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政收入看房地產泡沫,為何我說中國經濟已經徹底沒救了
1、赤字之國
政府這種東西,事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公司,無非就是比普通公司大一點的經濟體而已。掙錢,維持資金平衡,對任何經濟體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事,沒有之一。一旦收支不能平衡,現金流斷裂,小到公司,大到政府,都可能破產。我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就是我大中國政府的財政收支數據。我們將要深刻的分析財政數據的各重點分項數據,看看支撐我大中國政府財政的最關鍵的收入項是什麽,以及最大的支出項又是什麽。我相信,在看完本文的分析之後,各位對於必將出現的“大國破產”的未來,將會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首先我們需要關注的當然是財政收支數據是否平衡,這事是政府是否會破產的關鍵。如果數據無法平衡,支出嚴重超過收入,財政赤字過大,那就隻能依靠加稅或者政府發行國債來進行彌補。中國的宏觀稅負已經是全球所有國家中排名前三,加稅的空間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國債再發行不出去,老百姓根本不願意掏錢來買,那政府就隻能憑空印錢了。
下表我們給出了從2011年至今的全部財政收支數據,數據來源是財政部官網提供的財政決算數據,老蠻我保證絕無數據引用錯誤。2011年的財政赤字不足4千億,赤字率隻有微不足道的2.7%。這還算是非常健康的財政狀況。2012年更加不錯,我大中國政府創造了超過1萬億的財政盈餘。然而從2013年開始,財政數據就難看得要命了,當年度財政赤字達到了9千億的規模,2015年超過2.3萬億,2016年劇烈上升到2.8萬億,赤字率達到13.8%。這種巨額赤字當然隻能靠國債市場解決問題,根據“中債登”(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官網上的數據。2011-2014年的國債發行規模基本上維持在1.1-1.5萬億左右,到2015年迅速上升到1.9萬億,到2016年,已經接近3萬億的規模。整個國家財政已經完全陷入發債維持的境地。而債務發行,依賴的是國家信用,是老百姓對政府的信心。一旦這種脆弱的信心被摧毀,那麽,近14%的財政缺口填補不上,那我大中國政府立刻就要破產。如果不願意破產,大印錢模式開啟,那民國末期的“金圓券”就會重臨,再現老百姓抱著幾十斤的錢去買一斤米的慘況。這事真是想一想都要不寒而栗。
從2014年到2016年,財政赤字從9千億暴漲到2.9萬億,赤字率從4.5%飆升到13.8%,國債發行規模從1.6萬億劇增到3萬億。這匪夷所思的數據演變,要求我們必須回過頭來,仔細檢閱一番,在這三年裏,在財政收支領域內,到底發生了什麽?
2、地產依賴
先來看看近年的財政收入數據。一般預算收入+政府基金性收入的財政總收入,2014年是19.45萬億,2015年毫無變化,維持在19.46萬億。在這一年財政收入竟然徹底喪失了增長性,這可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我們必須更加深刻的分析一下,支撐起我大中國財政收入的最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麽。下表給出了2014-2016年的財政收入的全部分項,不過我並不建議各位現在就瞪大眼睛細看,在下文中我已經對這係列數據進行了歸納和提煉,各位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再回頭仔細看看這組數據,那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2014年,在一般預算收入中,企業所得稅中的房地產企業所得稅2960億,地產相關稅收(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合計13820億,加上當年度政府基金性收入中的40386億的土地出讓金,房地產行業給政府帶來了57166億的巨額直接收入。與當年度財政總收入194484億相比,比值高達29.4%!然而這並不是地產帶來的全部財政收入。事實上,營業稅和增值稅之中,同樣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地產企業所繳納,至於個人所得稅在近年來的高速增長,更是完全由於頻繁的二手房買賣;這三大稅種合計56013億,即便其中隻有10%與地產有關,也超過了5600億。5600+57166=62722億,這可以算是房地產相關財政收入,相當於當年度財政總收入規模的32.3%!
