望著我說:“你不懂房地 產。”【台下大笑】他認為房租多少無所謂,正如那些股票投資者認為公司分紅多少無所謂一個道理。股民都認為股票會漲,可是公司不分紅,股票憑什麽會漲?誰 會買這些東西?

我在斯坦福也租過房子。非常漂亮的公寓,可以看見美麗的海景和日落,公寓的設施很齊全,有遊泳池、停車場、壁球館、健身 房……什麽都有,保安措施也做得很到位。而它的隔壁是一幢20多年的又破又舊的房子正在掛牌出售,要買下這幢房子,月供和隔壁我租的那間的租金相差無幾, 每月四五千美元,但這裏看不見海景,沒有保安措施,什麽附屬設施也沒有,而光物業稅與維護的費用可能每月就超過1000美元,因此如果真要貸款買下這幢破 房子,每月的開銷肯定比隔壁那間好房子的租金要高。我問房產經紀人:“你認為會有人買這幢破房子嗎?隔壁那間要好得多,我知道的,因為我就在隔壁租著 住。”那位女士說,“你可以租,但是哪天你搬出去,你不會得到任何資產。”我問她:“你什麽意思?”她說:“你如果把房子買下來,那麽等它升值以後再搬出 去把房子賣了,就可以賺錢。”我問:“為什麽它會升值?你不明白嗎,它的價格已經被高估了,因為你可以住隔壁,那幢房子比這個好得多。”【台下笑】她說: “房價本來就是隻升不降的。”【台下大笑】我想她的意思是說,我應該犧牲自己住隔壁好房子的機會,然後在這間破舊不堪的房子裏住一段時間,隻要熬過這段時 間,我就能賺到錢。一兩年以後就會有人來主動登門對你說:“我也不想住隔壁那間好房子,我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買下你現在這件破房子,因為它會升值!”這些人 完全忘記了房子的根本作用是什麽。房子是用來讓人住的。然而非常奇怪的是,每個人都以為房子會永遠升值。

好的,扯遠了……現在我們回到剛才 說的股市泡沫。之所以有泡沫是因為格林斯潘在90年代的貨幣政策太鬆了,不過他也看到了我們在做什麽,所以開始升息。1996年格林斯潘曾指出市場存在非 理性繁榮,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說了一些負麵的、不該說的東西,於是後來幹脆閉嘴。可是升息的步伐仍在繼續,最後刺穿了股市泡沫。股市泡沫一破,那些不 良投資當然就暴露出來;許多曾在.com公司工作的人迫切需要找到實際的工作,他們原先的工作不是在創造財富,而是在摧毀財富,純粹是浪費時間;許多本不 該得到資本的公司得到了資本;不計其數的愚蠢的投資者輸了錢。我們本應陷入一場痛苦的經濟衰退才對,因為我們需要時間消化所有那些不良投資,需要重新把資 本分配到能真正創造生產力的地方去,比如勞動力,比如土地,以及其它所有可支配的資本……但是隨著如此多的財富被揮霍----請注意當人們把錢投向那些錯 誤的公司之後,錢就被花了、被揮霍了,而不是被用在能創造價值的地方,所以這些錢就全輸光了----人們應該正視自己已經輸錢的事實,開始儲蓄,開始重新 積攢財富。所以當小布什上台的時候,我們應該有一場規模較大的經濟衰退。但是我們並沒有誠實地接受這一切。現在誰都知道克林頓時代的經濟繁榮是虛的,那時 走的是上坡路,現在就該走下坡路了。這是個譴責克林頓政府的好機會,人們說:“看吧,克林頓並沒有給我們一個好的經濟,他給了我們一個泡沫,現在這個泡沫 破了,我們必須收拾殘局。”但布什並不願意接受衰退的事實,他說:“我們必須刺激經濟,趕走衰退!”今天聽起來也很熟悉,不是嗎?什麽是刺激經濟?就是赤 字消費、減稅、增加政府支出。格林斯潘通力合作,把利率降到了1%,大量的貨幣刺激、大量的通貨膨脹。結果如何?我們製造了另一個泡沫,一個比剛剛才破的 那個更大的泡沫!那次衰退顯得如此溫和,所以布什常常引以為豪,覺得“沒有讓衰退變得嚴重”是自己的功勞。於是,我們很快迎來了創紀錄的汽車銷量、創紀錄 的房屋銷量……消費者哪來的錢買房子和汽車?----全都是借的!我們陷入了債務。每個人都形成了消費理念,世界曆史上前所未見的消費理念,我們借了數萬 億美元!我們在用這些錢做什麽?很簡單:花了。我們買房子、裝修房子、買汽車、買家具、買手機、iPod這些小玩意兒,還有什麽液晶電視……等等所有這 些。所有這些東西都不是我們自己做的,都是用借來的錢買的。與此同時,貿易赤字以平均每月160億美元的速度躥升,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多年,導致我們的儲蓄 率變成了負值。要知道即便是在政府操縱之下的儲蓄率也變成了負值!他們早就改變了之前計算儲蓄率的方法,把很多原先不算儲蓄的東西都算作了儲蓄,目的是讓 這個數據看著“舒服”些。要不是這樣,我們的儲蓄率可能早就到-5%、-6%了。不過話說回來,誰會在意什麽儲蓄率呢?存不存錢有什麽關係,沒人認為自己 有必要存錢。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泡沫,要比股市泡沫大得多。關於這兩個泡沫之間的區別我曾經說過很多次,那就是杠杆。要知道在買股票 的時候,人們多半用的都是自己的錢,即使通過保證金帳戶來買,也至少要付50%的保證金,而許多經紀公司對科技股保證金比例的要求甚至超過50%。因此股 市泡沫破滅,其損失無非也就局限於那些賭運不好的投資者自己的錢而已,沒有什麽“拯救”的必要,我們當時沒聽說過一個人要去救另一個人,或一家公司要去救 另一家公司。不就是輸了錢嗎?輸了就是輸了。沒有人因為自己買的科技股價值歸零,就去找政府說要把輸了的錢要回來。我們也沒有聽說哪家經紀公司倒閉,因為 客戶本身就沒借多少錢。然而,這次房市泡沫卻不同,每個人都在用別人的錢,極少有人100%用自己的錢買房子,許多人甚至首付分文不出就買了房子。當一個 人沒有任何東西可輸的時候,他違約你會感到意外嗎?看看房價的上升空間多麽巨大,利潤多麽誘人。2005年有機構對加州房產的升值預期做了一項調查,購房 者普遍認為他們的房子在今後10年會以每年20%的速度升值【台下笑】,這就是他們的預期。那時加州的平均房價大約為50萬美元,是普通家庭年收入的10 倍。但是那些人堅信,隻要買了房子,那麽10年之後他們就能“賺”30萬美元。這就是他們的“信念”。有了這種信念,那麽有人虛報自己的年收入以騙得30 萬美元的房貸,你會奇怪嗎?有了這種信念,當他們簽下優惠利率協議的時候,會對三五年之後的利率重置有所顧慮嗎?當然不會!因為到那時他們早就富有了,升 高一點利率怕什麽呢!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買下這套房,這就是致富之路。根本無需為房貸操心,因為房子本身就替你還了。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一點, 那就是加州購房者對房產升值的預期,甚至超過了他們對工作的收入預期!你們知道嗎?在過去,人們相信一個人必須努力工作,有一份穩定的職業之後才能買房 子;但是現在,隻要你有房子,就可以不用工作了!【台下傳來大笑】在過去,如果一個人失業,就得把房子賣了;但是不不不,如果你現在在加州失業了,就應該 馬上買一幢度假型別墅【台下大笑】。因為這幢別墅能發給你額外的薪水。房子沒有成本,完全是免費的!你50萬美元買的房子,每年都能帶給你10萬到20萬 左右的收入……沒錯,最初幾年確實是這樣,買房的人變富了,而房子的流動性或變現能力也很好,銀行無需在這方麵操心。有了住房抵押貸款,你甚至不用把自己 的房子賣了就能充分享受升值的收益。你可以把升值的錢借來花,同時自己仍然住在原來的房子裏。這就是賺錢的黃金法則,在這種情況下,隻要房子還在升值,誰 會選擇賣房?你甚至可以再多買幾套……總之那時沒有人賣,所有的人都在買房。


