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能長壽,什麽因素決定人的壽命 。

來源: europe 2014-07-26 12:04: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524 bytes)
哪些人能長壽,什麽因素決定人的壽命 。


壽命和身高是有關係,但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壽命還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

什麽樣的人會長壽呢?

體矮者 矮個子比高個子壽命長11%~19%。男性身高165~168厘米,女性157~160厘米,其體能潛力和內髒功能最佳,消耗熱能也相對較少,有利於延壽。

稍胖者 美國科學家在調查600萬人的體重與壽命關係時發現,稍胖的人從體能、抗病力、抗癌力,均比瘦人優越。

禿頂者 男人禿頂多精力充沛,白發晚生,平均壽命多在80歲以上。

耳長者 耳朵長的人多為高壽,專家認為可能與其體內腎氣旺盛有關,中醫有“耳為腎之竅,手足少陽經俱會於耳”之說。

腰細者 俗話說:“褲帶越長,壽命越短。”用褲帶短的腰細者活過70歲以上的約占95%,且很少患心血管疾病。

居綠者 在物質生活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長年忙碌於綠葉紅花叢中的花匠,比長居於花木稀少、空氣汙濁的鬧市的人平均多活7年。

血壓略高者 芬蘭醫學家發現,80歲以上的壽星,血壓大多保持在約160/90毫米汞柱,其壽命比血壓隻有120/70毫米汞柱的老人長。

腦勤者 勤動腦筋的思想家、哲學家、作家、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棋手等,他們的壽命比常人長14年左右。因為腦勤者細胞衰老慢,有利於調節、平衡體內各髒器組織功能而延年。

此外,樂觀者、仁德者、溫和者、節食者也多出壽星。

希望你能夠全麵地認識自己身高的問題,不要隻看到事情的不利方麵或者有利方麵。



什麽因素決定人的壽命

不同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們都讚同一個觀點:隨著生存環境的優化、生活質量的提高,隻要我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愉悅的心態,我們活到百歲是絕對可能的。

一 水分流失使生命枯竭

最近,俄羅斯國家健康研究所生物節律研究室主任沃爾科夫提出了一種地球生物鍾的新理論,並用以揭示人的生命過早喪失之謎。

按照沃爾科夫提出的理論,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280年。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的壽命遠遠達不到這一期限。究竟是什麽原因使人過早地失去了生命呢?按照沃爾科夫的說法,這是因為人的機體內水分在不斷流失。這一理論認為,隨著生命的不斷成長,體內的水分會不斷地災難性流失。人的機體是由無數個細胞構成的。細胞膜具有選擇性的滲透功能,它可以過濾掉有害物質。而人體內的各個器官是由無數個擔負相同任務和功能的細胞組合而成的,這些器官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人體內的一個大的生物濾器。但是當體內的水分隨著生命的成長不斷在機體內流失後,細胞和機體就無法再起生物濾器的作用,於是人體本身不能再剔除有害的物質,各種各樣的疾病就會產生,從而使自然壽命受損。

科學研究的結果從另一個方麵印證了這一理論:通常一個新生男嬰體內的水分占其體重的86.8%,長大後占71%;成熟年輕男人體內的水分占其體重的61%,而一個81歲的老人則僅占49.8%。但從某種角度來講,沃爾科夫的觀點也有可能是另一種情況的結果,造成體內水分流失的原因,也許是細胞受到某種因素影響而使“保水”功能老化甚至喪失,而使體內水分不斷流失。無論是哪種情況,事實是不可否認的:隨著機體水分的消失,人的生命就會漸漸枯竭。

二 基因、環境和生活習慣都影響壽命

但是,人的壽命絕不僅隻是受到體內水分流失的影響,還有其他諸如基因、環境、職業等因素製約著人類正常的健康和壽命。這也是包括沃爾科夫在內的所有生命科學研究人員都認可的觀點。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學研究所也一直在研究這些問題。在德國統一後短短幾年,東部居民過百歲壽辰的人數翻了一倍,1991年還隻有163人,1997年是363人。相比較,西部地區的變化卻不明顯,1991年1582人,1997年是2353人,增長51%。對於這一現象,這個人口學研究所所長詹姆斯·沃佩認為,這主要是社會的安全、生活條件和環境的改善起了大作用。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外界因素對個體壽命的影響起50%的作用,另外有50%取決於內在因素,其中25%是由遺傳基因塑造。

早在幾年前,科學家就發現一些基因物質對人的壽命有影響。如Apoli蛋白質E,這種蛋白質可以控製人體內膽固醇的轉化,它有多種與基因相關的變異體。人體攜有變異體ApoE2基因,很少會得心髒病,而攜有變異體ApoE4基因則會得癡呆症。2001年8月,美國科學家發現了長壽基因。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從308名長壽老人身上抽取基因進行分析,這些年齡從91歲到109歲的老壽星是分別來自美國及歐洲137個家庭的兄弟姐妹,結果發現在他們的第四對染色體上少數基因中的一段有95%是完全相同的,研究人員相信這便是他們長壽的奧秘所在,並且在這對染色體中含有10多個防止疾病的基因。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剩下25%的內在因素是人一生的前30年就已確定。如胎兒在母腹中沒有足夠的營養,出生後就易患心髒病;而胎兒在母腹中以及在兒童階段營養過剩,就易患糖尿病。兒童期得過傳染病,老年後易得心髒病;小時候過多地皮膚暴曬,老了就易得皮膚癌。許多早期的不良習慣,如抽煙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埋下了後半生的病根。調查也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經濟收入有保障,生活條件好也是促使人長壽的因素。