這麽一看,2014年,我大中國的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來源於房地產!這裏順帶說一下,2011年房地產相關財政收入總額約44671億,對比當年度145237億的財政總收入,比值30.1%。房地產相關財政收入,毫無疑問,就是支撐起整個國家財政的最關鍵的因素,沒有之一。這個結論不會有任何問題。
2015年,房地產企業所得稅2871億,房地產相關稅收14021億,土地出讓金32547億,再加上營業稅、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的10%,5900億,總額為55339億,較2014年的房地產相關財政收入規模低了7383億;占當年度財政總收入194599億的比值為28.4%,較2014年的水平下降了4個百分點。毫無疑問,房地產相關財政收入喪失了增長性,就是2015年我大中國的整體財政收入喪失增長性的根本原因。而財政收入要恢複增長,我大中國政府的第一選擇,當然是推動房價繼續上漲。於是,在各大城市的房價剛剛出現一絲鬆動,成交開始減少,老百姓剛剛意識到市場有風險買房須謹慎的時候,我大中國政府就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房地產去庫存”運動,各種扶持房地產的政策密集出台,降首付、降息、買房補貼、取消限購,等等等等,終於成功的吹起了一線城市以及二線區域中心城市的房價泡沫,並導致了貫穿整個2016年的地王現象。雖然2016年中國經濟的主旋律是實業蕭條外資撤離,三四線城市的地產市場陷入極度的冷清和崩塌,然而一線城市和二線區域中心城市的房價劇烈上漲,同時土地成交極其旺盛,每一塊地都引發了各路資金的哄搶,成交樓麵地價普遍超過周邊房價20%以上。
在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泡沫支撐之下,2016年,我大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再次恢複了增長性。財政總收入20.62萬億,較2015年的增幅為5.9%。地產相關財政收入,房地產企業所得稅3641億,房地產相關稅收15018億,土地出讓金37457億,再加上營業稅、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的10%,6230億,總額恢複到了62346億,較2015年增加了7007億,占當年度206171億財政總收入的比值為30.2%。2016年我大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在地產泡沫的推動之下,總算是恢複了增長性,這可真是一件幸事。
現在,讓我們將目光轉向財政支出領域,看看這20萬億規模的財政收入,到底花到了什麽地方。2015年的地產市場隻不過是稍微冷清了一點而已,地產相關收入占總收入的比值隻不過下降了4個百分點而已,就已經讓我大中國政府無法忍受,就一定要吹起地產泡沫來恢複收入增長。這意味著在財政支出方麵,一定存在著絕對不能縮減的理由。而挖掘出這個理由,當然就是本文的核心目的。
3、大國破產
相對於收入數據來說,我國的財政支出數據公布得很不齊全,目前來說,隻有“一般預算內支出”能查閱到比較詳細的分項數據及明細表。另外一個大項“政府基金性收入”,基本上是瞎扯淡的狀態,表麵上看來似乎公布了近百個分項,但是最重要的一筆錢,3萬多億的土地出讓金部分,基本上就沒有公布過使用明細,我們從來都不知道土地出讓金具體都花到什麽地方去了。不過不去管它了。政府基金性收入所對應的基本上都是專項開支,有一分錢才能用一分錢,沒有超支這一說,所以我們就隻看“一般預算內支出”好了。
一般預算內支出主要有三大板塊:重點民生開支、官僚行政體係開支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開支。重點民生開支依次包括教育、社保、醫療和住房保障這四項;官僚行政體係開支依次包括城鄉社區管理開支、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國防、金融監管和外交這六項;基礎設施建設開支包括農林水利建設和交通運輸建設兩項。在下表中,我們給出了2013-2016年的全部財政收支分項數據,並用背景色區分了上麵的這三大板塊。注意,2016年的數據還沒有公布齊全,不過這不影響我們對財政支出的一般規律進行總結。另外友情提示,各位不需要瞪大眼睛盯著下麵這張表仔細看,下表隻不過給大家一組原始數據而已,接下來我會將這張表裏的數據提煉出來,進行分類比較。
2011年,中國重點民生領域支出總額為37857億,占年度財政總支出109248億的比值為34.7%;官僚行政體係支出31844億,占總支出的比值為29.1%;基礎建設支出17436億,占比16%。這三大板塊合計占總支出的比值能達到79.8%的驚人程度。