當然,在那時我就知道總有一天形勢會發生逆轉,所以一 直選擇租房。我目睹了這一切荒謬與滑稽。我在加州租住的房子位於市區,當時的市值大概是100 萬 ~110萬美元,而每月租金隻有4000到4200美元。租房子住很不錯,因為你無需操心物業稅、維修費等等這些令人頭大的問題。我在那裏住了兩年。搬出 去的時候,這幢房子已經漲到了200萬美元。沒錯,如果當時我就把它買下來,然後兩年之後再賣了,確實能賺不少錢。可與此同時,租金卻沒漲多少,我搬走之 後住進來的那個小夥子每月也就比我多出200美元。直到現在,還有人在問我為什麽要糟蹋錢租房子,可是我並沒有覺得自己在糟蹋錢,因為居住本來就是我的需 求。同樣道理,為什麽沒人問我要糟蹋錢買食物?【台下笑】或是買其它一些必須的日用品?這就是購房者的理念,他們認為租房是糟蹋錢,而買房是免費的。他們 為什麽不覺得像房貸、物業稅、物業費、保險費、維修費這些才是真正地在糟蹋錢?而我從不用擔心這些。我現在仍然在租房,隻要交足第一個月和最後一個月的押 金就行了,僅此而已。但是相反,據我所知,我付給房東的租金在扣除物業稅之後,給他留下的回報率就隻剩1%了。這還要求在租房期間不能有任何東西損壞,因 為一旦有東西壞了他就必須給租戶修好,導致吞噬了最後1%的回報。總而言之,我享受了一切快樂,拋開了所有的麻煩;而房東負擔了所有的麻煩,拋棄了一切快 樂【台下笑】。

可是,房產商卻不同意這種看法。你知道,房產商他們重新定義了“美國夢”。什麽是美國夢?隻要你不斷儲蓄、努力工作,那麽每 個人都可以成功。你未必非要出身於富裕家庭,你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打拚成為公司CEO,甚至成為美國總統。這才是美國夢。然而房產商卻把美國夢歪曲成了 “居者有其屋”:買一幢房子,沒必要工作,就能變得富有,這變成了“美國夢”。很明顯,這個夢現在已經碎了。在YouTube上你可以找到一部很透徹的視 頻,我曾經連續兩年給西部地區抵押銀行經紀人協會做過演講,分別在2005和2006年,但之後他們就不再邀請我了,我也不清楚是為什麽【台下哄堂大 笑】,有可能他們那個協會就此解散了,所有的會員都跑了。我在2005年的時候就告訴他們有許多事很快會發生,所以他們2006年又一次邀請我,因為我說 的一些事確實發生了。2006年的演講在YouTube上有,分成了8個部分,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者很有幫助。當時我在說那些事情的時候,很多都還沒發 生,所以現在的我看上去可能還沒有那時聰明【聽眾笑】。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巨大的泡沫。我知道這不隻是借款人的麻煩,放貸的一方麻煩更大; 我知道一旦泡沫破裂,這個遊戲就結束了;我知道那些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大量資產全都是IOU,全都是抵押貸款,如果借款人停止付款,那麽這些資產就會 變得毫無價值,這意味著這些銀行將失去資本。我知道,房地美和房利美這兩家公司早晚會破產,因為他們擔保了超過50%的抵押貸款,而相對他們當初擔保時的 價格,這些資產的市價早已大幅縮水。所有的購房者都是通過貸款買房的,所以隻要他們停止交月供,兩房就得關門。我知道所謂的“證券化”是怎樣一個過程,因 為從2005年開始我就在幫一個對衝基金公司的朋友賣空抵押證券,很清楚證券化行業的內幕。我知道很多人都買了這種“結構化產品”,它很有市場。人們從哪 兒借那麽多錢買房子?這就是原因----抵押貸款證券化。最早是從兩房發起的,如果沒有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國人借不來那麽多錢買房子。為什麽他們能借?因 為美國政府為他們做了信用擔保。投資者知道如果某天購房者出了問題,付不出錢了,那麽政府也會幫忙付錢。所以人們實際借來的錢要比一個自由市場所允許的多 得多。但是,也有一些抵押貸款品種政府沒有做擔保,這就是所謂的“次級貸”。不過這可難不倒華爾街,他們想出了一個“證券化”的好法子。政府不是不願擔保 嗎?那我們就把它全部買下來,然後包裝在“結構化產品”中,這樣風險就降低了。實在是非常神奇,通過各種切割與包裝手段,3/2的結構化產品都是劣質貸 款,像什麽沒有首付的、信用分極低的、失業的、進監獄的【聽眾笑】……反正就是這些人。這些東西的2/3都給了AAA的評級,AAA!這怎麽可能!憑什麽 把這些缺乏信用的貸款評為AAA?因為證券化之後,華爾街就可以把這些破玩意兒賣給海外,像中國人、日本人、對衝基金之類的冤大頭,因為他們有需求。為什 麽他們對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東西有這麽大需求?因為美聯儲的利率太低,使得人們對高收益產品的需求特別高,哪怕承擔“一點風險”也樂意。那麽海外央行哪來 那麽多錢購買抵押債券?答案是來自我們的巨額貿易赤字,以及來自我們過低的利率。所以正因為有政府的因素在裏麵,危機才會如此嚴重,人們才會認為房價永不 下跌。