人體生命科學研究還發現,幾乎所有國家的女性平均壽命都要高於男性。為什麽女性比男性壽命長?科學家有許多解釋,從社會和心理學角度看,男性社會壓力和自我意識強,工作和生活比較緊張,而且不善於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因此易患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相反,女性善於協調工作和家務的關係,通過家務和撫養子女,可以緩解工作壓力,另外女性比男性更注意身體狀況。

從遺傳基因方麵看婦女也有優勢,女性有23對XX染色體,與男性XY染色體相比,具有更好的修複功能,例如當外界病毒侵入時,X染色體具有較強的抗感染能力。研究還表明,男性體能轉化和精力消耗的速度比女性快。“生命核能”消耗得越快,死亡得越早。

三 壽命與父母年齡有關

參與壽命研究的學科很多,不同的學科領域對決定壽命的因素都有各自的觀點和依據。

曆史學家研究發現,中國清王朝自順治帝開始到宣統帝滅亡,有十個皇帝,這十個皇帝共有子女164個,有七位皇帝平均每人生養21人,到了第七位鹹豐帝時銳減至3人,其後同治帝、光緒帝均無後嗣。這146個龍子中15歲以前夭折的有74人,是出生數的半數,作為帝王家庭,保育條件是至上的,然而死亡率之高卻讓人觸目驚心。

據學者考證:皇帝的頭幾胎子女之所以難以成年,是因為皇帝做父母時年齡太小,如康熙帝14歲得長子,所夭亡的頭6個子女全是他18歲以前所生的,雍正帝所亡的長子長女是他17歲那年生的。生育要十月懷胎,實際上康熙的第一個兒子是他13歲時生的。長子往往是皇帝幼時所生,體力和智力相對較弱,而繼承皇位的長子便同樣會在年幼時生下更弱的長子,如此惡性傳承,直至越來越衰弱無能而滅亡。

所以,曆史學家認為人的結婚年齡決定生命質量,而生命質量影響人的健康成長和壽命。這一觀點生命科學研究者也都認同,他們認為,人隻有在身體成熟、健康,心智發育正常以後才能孕育出健康長壽的生命個體。

四 心態樂觀壽命長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研究證實:人的思想狀況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的壽命,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越活躍、心態越樂觀,壽命就越長。研究人員在對660名50歲以上的老年人跟蹤調查後發現,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延年益壽的作用比控製血壓和降低膽固醇更重要,甚至比不吸煙、喜好體育鍛煉等保健措施更加有效。研究結果表明:對人生持樂觀態度的人平均壽命要比那些持悲觀態度的人長壽7.6歲。

科學家曾對19世紀末以前出生的95位作曲家和119名演奏家進行了壽命調查,發現其壽命比一般人要長。音樂家為什麽比其他行業的人壽命長呢?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和對人生的樂觀態度以及使用腦子的方法與常人不同之故。人的大腦大體可分左右兩部分,一般說來,左腦有計算、思維、語言等機能,科學家稱之為“語言腦”。右腦有控製情緒、感情、美感意識等非邏輯機能,科學家稱之為“音樂腦”。左右腦細胞分別承擔各自機能,又互相補充和協作形成人的能力和個性。由於音樂家比其他職業的人更多地使用“音樂腦”,使體內情緒機能活躍,思想心態更為樂觀,這就是音樂家長壽的奧秘,也是心理學家推崇的長壽之道。

研究人員還發現,幸福的婚姻能使人長壽。婚姻美滿,生活就會樂觀,心情就會愉悅。據日本人口調查資料表明,離婚者與夫妻恩愛者相比,男性壽命平均短12歲,女性平均短5歲;喪偶者當年因病死亡的機會比同齡人高10倍以上。瑞典醫學科研人員對989名50至60歲的中老年人追蹤觀察9年,發現離婚者或鰥夫死亡率為22%,而夫妻白頭偕老者去世的隻有14%。醫學家認為,兩情相悅的幸福感受,會使夫妻雙方體內分泌出一些有益於健康的物質,如激素、酶和乙酰、膽堿等,這些物質有利於增強肌體免疫功能,有利於延緩組織器官衰老,使身體物質代謝調節到最佳狀態。

生命科學的研究是沒有止境的,對決定人類壽命的原因也將不斷取得新的成果。但無論以後的研究如何,現在人們對上述觀點都是能夠接受的。現在,不同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們都讚同一個觀點:隨著生存環境的優化、生活質量的提高,隻要我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愉悅的精神心態,我們活到百歲是絕對可能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