我們必須知道的是,民生支出是剛性的,是無法削減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社保和醫保早已處於虧空狀態,現在全靠財政進行補貼才能維持賬麵平衡,在數據上,2011年財政對社保的補貼規模3152億,對醫保的補貼規模3251億,合計6403億;到2015年,社保補貼規模上升到了6596億,醫保補貼規模則上升到5657億,合計達到驚人的12253億!過萬億的財政收入,要用於補貼社保和醫保,這事我估計你們連想都不敢想。要知道2015年全國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也就是15.22萬億,現在你竟然要拿出其中的1.23萬億去補社會福利體係的窟窿,占比高達8%,這事簡直匪夷所思。更關鍵的是,如果你竟敢削減社保和醫療領域的財政投入,本來就怨氣衝天的老百姓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無法報銷住院費,看不起病,或者連養老金都領不到了,那是立刻就要公推陳勝和吳廣的。隨著社保窟窿越來越大,財政投入民生領域的規模一定會越來越大。當然了,社保和醫保基金居然有上萬億的窟窿,這事的起因很複雜,人口的老年化隻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最主要的,還是退休公務員占用了太多的醫保和社保資源。不過這事在這裏就不細說了。
官僚行政體係方麵,則一直在持續的加工資提待遇,以加強整個公務員係統的向心力,起到整個社會的穩定閥作用。如果減少行政體係的開支,給公務員降工資,意味著最後的穩定閥都沒有了,這事絕對沒人敢幹。所謂精兵簡政,公務員大裁員,在當下的中國更是個笑話,絕無實施的可能性。在目前整個國家徹底喪失了社會動員能力的背景下,維穩已經放在了整個行政管理體係的首位,這種工作是隻嫌人少,不會嫌人多的。所以公務員隊伍一定會越來越龐大,而行政開支的增幅也一定會越來越大。體現在數據上,“城鄉社區支出”規模,2011年隻不過是7621億,到2016年就暴漲到了18605億,漲幅高達1.44倍。在此順帶解釋一下,“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項目,才是切切實實的行政辦公費。至於“城鄉社區支出”,其實就是基層鄉鎮政權的維持費用,其中的絕大部分,都花在了基層的維穩工作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財政部官網上找一份年度財政決算表來讀,其中關於“城鄉社區支出”部分的明細表裏,有三欄莫名其妙的“其他”支出,
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在理論上倒是存在削減的可能性,但是中國實體經濟越來越差,就靠積極的財政政策,靠鐵公基領域的投資來維持經濟的最後一口氣,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削減,還得持續加大投入。這麽看起來,民生、行政和基建這三大板塊,全都不存在削減開支的可能性,而且還得不停的加大財政投入,這就是我大中國政府麵臨的無奈局麵。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大中國的財政支出任務,隻能是越來越重。無論是民生、行政還是基建,都必須持續加大投入,甚至無法厚此薄彼,隻能是平均發力,一起增長。如上表所示,2011年到2016年,財政支出規模從10.92萬億暴增到18.78萬億,增幅高達72%,然而伴隨著財政總支出的快速增長,民生行政和基建這三大板塊的支出占比也一直保持著相對均衡,同樣在快速增長。2011年三大板塊支出合計占比79.8%,2015年維持在80.8%。2016年的數據還沒有最終發布,但是從這一年大幅度提升公務員待遇以及大搞基建的動向來看,怎麽都不可能出現占比下降的情況。所以,我大中國的財政根本無法放下重擔,三張嗷嗷待哺的嘴,一起撲在財政體係上吸血,逼得我大中國政府毫無辦法,所有的精力都必須放在掙錢之上,放在滿足這三副饑渴的肚皮之上。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就可以理解,為何我大中國在2015年,地產市場稍稍遇冷之際,就如臨大敵,就要密集出台大量的政策,刺激地產市場恢複增長。三大板塊的財政支出壓力都是剛性的,沒有任何談判餘地。而提供了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的地產行業,當然就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要保證每年都有更多錢可花,就必須保證地產市場的長期火爆,保證房價的持續上漲。即使實業再怎麽蕭條,資金再怎麽逃離中國,消費再怎麽萎靡,也要維持房價的泡沫!
而一旦這房價的泡沫最終破滅,財政收入無以為繼,那麽大國破產,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沒有任何退路可言。所以,我最後隻剩下一個問題:無知且愚昧的國人啊,你們相信這美麗的房價泡沫還能維持多久?2017年,你們能平安的度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