我記得自己曾在菲尼克斯的一次投資會議上有一個展位,而我旁邊那個展位是一家地產服務公司。這家公司是做什麽的呢?他們把信用記錄不 良的人,和信用記錄良好的人湊在一起,然後讓信用好的幫信用差的簽協議,這樣信用差的人就有資格貸款買房了,而信用好的人可以得到額外的傭金。但這裏有一 個問題,我問那個公司的人:“如果在簽署聯合信用之後,信用差的人不還錢了怎麽辦?你們的公司怎麽辦?”他說:“沒關係,那樣我們就把房子賣了。”“那如 果房價跌了呢?”他望著我,好像我是從火星來的:“這裏可是菲尼克斯,”【聽眾笑】他說,“菲尼克斯的房價是不會下跌的。”我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在這輪房 市危機中虧錢,這可能是我們國家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房市泡沫。沒人質疑AAA的評級,因為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相信房價不可能下跌。有人違約也不要緊,違 約了就收房。但是我一直認為房價是會下跌的。我記得在一次電視訪談中我談到房價要下跌,可他們衝著我說:“那絕不可能,要知道房價自從30年代大蕭條起就 從來沒跌過。”沒錯,大蕭條之後美國房價是沒有跌過,但他們完全忽視了近五年來發生的瘋狂。起先房價一直是這樣走的【希夫比劃了一條緩慢上升的直線】,然 後忽然加速向上。不要忘了大蕭條之後的房價也從來沒這樣過【希夫比劃了一條陡直向上的弧線】,難道它能永久性地停留在這裏嗎?

現在,每個人 都“事後諸葛亮”地責怪貸款標準過低、首付過低……所有人都知道這樣做不對,讓太多的人借助寬鬆信貸買了房;所有人都認為我們必須修改借貸標準。但是 ----卻沒有人責怪高房價。人們都主張回歸健全的信貸體製,但與此同時又想讓充滿泡沫的房價繼續停留在高位,這怎麽可能?沒有了那些寬鬆的信貸手段,誰 能負擔如此高的房價?其實,修複房地產市場最好的手段就是讓房價下跌。要知道,房利美和房地美這兩家公司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讓美國人能買得起房,但它們現 在的職能已經變成了“維護高房價”,要讓美國人買不起房,逼迫人們背負如山的債務去買房。在買房這個問題上,政府的解決辦法是高房價、低標準抵押貸款,用 政府信用來擔保;而自由市場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低房價。因為隻要房價下降,你甚至都不必借助貸款來買房,所以信貸標準無論高低都無所謂。政府仍然把房 價下跌看作問題的根源,但房價下跌實際上是在解決問題,房價上漲才是問題。

不管怎樣,現在所有的泡沫都破了。先是股市,再是房市,讓我們陷 入了嚴重的衰退--目前才剛剛開始。不幸的是,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自由市場,指向了資本主義,說市場缺少監管、過於貪婪。布什總統曾在一次演說中說:“華 爾街喝醉了”,他說的沒錯,是醉了,不隻是華爾街,還有商業街,甚至整個國家都喝得酩酊大醉;然而有一點他卻沒提:哪兒來的酒?【台下大笑,且響起熱烈的 掌聲】他們為什麽會醉?很明顯,是格林斯潘給的酒,是美聯儲讓所有人都喝醉了,政府也在其中配合,製造各種道德風險和不公平的稅賦標準,把清醒的人和不清 醒的人放在一起,不斷幹預著自由市場,移除人們的安全邊際……不要說市場貪婪,每個人都很貪婪,不隻是華爾街,誰不貪婪?但所有的人忽然同時變得貪婪?這 說得過去嗎?背後難道沒有原因觸發嗎?通常來說,一個人在他貪婪的同時也會恐懼----害怕損失。這種恐懼有助於克服貪婪,讓他三思而後行。可是政府一直 試圖移除這種恐懼,“盡最大努力”讓人們以為投機活動是沒有風險的。首先,他們提供了幾乎零成本的投機資金,然後傳播一種理念,就像格林斯潘所說的,“別 擔心,出了問題政府會救市的。”“政府不會讓股市下跌”,“政府不會見死不救”。這就是流行理念和大眾心理,而在一個真正的自由市場絕不會這樣。事實上, 隻有政府自己建立的機構才需要監管。如果房利美和房地美沒有政府擔保,根本無需監管,因為市場會監管它們。市場會說:“嘿,你在幹什麽!開什麽玩笑,你不 能為那些抵押貸款擔保,因為你沒有那麽多資本金。”是不是?這樣兩房就沒辦法按它們之前的速度擴張。正是因為政府一直站在他們背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人們說:“沒關係,政府不會讓兩房破產的”。他們沒猜錯,政府的確沒有袖手旁觀,但這就是問題。我在《美元大崩潰》一書中早就預言兩房一定會有麻煩,但那 時我並不知道政府是會允許他們破產還是選擇救助,但我知道最壞的事情就是政府還站在它們身後,要是布什不為兩房擔保,那情況就會好很多,政府應該說:“我 們不會為你們買單。在你們購買抵押貸款證券那一刻,首頁已經寫得很清楚‘該證券不受美國政府擔保’,這一點早就警告過你們!”,雖然許多人會被套牢,會輸 錢,但這也要比政府救助好得多。要知道,任何損失都不會憑空消失,救助隻是把損失延後,最後轉移到美國納稅人身上,和那些持有美元的人身上。

有 了政府擔保,兩房不會在意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狀況,所以這兩家由政府建立的機構才是最需要監管的,然而國會卻對所有監管兩房的法案加以阻撓。為什麽?因為兩 房出錢買通了所有相關的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所有有能力監管它們的人。兩房之所以需要被監管,是因為他們花的不是自己的錢,而是政府的錢,所以不僅要監 管,還要嚴加監管。而對一般的私有機構,政府則完全可以走開,讓市場自行運作。有人可能會問:那些華爾街的私有機構呢?它們沒有政府監管,不也一樣出問題 了嗎?沒錯,但不要忘了房利美和房地美是抵押貸款最大的買家,它們成為了次級貸的擔保者。正是兩房與FHA(聯邦住房管理局)為泡沫注入了能量,讓其不斷 膨脹,讓錯誤的理念流行開來。隻要這個動力還在,就始終會有人蜂擁而入。

