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載老爸去辦事。他看到我車上顯示的是易中天的音頻,就說:這個人又不是曆史專業的,他說的東西有啥好聽的?誒?我就覺得這話很有意思,今天就拉這件事出來和大家聊一聊。
孔子曰:不恥下問。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可是人性驕傲,總覺得自己牛,不肯聽別人說,更不聽別人勸。往往還要問對方,你管幾個人啊?意思就是你都沒管人,有什麽資格和我說話?誒?那這麽說,誰都沒皇帝管得多,皇帝就根本沒有納諫的必要了?可是他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荒謬,讓驕傲蒙上自己的眼睛。
學習這件事,不在於對方是誰,而在於對方說得對不對?這是一。如果對方說得對,你還得問問他說這個話的根據。要刨根問底,才是學問。不要說對方是個大學教授,哪怕是個娃,隻要他說得有道理,你也得學。這才叫不恥下問。那為啥很多人不想聽別人的話呢?其實也不無道理,那就是芸芸眾生,各說各話,我哪知道你說得對不對?哎,這才是要害。願意聽別人說話,這是態度。聽了別人說的話,能分得清誰是有本事的,誰是在胡說八道,這就是你自己的水平了。不恥下問,它的背後,是下問者自身能明辨是非,能分別真偽的能力。
不願聽別人說的道理,永遠按照自己的願景去設想未來,這是大忌。設想未來,預見未來,需要你站到一個場景中不同方麵的各個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從而找到其中的必然性。而不是凡事都按照“有利於我”的方向去做夢。態度對,方法對,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否則就隻是一廂情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