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已被 [ wxc2011 ] 在 2012-06-21 07:47:3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看客》第171期:失落的僑鄉
2012-06-21 04:46
過去的數十年,近20萬福建長樂人憑一身闖勁掘金彼岸,改變了美國的華人地圖。長樂吸收和囤積海外財富之時,卻因青壯年的出走,越來越成為一個“空巢”之地。攝影/李劍準(除署名外) 編輯/徐鬆
福建長樂,是馳名中外的華僑之鄉。最顯著的標誌便是隨處可見的西式“豪宅”,這些“豪宅”幾乎都有著海外背景。圖為2012年6月,長樂鄉村遠眺。
與“豪宅”形成對比的,是成群結隊的老人。與中國許多地區一樣,老人才是村裏的主角。不同的是,長樂青壯年去的不是數百公裏外的大城市,而是地球的另一邊 ——美國。老人們生活很簡單,曬太陽,打麻將,或互通有無,聊聊兒女們在美國的生活。村裏土地或荒廢,或交給外來農民工種植;“豪宅”交給農民工打理;安 全托付給農民工。兒女們在美國拚搏,然後支付工資給為父母服務的農民工。圖為2012年5月20日,長樂潭頭鎮曹朱村老人活動所。
盡管衣食無憂,但許多老人仍然掛念著地球另一端的親人們。圖為80歲的盧雲紅為遠在美國的小孫子織毛衣。
對於老人們來說,留守家中便要忍受思念親人;但要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故土,將晚年安放異國,更是不堪想象的挑戰。於是,這些老人便互相作伴,集體留守。91歲的曹祥淡便是其中一個。
圖為曹祥淡在家中,身後的牆上掛著已逝親人的肖像。
事實上,長樂海外移民由來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長樂就有人出國謀生。改革開放後,大批長樂新移民以各種渠道湧入海外。目前,長樂籍的海外華僑華人遍布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其中,有20萬人在美國。圖為長樂市華僑博物館內景。該博物館由海外華僑投資800萬修建。
圖為長樂華僑博物館的展品。左上為20世紀40年代,長樂華僑的匯款單;右上為中國女排第一次訪美時,贈給長樂籍華僑華人的排球;左下為長樂人早年的出國護照;右下為1942年,國民政府對長樂華僑所做的統計數據。
八、九十年代政策開放後,長樂人掀起了出國掘金的高潮。人們削尖了腦袋往外走,出國的方式也層出不窮,偷渡和通過“第三國”抵達目的地是最常見的兩種;到 達後,便從最底層的工做起,一點一滴地積累,想法設法取得綠卡。圖為2000年,長樂街頭的出國中介廣告。AFP HOTO/GOH CHAI HIN
2000年6月19日,58名福建人被發現死於集體偷渡的船中,這便是當時轟動世界的多佛爾慘案。然而,艱險困苦沒能阻擋住長樂人的腳步。前人帶回來的財 富吸引了後來者;前人也憑著強烈的宗親觀念為後人伸出援手。長樂人口占不到福州總人口的10%,然而,如今美國60萬福州新移民中,長樂人占了三分之一。 相對應的,是長樂的萎縮。以曹朱村為例,如今在美國的村民已經有3000多人,而還住在村子裏的人已經低於1000人。圖為2005年,長樂街頭的標語。 2000/CFP
人們在美國站住腳後,便開始了對家鄉的回饋。在長樂,許多村子的村政設施都是遠在國外的村民寄錢回來建設的。圖為2012年5月20日,長樂潭頭鎮曹朱村,一塊集資紀念碑。
2007年,人們集資在潭頭鎮建了一座酷似美國白宮的禮堂——澤裏文化中心。圖為2012年5月20日,澤裏文化中心外觀。
未滿30歲的小彬,是一名“留守丈夫”。妻子與他婚後不久,便去美國幫家裏打點生意,小彬則帶著女兒留在長樂。但彬的留守狀態隻是暫時的,到時機成熟,他 便會追隨妻子去美國發展。有了前輩的基礎,對於新一代的移民來說,去美國不再意味著違法和冒險。長樂人,便通過這種“親幫親”的方式,完成家族移民。圖為 2012年5月20日,小彬與女兒在家中。
小彬的女兒糖糖,不到兩歲,對於她來說,感受媽媽有兩種方式。一是每天中午的固定節目——視頻聊天;另一個則是媽媽寄回來的美國糖果。圖為2012年5月20日,糖糖手中的糖果。
小彬的工作是在長樂本地一家日本料理店當廚師,沒有工資。老板沒有承諾給他工資,但允許他學手藝。小彬說,卷壽司切魚片也是門手藝,說不定到了美國,能靠 這個吃飯。長樂人有這樣一個說法:在紐約唐人街,隻要你會講長樂話,就不會餓死。圖為2012年5月20日,小彬在餐廳工作。
移民帶回來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生活方式與宗教信仰的改變。圖為長樂周邊地區的一座教堂。AFP HOTO/GOH CHAI HIN
宗教,給留守的人們以安慰。長樂附近的一個村子的男人幾乎全部出國打工,剩下婦孺留守家中,被稱為“女人村”。在“女人村”裏,大部分留守婦女都皈依宗教。圖為女人們在教堂裏祈禱。AFP HOTO/GOH CHAI HIN
年輕的父母在國外打拚,便將尚年幼的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這些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在長樂生長,卻擁有美國國籍,享受美國政府的“奶粉補貼”。圖為2012年5月20日,長樂潭頭鎮曹朱村,一名老人在哄孩子入睡。
長樂是爺爺奶奶的的故鄉,也是爸爸媽媽的故鄉。但對於美國小公民來說,這裏是安放童年的搖籃,是人生路上的中轉站。正式的人生道路早已被安排好,不是爺爺奶奶的長樂,是爸爸媽媽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