另一方麵,評級機構也難辭其咎。他們明知這些貸款有問題,但還是給 了AAA的評級。其實和房屋估價師一樣,評級機構心理很清楚,如果他們不給出高評級就會丟飯碗。你知道房屋估價師必須把房子估一個高價,否則就不會有人請 他們去估價。而對證券化行業來說,一旦發起人與風險承受人兩者被分開,那麽道德風險便油然而生。出售抵押貸款的經紀公司不會在意這筆貸款最終是否能被償 還,他隻會想著如何啟動證券化這個過程;與此同時,他為什麽要雇傭房屋估價師?其目的就是為了把房子估一個高價,從而賣出更多的抵押貸款證券,這就是他所 關心的。而在傳統意義上,銀行貸出的是自有資本,因此他們尋找估價師是為了客觀的得知抵押品價值,因為所有的貸款都停留在他們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沒人能 幫他們分擔風險。現在的抵押證券業充滿了道德風險,如果沒有政府在背後支持,他們不可能擴張到這種程度。之所以如此多的大銀行、金融機構陷入今天的麻煩 ----當然,如果政府不給他們錢,美聯儲不出手購買那些有毒資產,他們早就沒有清償能力、早就該破產了----可是有一個因素從來沒有人留意,那就是 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譯者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這個國家,沒人關心銀行在用他們的錢做什麽,因為所有的存款都有政府擔保,何必操這份閑 心呢?你會花很多時間調查、思考,然後再出手買一台液晶電視;但誰也不會在把自己的錢放入銀行之前,對銀行做任何考察分析。因此政府成立FDIC也製造了 道德風險。如果政府不為銀行存款擔保,那麽銀行就不會用儲戶的錢去做那些愚蠢的事,因為這樣儲戶就會對他們說不,儲戶會說:“你們在用我的錢冒險,在放那 些無法收回的貸款,我的錢很危險”。這樣一來銀行對儲戶的競爭就不僅僅局限於存款利率的高低,資金安全性也會成為一大考慮因素。儲戶在存錢之前會查看銀行 的資產記錄,打聽銀行在向誰放貸,會考慮這家銀行是誰開的,誰在經營,這是不是一家安全的銀行……可是現在沒人會自找麻煩去做這些事情,因為誰也不比誰更 危險,所有的一切都由FDIC承保了,根本無需擔心。所以政府用FDIC製造了道德風險。我們看看伯尼-麥道夫做了什麽?要是沒有SEC(美國證監會 ----譯者注),沒有FINRA(美國金融業監管局----譯者注),他有本事做這些事嗎?完全沒可能!要是沒有那些有名無實的監管,市場上的私有機構 早就讓他走人了。市場之所以沒有慎重的考察他是因為市場認為這些事情政府早已替我們做了。在我看來,與其把麥道夫投進監獄,我們不如任命他為財政部部長 【台下聽眾狂笑】,因為他的經驗是我們最最需要的----那就是玩“龐氏騙局”的經驗。【台下大笑】

你知道,昨天中國領導人公開表示對借給 我們的錢“有些”擔憂【台下大笑】,說“有可能”我們還不了。我想他們不隻是“有些”擔憂,這隻是公開說法,想象一下他們私下會怎麽看?他們一定知道我們 不會還這筆錢,不可能給中國人還這筆錢,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想象一下,某天總統奧巴馬,對著數萬億美國民眾,發表一次公開的電視演說。他這樣說道:
“親 愛的美國同胞們,今天非常不幸地,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壞消息。政府決定對美國普通民眾大幅加稅;那些仍然沒有失業的人,將為此支付更高的個人所得稅;政府 將全麵削減社會福利,仍然沒有實施的各種福利措施將徹底取消;我原先製定的所有計劃,包括全民教育、醫療保障、自主能源,所有這些計劃將被無限期擱置。因 為中國人要我們還錢!【台下長時間狂笑】我們借的實在是太多了,全世界婦孺皆知【台下笑】。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所以我們必須勒緊褲腰帶給中國人還錢! 【台下大笑】”

大家認為這樣的事可能發生嗎?別開玩笑了。我們更應該對中國人說:“你們是食利者!放高利貸者!我們需要修改遊戲規則 【笑】,我們要打破債務枷鎖!你們明知我們還不了,還借給我們那麽多錢!【台下大笑】這不是我們的錯!”中國人自己很清楚,他們無法參與我們的政治選舉, 我們為什麽還要在意中國人怎麽想?華盛頓難道會得罪選民,去取悅非選民?

中國人很清楚,我們不可能還他們錢,這和伯尼·麥道夫的騙局是同一 個道理。別人借我們錢,我們是怎麽還的?----再去借新債。麥道夫早期的客戶確實能把錢要回來,為什麽?因為麥道夫仍然在吸收新錢,騙那些還不知道這是 龐氏騙局的人入會。財政部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國債到期了怎麽辦?----再把它賣給其它人。需要支付利息怎麽辦?----照借不誤。如果有一天誰也不願再 買我們的國債了,那就隻能違約,和麥道夫一樣。違約隻有兩條途徑,要麽直接宣布不還,要麽印錢。這就是這些債務唯一可能的結局,反正它們不可能被償還。中 國人當然知道這一切,我們很快就會明白。

好了,讓我們回來----我似乎總喜歡跑題【笑】。總之,政府製造的問題,卻讓自由市場成了替罪 羊,遭受各種譴責。而政府,正在借助這次經濟危機,不斷擴張自己的權力,使其規模變得更大,目的是為了做你的救世主,用社會主義手段救你逃脫資本主義的水 火。我聽了奧巴馬總統最近的一次演講,很多東西他說的都很對,比如我們需要真實的經濟,不能要虛假的繁榮,經濟基礎不能建立在債務和消費之上,美國經濟必 須有一個健全的基礎……等等,所有這些說的都沒錯。可是另外一些東西他卻說錯了:他想要健全的經濟基礎,但他認為隻有政府才能建立這樣的基礎;他認為中央 計劃經濟能夠取代市場,各種資源配置可以由想要獲得選票的政客來完成,而非追求利潤的實業家;他試圖用國家的手,來取代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他認為自 己能比市場做得更好。他說“我們的經濟是虛假的”,沒錯,但正是因為有了政府,才會出現這樣的虛假經濟,政府破壞了企業的產能,破壞了公民的儲蓄能力,破 壞了我們的製造業,為服務業中的消費泡沫提供了動力和養料,而這個泡沫現在已經破了。

