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銀行,其實說海外人士都是在底層混,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你們看得太少吧。

來源: 正義的門徒 2016-09-24 04:45:1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24 bytes)

想想也是,我出來算早的了,也不過十七年。大量的中國人都是剛剛移民的。再之前都是廣東偷渡民工。你當然是看不到幾個VP,幾個DIRECTOR了。這些人都是開中餐館的。

其實銀行也是個論資排輩的地方。像我現在也管人了,不是因為我有多牛,而是因為你時間到了,資曆到了。HR的人,代理人,都會拚命得把你往管理職位上推。你不想做都還不容易。所謂論資排輩就是混在一個地方等。等到了就是你的了。

但是我們每天討論得最多的不是怎麽往上爬,而是怎麽辭掉這份工作。我其實還好啦,畢竟也算是圓了個做領導的夢,說出去也好聽些。但是我們的白人同事們真辭職。我一個部門五個人,兩個白人都已經先後跳槽了。一個印度兄弟昨天跟我說明年三月合同到期他也不幹了。我可能再多呆一年也不會再幹了。剩下一個六十歲等退休的俄國老頭沒啥想法。

跳槽的最大一個理由就是不能脫離一線。不能整天文山會海。因為我們做IT的,知識是不斷更新,不斷需要去練手的。你有寫代碼的能力,你就有無限可能。你可以去startup,你可以自己創業,你也可能去大公司幹。可是如果你做管理了,整天文山會海,你就死了。我離開上一家銀行的時候,我們的director(也是個大陸移民)請我吃飯,期間就很感慨地歎氣說:你們一個個都有好地方去了。是啊,他看著光鮮,其實已經失去了自由了。

自由真的是太重要了。我有多少次,都碰到好好的老板走了,來了個不喜歡的。如果能跳槽,就不用受那窩囊氣。保持自己找工作的能力是最大的能力。

另一個關鍵的就是,加拿大這裏的普通管理層,不比底層賺的多。我太太升director,才加了三千刀一年。升值不加薪的也大有人在。你說,值得為了一個一兩千的加薪,放棄自己的謀生能力嗎?

所有跟帖: 

不是吧. 你在加拿大可能不同. 我在紐約華人幹銀行不少. 我太太08年畢業, 現在已管四個人+consultants -Giantfan- 給 Giantfan 發送悄悄話 (472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5:07:21

我們確實沒有什麽顧忌,因為我們是合同工。注定是要走的。把活幹好就好。 -正義的門徒- 給 正義的門徒 發送悄悄話 (337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5:11:09

我看了這麽多年,真覺得IT是個好工作。自由。太自由了。 -正義的門徒- 給 正義的門徒 發送悄悄話 (463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5:17:05

這叫幹一行愛一行, PG決定大腦。我還覺得當銷售員最好哪:) -土棉農- 給 土棉農 發送悄悄話 土棉農 的博客首頁 (169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5:50:57

我太太經常感歎銀行是倒買倒賣, 對社會沒有實際貢獻. 每天會排得滿滿的, 大家都在BS. 我說絕對同意, 哈哈 -Giantfan- 給 Giantfan 發送悄悄話 (107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5:20:45

就是這樣的,很多人的日曆上根本就沒有空的時間。我說,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正義的門徒- 給 正義的門徒 發送悄悄話 (1222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5:58:38

還是俺的棉花好啊,一簽約半年,省下的時間玩去嘍,你看11月俺第三次去南極,一個月,嘿嘿 -土棉農- 給 土棉農 發送悄悄話 土棉農 的博客首頁 (485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6:40:19

去南極聽上去很有挑戰性, 羨慕 -Giantfan- 給 Giantfa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6:44:24

沒咋挑戰,跟這船上去就得了,好吃好喝著。主要有幾個景點可以照到好照片,前兩次去沒拍好。 -土棉農- 給 土棉農 發送悄悄話 土棉農 的博客首頁 (169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06:48: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