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俺就囉嗦幾句。要詳細解釋需要很多很多篇幅。

來源: bbbbtttt 2011-08-17 10:54:5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609 bytes)

首先科普一下基本概念,汽車碰撞安全,是指乘員保護,即減少乘員所受的傷害是主要目標。從碰撞實驗來說,評價指標大概有:乘員艙狀況、乘員生存空間、燃油泄露(火災風險)、假人傷害指標(頭部HIC、頸部傷害指數、胸部肋骨壓縮量、胸部加速度、腹部傷害指數、大腿軸向力等等,一個假人有上百個傳感器,很多評價指標)。汽車車體的變形損毀中,乘員艙的變形和損毀會對乘員傷害產生直接的負麵作用,其它部分的變形損毀是好是壞不一定。

【原文】當前汽車的碰撞實驗的一個陷阱就是:不同車型都是對著質量和強度都是無限大的被撞物衝擊。然後以此作為證據,來證明自己汽車的安全性其實是差不多的,這是極端錯誤的。

【點評】錯誤。作者應該是指前碰撞實驗,因為尾撞和側撞一開始就是用有限質量的移動壁障的。中國的法規可能還是100%正麵撞100噸以上的固定壁障,而美國歐洲早就改了N年了,汽車是與可變形壁障碰撞,而且是40%偏置。有興趣可閱讀FMVSS208。可變形壁障是模擬中等強度的轎車的前部。

【原文】舉個例子:拿雞蛋對著鍋台碰,你可以發現所有的雞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於是可以得出雞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兩個雞蛋對碰呢,結果是一邊損壞一半嗎?

錯!你會發現,一定隻有一個雞蛋碎了,同時另一個完好無損!

問題出現了:為什麽對著鍋台碰都差不多,但是雞蛋之間對碰卻永遠隻有一個碎了?這個實驗結果與汽車碰撞有關係嗎?

原因就在於:當結構開始潰敗時,剛度會急劇降低。讓我們仔細看一下雞蛋碰撞的過程吧!1,兩個雞蛋開始碰撞一瞬間,結構都是完好的,剛性都是最大;2,隨著碰撞的繼續,力量越來越大,於是其中一個剛性較弱的結構開始潰敗;3,不幸發生了,開始潰敗的結構剛度急劇降低,於是,開始潰敗就意味著它永遠潰敗,於是所有的能量都被先潰敗的一隻雞蛋吸走了。

【點評】這個例子,和汽車碰撞時的乘員保護風馬牛不相及,相當於用瓷碗落到水泥地的事件來解釋鐵碗落到水泥地的事件,因為瓷碗粉身碎骨了,所以推論出鐵碗也會粉身碎骨。汽車碰撞安全,是指乘員保護,即減少乘員所受的傷害是主要目標。汽車車體的變形損毀中,乘員艙的變形和損毀才會對乘員傷害產生負麵作用,其它部分的變形損毀是好是壞不一定。這個雞蛋的例子中,雞蛋殼是脆性的,基本沒有塑性變形,就是破碎了;而車體的塑性變形是主要的,說“潰敗的結構剛度急劇降低”是片麵胡扯。另外,用雞蛋與“車――乘員係統”相比,那雞蛋的哪部分相當於車體?!哪部分相當於乘員?!

【原文】

我們在看看汽車之間的碰撞吧(撞鍋台,大家的結果當然都一樣!)。

【點評】說“結果都一樣”是胡扯。即使在N年前、大家都撞100多噸的固定壁障時,各種車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90年代初北京212吉普碰撞100噸的水泥壁障後、方向盤接觸到了座椅,相當於把司機的前胸壓到了後脊梁,什麽氣袋安全帶等等都成了浮雲。同時期的切諾基就沒有這個問題。

【原文】1,開始,兩車的結構都是完好的,都在以剛性對剛性;

【點評】假設作者所說的“剛性”是指汽車結構僅發生彈性形變的範圍。

【原文】2,隨著碰撞的繼續,力量越來越大,於是剛性較弱的A車的結構開始潰敗,大家熟知的碰撞吸能區開始工作;

【點評】基本正確,偶理解作者大概是說A車開始發生塑性變形。 “潰敗”通常是指超過臨界點後係統發生崩潰、無法自行達到另外一個平衡點,如腳手架的坍塌。不過在乘員保護行業沒人用“潰敗”這個詞,因為汽車結構設計上會避免發生“潰敗”現象。

【原文】3,不幸再次發生,因為結構變形,A車的結構剛度反而更急劇降低,於是開始不停的“變形、吸能”;

【點評】胡扯,鋼在發生塑性變形後抗拉強度會增大,而汽車結構的設計會利用這一點。看來作者真的是在說腳手架而不是汽車。

【原文】4,在A車的吸能區潰縮到剛性的駕駛倉結構之前,另一車的主要結構保持剛性,吸能區不工作。

【點評】作者臆測。對質量相差不大的轎車與轎車發生碰撞的情況,A車發生塑性變形後、強度增大,另一車開始發生塑性變形。當然轎車和卡車正麵碰撞是另一種情況。

【原文】結論:兩車對碰,其中一個剛度較低的,吸能區結構將先潰敗並導致剛度降低,最終將承受所有形變,並吸收絕大部分的碰撞能量。

【點評】基本錯誤,其中“潰敗並導致剛度降低”是完全錯誤。對於質量相差不是特別懸殊的轎車正麵碰撞,實驗和理論都不支持作者的結論。

【原文】這就是為什麽你總可以看到,兩車碰撞時,往往一車的結構幾乎完好無損,另一車已經是稀哩嘩啦拖去大修!

【點評】在兩車質量相差巨大時會發生這樣的結果,如轎車和卡車正麵相撞。質量相當時少見。

【原文】回到最近一個一直很熱的話題:鋼板的厚度對安全性有影響嗎?答案不僅是肯定的,而且大得超出你的想象:鋼板薄20%不是意味著安全性下降20%或者損失增大20%, 而是意味著你的吸能區將先對手而工作,並將持續工作到被更硬的東西頂住(可能是你的駕駛艙), 並承擔幾乎全部的碰撞形變損失!

總結:在車與車的碰撞中,輸家通吃。所以一個拿汽車的剛度開玩笑的車廠,它根本不在乎你的生命。

你永遠不能在碰撞實驗中看到,不同車型之間的碰撞。因為哪怕就弱那麽一點,結果就是零和一的區別!太慘了!看到就沒人買了!

【點評】零和一的區別?輸家通吃?純屬臆測,原因如前所述。另外,單純增加鋼板厚度並不是唯一的辦法,鋼板厚度必須和結構形狀綜合起來考慮,例如薄鋼板製作成波紋板後就完全不一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