重建經濟不是政府該做的事,我們最需要的是市場的力 量。政府目前在做什麽?----救援企業不讓其破產,以及政策刺激。我們最不該做的事就是救援企業,因為政府救的都是那些被自由市場淘汰、本應破產的企 業。破產是件好事,是自由市場淨化不良企業的有效手段。這些企業不應該存在,為什麽?----因為它們無法繼續獲得利潤,它們不能有效的利用各種資源,而 這些資源應該被釋放,給那些生產能力旺盛的其它企業。人們在說:“哦,不,我們不能讓通用汽車破產,這樣的話數百萬工人會失業”。但他們不明白,我們工作 的意義並不是為了保留一份所謂的職業,工作的意義在於它能生產出人們需要的東西,我們要的是價值。想象一下,如果現在我們有一台神奇的機器,隻要按動幾個 按鈕,那麽人們想要的所有東西都會奇跡般地出現。這當然是件好事,因為誰也不用再工作了。但政府卻要把這台機器砸了,理由是它製造了失業。【台下大笑】

人 們之所以工作,是為了得到產出、得到東西,而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如果沒有產出,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僅僅致力於“保留工作”是毫無意義的。我理解為什麽一 些汽車工人拚命想要保住飯碗,因為他們的工資本來就被高估了;我也能理解為什麽那些CEO也想保住職位……但是,這絕不是整個社會想要的,政府不該插手, 應該讓那些低效的公司破產。我一直認為通用汽車必須破產,我甚至在5至6年前就預言這家公司一定要倒閉,我知道他們無法生存。那麽,是不是一旦讓通用汽車 破產,美國汽車業的末日就到了呢?是不是底特律的所有汽車設計師就沒事幹了呢?是不是汽車工人就會在街上遊手好閑、無所事事,同時又沒有任何其它公司來重 新雇傭他們呢?當然不是!通用汽車一破產,必然會吸引很多其它企業來收購他們的資產,而所有的障礙----例如龐大的工會協議、過度的員工福利、債務利息 等等----將會被徹底清除。得到了資產、擺脫了債務,企業就可以輕裝上陣,真正有利可圖地生產汽車。為了做到這些,企業隻能付給汽車工人比現在低得多的 薪水,但這對公司卻有好處,從此以後公司就能生產汽車並實現利潤了,而最後整個汽車業的工人數量說不定還能增加不少。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能僅僅為 自己生產汽車,而應致力於出口,因為美國人現在不需要車,我們已經有很多了,平均每個美國家庭都有2到3部。總統曾在一次演說中說:“我們需要重建信用, 信用是經濟生命的血液。有了信用,美國人就可以買更多的車。”看看他的邏輯,我們的經濟究竟出了什麽問題?----是因為我們的車還不夠多!【台下大笑】

車 是我們最不需要的東西。我們應該製造汽車用以出口。為什麽?因為大部分中國人還在騎自行車,他們需要車,我們應該為他們製造。而我們自己則擁有太多了,事 實上所有的東西美國人都擁有得太多了。大家有沒有見過房屋轉租時的情景?一家新公司剛搬進去的時候需要清理房子。令我感到非常驚訝的是,上一家臨走時幾乎 什麽也沒帶走。所有的東西仍然在那裏:電視機、音響、甚至衣櫃裏的衣服……他們都不要了!覺得無所謂!當然,這一切都是用借來的錢買的【台下笑】,因為我 們自己根本沒錢。目前我們最不該做的事就是繼續買東西。

政府的刺激政策,其中一項是救援,救華爾街。為什麽要救?應該讓他們破產!他們對我 們有什麽用?為什麽我們需要高盛,需要摩根士丹利?政府目前把所有的危機都歸於去年沒有救雷曼兄弟,但事實上無論你去救誰,救多少人,結局都是一樣。或許 真正的問題並不在允許雷曼破產,而在於你救了其它許多不該救的人。不,但政府不這樣想,現在他們向市場傳達的信息是:因為政府錯誤地選擇了讓雷曼兄弟破 產,所以今後不能再允許任何人破產。但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這些投行。是不是他們一消失,投資業就完蛋了?股票經紀行業就完蛋了?當然不是!有許多像我這樣 的小型經紀公司需要擴張,隻要政府走開,我們就能擴張得更快。然而政府一直在獎勵無能的人,保留他們的公司,相反對成功者施以懲罰。看看那些華爾街CEO 們的巨額獎金,用什麽支付的?是用救助款支付的!在他們的公司持續虧損的時候,這些人竟然還能領到巨額薪金!讓他們破產、讓他們出局才是對的。

政 府的另一項刺激是什麽?他們試圖再次製造引起危機的條件。請注意當他們提到“刺激經濟”這樣的措辭的時候,他們不說“刺激增長”,他們說“刺激消費”。他 們想讓我們重新走進汽車超市、購物中心拚命買東西,然後讓自己在債務泥潭中陷得更深。如果我們自己還是沒辦法繼續積累債務的話,那麽政府會幫我們做!這就 是“秘訣”,隻要你花更多的錢,那麽經濟就能奇跡般地複蘇。這絕對是扯談。這套歪理過去之所以能起作用----當然現在已經行不通了----是因為我們能 從全世界借錢花。我們一直生活在財富幻覺之中,實際上自己的財富早就揮霍完了,但還感覺很富有,因為我們看見的是股市上漲、房市上漲,人們會根據這些說: “嘿,我很富有”,雖然實際上他們正變得越來越窮。變窮的原因是他們一直在花錢,而不是存錢。然後呢,隻要民眾一花錢,這筆數目就算進了GDP。隨著 GDP的上升,我們就認為經濟在增長。然而這種GDP的上升,標誌的不是我們創造了多少財富,而是毀滅了多少財富。要知道所有這些東西都花掉了,都沒了! 我們之所以在越來越窮的同時仍然感覺富有,是因為房屋估價師給你的房子估了一個高價,或此時股市仍在上漲,但所有這些都是幻覺。現在這個泡沫破了,我們再 也不可能回到過去了。而股票,不管是漲是跌,我認為它依然很貴,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仍然很弱,市盈率很高,收益率很低。股價明顯還是被高估,房價也仍被高 估。雖然各種資產的價格都在下跌,但它們的價格依然很高。

與此同時,我們的經濟依然是虛假的。各種不良投資充斥著整個服務業領域,其背後的 理念是“美國人可以永無止境的借貸花錢、寅吃卯糧”。這種理念和“房價永遠上漲”如出一轍。因此,許多人事實上都在浪費時間,在本來不應該存在的領域工 作。如此多的美國人在做零售,在購物中心、餐館做事,在從事金融服務業工作……整個美國人的工作都圍繞著這些,而他們本不該做這些,因為美國馬上就無法再 繼續支撐消費了。

更多的美國人今後應開始製造東西、生產東西。為了讓更多的勞動力進入製造業領域,首先大量的人必須離開他們現在所從事的職 業,從服務業轉向製造業。當然,為了讓製造業有就業機會,我們必須先得到資本。沒有機器、沒有工具,你拿什麽製造東西?我們不是魔術師,揮兩下魔杖就什麽 都有了。資本隻能來源於儲蓄,有了儲蓄人們才能投資。這意味著美國人從今往後要開始存錢,或者說服其它國家的人,讓他們把自己的儲蓄用來對我們進行投資, 而不是簡單地借給我們。

我有次在CNBC和亞瑟·拉弗(ArtLaffer,上世紀70年代曾因提出“拉弗曲線”而出名)辯論。這是一段 10分鍾的辯論,在YouTube上有。他當時和我賭了1分錢。這段視頻也收錄在《彼得·希夫是對的》那部專輯裏。在辯論中,我說美國借了太多的錢,拉弗 卻說我基於美國債務的推論是不正確的,他說曆史上的美國一直在借錢,特別是在19世紀借了很多,可那時也沒出現什麽問題。雖然經常帳赤字居高不下,但經濟 依然健康,所以我對美國債務的批評是錯的。

然而拉弗有所不知的是,那時的美國和現在相比,在借來的錢如何使用方麵是完全不一樣的。19世紀 我們借錢的目的是用來投資----修建廠房,購買設備,開墾農場……我們在建設一個產出發達的經濟體。這些借來的錢是用來投資的,而不是揮霍。當你把借來 的錢用於投資產能旺盛的實業時,你擁有的是真正的資產,這些資產可以帶來利潤。例如我們投資廠房,有了廠房就可以製造出產品,然後通過把這些產品賣給英 國、法國,我們就能賺到錢。賺了錢就可以還債,連本帶利一起還也綽綽有餘。那時我們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因為我們借錢來生產。然而,現在的我們是借錢來 消費,什麽也不生產。我們借錢去買那些無關痛癢的小玩意兒。我們借來的錢都花在個人消費品上了,這樣還有可能還錢嗎?我們沒有任何能產生實質收入的資產用 來還錢。

所以,對我們這些已經沒有儲蓄的美國人,要想重建一個健康的經濟,就應該勸說中國人、日本人,讓他們把廠房建在這裏。但他們為什麽 要這麽做?現在美國的監管條例、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使得我們根本沒有競爭力。因此唯一能讓美國經濟恢複元氣的方法,就是立即停止各種經濟刺激、停止企業救 援,讓自由市場發揮它的調節作用。我們要明白,現在發生的一切並不是問題,相反是在解決問題。真正的問題發生在泡沫膨脹階段,而不是之後的通縮過程。無論 現在這個階段多麽痛苦、多麽難熬,我們都得正視並接受。任何試圖延緩這一過程的措施,最後都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

總統奧巴馬曾承諾在他上 任後,一切都會和布什政府不一樣,他說他的政府會做出“變革”。但事實上卻什麽也沒變!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和布什沒什麽兩樣,而且變本加厲。他的財政政策比 布什還要瘋狂。他簽下的財政預算是多少?----兩萬億美元!就在第一年。而與此同時他還好意思罵布什的赤字花費。

那麽這段時間伯南克在做 什麽?伯南克所做的一切,可以說徹底覆蓋了格林斯潘的光芒。我曾經提到過一個“史上最差的美聯儲主席”比賽,目前格林斯潘可能仍居冠軍,但伯南克絕不是墊 底的【台下笑】。格林斯潘唯一比伯南克強的地方,就是他在位的時間比較長。不過隻要也給伯南克同樣的時間,那麽最後的桂冠一定屬於伯南克。

所 以說,奧巴馬和伯南克的組合,要比布什加格林斯潘糟得多。但這兩組選手的理念是一樣的,沒有任何變化。如果布什還有第三任,那他也會做完全相同的事。語言 和修辭或有不同,但其政策、思想完全相同,像什麽“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民眾消費”、“政府需要更多地刺激經濟”、“政府應該救援企業,不讓他們破產”,成 功經營的人則受到懲罰;“利率應該為零”,美聯儲要努力印錢……

那麽我們應該做什麽?我們不能再讓政府繼續援助那些無能的企業,讓美國人繼 續大手大腳的花錢。信貸緊縮是件好事,不再讓美國人隨便借錢真的是好事,因為信貸是一種稀缺資源,並非無窮無盡,它取決於儲蓄的多寡。如果我們不想讓我們 的經濟毀於一旦,如果我們真的還想重建整個國家的生產能力,那麽有限的儲蓄或信貸必須給予生產者。要是把這些錢給消費者或政府讓他們揮霍了,生產者就得不 到了。因此我們需要限製政府的赤字,甚至讓他們轉向財政盈餘;我們要讓他們停止花錢,開始儲蓄;消費者也要節衣縮食,減少花費;我們迫切地需要一場衰退。

政府應該當著所有民眾的麵坦白承認:“是的,這就是代價,是我們多年沉溺放縱、魯莽消費的代價。現在後果來了,我們應該勇於接受衰退,對此政府無能為力。”

政 府現在最該做的,就是承認自己是國民經濟的負擔。在光景不錯的時候,人民或許還能承受這樣的負擔;但目前顯然不是。重建經濟的唯一出路是小政府,而非大政 府。我們需要的是誠實貨幣,需要的是更高的利率,可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大政府和低利率,而不是小政府與高利率。我們看見的是通貨膨脹、赤字消費與財政刺 激。至於後果,這次也絕不會有什麽不同。當年布什與格林斯潘帶給了我們什麽,那麽明天等待我們的就還是什麽,唯一的區別就是這次絕不會比上次更好,而會成 為一場深重的災難。為什麽今天會發生金融危機?危機的種子就來源於布什與格林斯潘在2001、2002、2003年所采取的經濟刺激與救援政策,如果當時 順其自然,允許發生一次不大不小的衰退,那麽根本不會出現今天這種局麵。

那麽政府現在做的這些事,在不遠的明天又會有怎樣的結果?我猜測: 中國人,以及世界其它債權國,像沙特、日本……他們最終會看穿一切,然後拒絕繼續玩這個遊戲。現在已經有這種跡象了。我在《美元大崩潰》一書中,將這個遊 戲比作湯姆·索亞和他的小夥伴之間的一件事(彼得·希夫在這裏講的故事來自馬克·吐溫的著作《湯姆索亞曆險記》第二章“榮耀的刷牆手”,詳細內容可參看 《特權的溢價》這篇文章----譯者注)。湯姆狡猾地讓一堆小夥伴幫自己刷牆,與此同時他還將刷牆宣傳為一種“特權”,最後不僅讓他的夥伴幹了這些雜活 兒,還讓他們給自己東西來交換“刷牆權”。

我想馬克·吐溫當年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可能並沒意識到某天它會成為全球經濟的遊戲規則【全場哄堂 大笑】。但我們確實在讓其它國家既出錢、又出力地幫我們刷牆,好像他們自己無牆可刷一樣。但其它國家不可能一直接受這樣的經濟模式。幾周前,希拉裏·克林 頓訪華,其目的就是乞求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她說:“我們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台下笑】。而實際上她想告訴中國人的是:“你們應該讓你們的公民把 錢拿出來,借給我們,然後我們可以把這些錢交給我們的公民,讓他們用你們的錢購買你們生產的產品,與此同時你們的公民可以獲得工作。”這就是希拉裏想達成 的交易。中國人完全應該這樣告訴希拉裏:“不不不,你知道嗎?我們有個更好的主意。【台下大笑】為什麽不把那些錢留給我們自己的公民,讓他們用自己的錢買 自己的東西。這樣一來我們還能保全所有的產品。”希拉裏想說的是:“我們得到了東西,而你們得到了工作。”但讓別人享受產出的工作算什麽工作?這不是工 作,是奴役【全場大笑】。

因此,他們以後一定不會再繼續購買我們的國債,美聯儲將接手買下所有國債,美元會急劇下跌,最後本輪危機將以貨幣 危機收場。而在貨幣危機下,物價會大幅上漲,利率也會大幅上漲。目前我們製造了大量的通貨膨脹----某些人可能會說,“不,這不是通貨膨脹,是通貨緊 縮”,這是胡扯。房價在下跌,股價也在下跌,下跌的原因是由於之前太高了,但這並不是通貨緊縮,隻是價格下降。這段時間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可以用“瘋狂”兩 字來形容!這種貨幣增長之所以還未導致商品和消費品價格上漲,是由於此時還發生了一些其它事件讓物價下跌,抵消了貨幣增長對物價上漲的影響,例如去杠杆 化,例如破產清償、產品滯銷,許多公司要清空庫存等等,這些因素使美元在短期內走強。

頗具諷刺的是,在危機剛剛爆發的時候,大量的錢湧入美 國,而非離開美國,雖然它們最後還是會選擇離開。就像某處忽然發生爆炸,人們一定會先圍過來救火,然後再離開。此時我們聽到的解釋往往是“雖然美國出了問 題,但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狀況比美國更糟,因此相對來說這裏還算安全”,這簡直是胡扯八道,這隻是他們編造出的一種說法,試圖把一種不合理的現象解釋為合 理,就像當時解釋“房價永遠上漲”,“科技股沒有泡沫”那樣。其它國家之所以也出現問題,就是因為他們把太多的錢借給了我們,而我們現在還不了錢了,讓他 們出現了壞賬,出現了信貸緊縮。其它國家借給我們的錢越多,意味著他們自己的私有企業所能獲得的資本就越少,為什麽?因為他們的資本全都跑到美國政府這裏 來了!所以其它國家並不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崩潰才遭殃的,而是因為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愚蠢地支持和幫助美國。當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們將麵臨真正的經濟 災難,美元會直線下跌,消費品價格飛速上漲,利率也大幅提高。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經濟已經很糟了,那麽想象一下當消費品價格與利率同時提高的話,將會是怎樣 的結果?到那時政府將徹底無計可施。現在的失業者畢竟還能享受到低價的商品,可如果某天你既遭遇了失業,同時消費品價格也大舉攀升,結果將如何?這些事在 未來一定會發生,美國將出現真正的貨幣危機,我們將麵臨十分艱難的選擇。

非常不幸的是,我們越來越有可能陷入一種最壞的情況----惡性通 貨膨脹。當不再有人願意借給我們錢的時候,美聯儲將買下所有債券,試圖壓低利率,繼續維持赤字消費。這早晚會導致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屆時誰也不想再持有美 元,連我們自己的公民也不願持有,他們試圖把手裏的美元很快花出去,能花多快就花多快!到那時政府會試圖用各種管製手段苟延殘喘,或許美國會出現資本管 製;或許美國公民將不被允許兌換外幣、購買海外公司的股票----就像我公司的客戶所做的那樣;或許購買黃金也會成為非法,要知道當美元失去信用之後,企 業之間的債務合同可能就會改用外幣或黃金簽訂,政府一樣也會把這種行為認定為非法;可能會有很多商店不願意接受美元,因為其價值縮水速度太快,政府也會對 此插手,認定其非法……這意味著什麽呢?這意味著黑市將大行其道,意味著你所需要的東西,隻有在黑市才能買到,就像前蘇聯那樣,隻有通過非法手段你才有可 能買到東西。所有這些事情都將發生。我覺得極有可能在奧巴馬第一任期結束前,美國就會實行價格管製。物價或許明年就會急劇上漲,迫使政府對特定商品實施配 給供應,例如能源和食品,像什麽汽油、牛奶、麵包……等等這些。與其批評美國上世紀30年代的貨幣政策,我們更應該批評他們在70年代的貨幣政策【台下大 笑】。價格管製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商品短缺、電力中斷、排起長隊購買食品、購買汽油……很多事都將發生。

許多人都在責怪美國1930年代的 貨幣政策,他們說:“不,我們不能再犯30年代的錯誤!”但我們現在恰恰就在重犯那時的錯誤。人們說:“為什麽會有大蕭條?因為那時胡佛總統主張放任主 義、信奉自由市場,什麽也沒做,所以導致了大蕭條。”而大蕭條發生後,“羅斯福臨危受命,用大政府主義解救了美國和美國人民”。然而大蕭條的曆史真相是什 麽?第一、美聯儲在1920年代的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刺激股市形成了泡沫,而隨著這個泡沫的破滅,美國發生了經濟衰退;第二、泡沫破滅後,胡佛沒有理睬時 任財政部長梅隆的建議----順便說一句,梅隆可能是美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提出“好建議”的財政部長了【聽眾大笑】----胡佛沒有允許自由市場自行調節, 相反做了一係列瘋狂的事情:救援企業、救援股市、提高工人工資……等等各種各樣的幹預措施不一而足,人為製造了一起大蕭條(具體細節可以參看我的另一篇譯 文:《赫伯特·胡佛與大蕭條的曆史真相》----譯者注)。隨後羅斯福走馬上任,讓蕭條變得更加嚴重,他做的所有事情比胡佛還要誇張,讓蕭條持續惡化。美 國經濟的元氣在二戰結束之後才得以恢複,我們憑什麽說這就是羅斯福新政的功勞?或許是因為趕走了羅斯福也說不定。如果羅斯福沒有對胡佛那失敗的計劃進行進 一步擴張,衰退可能早就結束了。當時發生的事和今天非常相像。今天的布什就是昨天的胡佛,首先對自由市場實體發起國有化,他顯然也不喜歡自由市場;然後奧 巴馬“臨危受命”,試圖用大政府拯救美國人民於水火。可能奧巴馬自己也知道,美國政府的規模已經太過龐大了【台下笑】。當年胡佛離任的時候,美國政府財政 赤字是40億美元,這就是全部。而羅斯福臨走時將其翻了一番,變成80億,但也不過如此。現在我們的赤字是多少?3萬億!看看政府規模膨脹了多少!

此 外,當年羅斯福上任的時候,美國的經濟基礎還很穩固,民眾有儲蓄,美國製造的產品在世界上享有非常好的聲譽;我們也沒有如此龐大的社會福利體係,沒人伸手 問政府要支票……那時的狀況是相當不錯的。想想看,政府當年在如此健全的經濟基礎上都能製造出大蕭條,那麽今天他們能製造出什麽?況且那時我們還有誠實貨 幣,有金本位。現在美國還有什麽?

再來看看1970年代的狀況。不管怎麽說,那時的貨幣體係還算健全。1960年代我們也經曆了經濟泡沫、 股市泡沫,原因一樣----印刷了太多的錢,為什麽?越戰、登月、反貧困大戰……政府製造了大量的錢,然後為我們送來了1970年代。70年代的惡性通脹 不過是在為60年代的瘋狂付出代價。裏根和沃爾克上台之後,政策終於回歸理性。裏根縮小了政府規模,沃爾克大幅提高利率,美國終於實現了健全貨幣和小政 府。裏根認為政府本身就是問題,而現在的奧巴馬卻認為政府能解決問題。黑白對比非常鮮明。

很多人還說,“我們不能重犯日本當年的錯誤”。同 樣,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與日本也如出一轍。日本的泡沫出現在1980年代,為什麽?和我們一樣,他們把利率定得過低。為什麽要這麽做?目的是為了抑製日 元升值,不讓美元下跌得太快,他們和1920年代的我們非常相似。所以日本人把利率定得太低----現在依然太低,結果就搞出了兩個泡沫----股市和房 市。很熟悉是不是【笑】?股市先崩盤,2年之後房市步其後塵。日本的房價到現在還在下跌,已經跌了15到20年了,跌去了百分之七八十。而這個國家的民眾 很要麵子,如果沒有還清債務,他們就會覺得很丟臉。總之日本人的儲蓄率非常高。

日本的根本問題,在於政府拒絕讓市場自行發揮調節作用。他們 不願承受去杠杆化、破產,和債務衝銷的痛苦,因此不斷幹預、幹預、再幹預,讓政府財政赤字飛上了天,把所有的問題能拖就拖,以至拖了幾十年。日本和美國最 大的區別,在於日本是一個十分富有的國家,他們有實力承受大政府。如果沒有大政府,那他們今天的情況還會好很多。日本經濟特別有競爭力,他們的經濟基礎十 分穩固,因此不論出現什麽問題都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存。日本國民用自己的儲蓄來為大政府的財政赤字買單,他們從不問別人借錢。從來就沒有人把錢借給過日本 人。他們自己為自己的大政府融資。日本的儲蓄率現在依然很高,他們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還是比中國略強一些。日本是很富有的國家,但他們的政府卻 持續不斷地在傷害自己本身就很健全的經濟體。

我們的情況卻恰恰相反。我們絕不可能像日本那樣如此輕鬆地渡過難關。我們的狀況是一團糟 ----我們是世界最大的債務國;有著最多的貿易赤字;國內民眾不僅沒有儲蓄,還深陷於債務之中。我們的經濟刺激政策能發揮作用的唯一希望,就是世界其它 國家能繼續借錢給我們,因為我們自己沒錢。所以隻要其它國家不再借錢給我們,我們就完了,不得不麵對艱難選擇,是要惡性通脹,還是馬上回頭?

還有很多人對我提出的“全球解構”(decoupling)概念頗有懷疑。他們說,美國人一旦停止花錢,整個世界就完蛋了。

可 是這個世界不會完蛋。美國並不是世界經濟的引擎,而是後麵的一節大拖車【全場笑】。丟棄了這節拖車,火車當然會跑得更快。我們對世界經濟並沒有什麽實質貢 獻,無非就是消費東西,並販賣金融衍生品。有人說美國是世界最好的消費者。不,我們是世界最壞的消費者,因為我們不付錢!【全場笑】一個好的消費者最起碼 應該買單。在國際貿易中,一個國家要用出口為進口買單。可是我們沒有出口,拿什麽買單?我們隻能打IOU的白條。我相信世界最終一定會放任美元下跌,這樣 我們的購買力就會消失,會被重新分配,其它國家的貨幣會上漲。現在的中國工人買不起他們自己生產的東西,他們把造好的東西運上船之後,就隻能跟它們揮手告 別了。但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人就能把自行車換成汽車,因為鋼鐵會便宜、汽車也會便宜,因為他們工資的實際價值會增長,因為他們的貨幣會升值。反過來看美 國,恐怕美國人就得改騎自行車了,因為汽車會突然變貴,油價會突然變貴,因為美元的價值會大幅縮水。世界不會因為我們不買他們的東西就受到牽連,反而能從 中受益,因為原先我們所占有的東西,現在留給了他們,他們將享受更多的實惠。

世界借給了我們太多的錢,資本現已成為稀缺資源。如果其它國家將資本用於國內,用於他們的私有企業、工廠,難道不比借給我們更好嗎?他們自食其力,自己享 受自己的勞動果實,難道不比他們出力、讓我們坐享其成更好嗎?未來將發生什麽是顯而易見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