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公裏環島遊第四天,NAPIER到WELLINGTON

 
 
1.綁匪角(CAPE KIDNAPPERS
    2015.12.24.晴天,12-21度。
    早晨900出發,奔20公裏外的綁匪角。綁匪角(CAPE KIDNAPPERS)是霍克斯灣(HAWKE'S BAY)最南端岬角。
    17691015日,毛利人乘坐獨木舟綁架了庫克船長的貼身侍衛TIATA,奮進號船員隨即開槍,TIATA趁亂跳水逃脫。為紀念該事件,這裏被稱為CAPE KIDNAPPERS
    1000乘坐拖拉機牽引的海岸遊覽車出發,我們將沿著海岸線行駛約20公裏,參觀懸崖峭壁的地質結構以及岬角頂端的塘鵝棲息地。拖車司機是一位和藹的胖哥哥,老伴兒說他和驗票的那位肥姐姐應該是一家,這家公司也許是間夫妻店。
    講解注意事項的時候,胖哥哥幽默了一把:
    “如果車子拋錨了,請車上的女人和孩子下來推車,男人嗎,可以趁這個機會喝杯。”
    大太陽火辣辣地曬著,氣溫不高風也很涼,半尺高的海浪嘩嘩地拍擊著泥沙海岸,卷起一片渾濁。對霍克灣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陣仗了,兩年前徒步走海灘的時候,海麵平靜地讓人犯困。
    車子開出去不遠,胖哥哥在原地打了個轉,故意讓海水淹沒了小半個車輪,遊客們嘻嘻哈哈地翹起腳躲過浪花。在一開闊處,他把車速調到最低,方向固定,讓車子進入“自動行駛”模式,他徑自轉過身叨叨起來:
    “那幾片露出沙灘的黑石頭,是遠古時期大樹變成的煤,岸邊那一片帳篷小屋,是CLIFTON度假營地。”
    轉過海角眼前出現一片令人目眩,望不到邊的長峭壁,胖哥哥停下車,找來一塊石頭掰碎,然後講解風化石、有機物化石、沉積岩等地質學故事:
    “由於地球板塊間的擠壓運動,使得太平洋板塊滑到澳大利亞板塊下麵,把30萬年前的古老沉積岩層,經過12萬五千年的時間,慢慢擠到今天的位置。深色岩層是古老的河流中小石塊沉積而成,淺色岩層是淨水中沙粒沉積而成,黑色的岩層(煤)由早期的有機物沉積而成。”
    與兩年前相比,多了許多塌方區,有一處甚至把通行的海灘封住。車子過不去,我們隻好下車,走過塌方區換乘另外一台車。司機也換成一個精煉的年輕人,除了秉承胖哥哥的幽默,經常把車開到水裏,壓到石頭上,他講解的更加投入,手舞足蹈,似一個走上舞台就渾身出戲的好角色。說到太平洋板塊和澳大利亞板塊的擠壓時,還幽默地問大夥,車上有澳洲人嗎?借機讓全車人自報了家門,20多人的臨時團隊,由來自瑞士、韓國、肯尼亞、德國、新西蘭、中國六個國家組成。
    這裏的沉積岩有450萬年曆史,在小峽穀、斷層及火山灰沉積層等幾個地方,他都停下車為我們細細講解,拆分他的講解,可以把資料歸納為幾個假說
    衝積平原形成說:小峽穀口是由峭壁上流下的溪流衝刷,再經過風化而成,衝下來的物質在峽穀口積累,鬥轉星移,慢慢形成峽穀出海口衝積平原。
    斷層說:懸崖上有明顯的斷裂紋路,是由地球板塊運動,使得局部隆起。這裏共有五處斷層,都是20萬年前形成的,最大斷層差可達10幾米。
    火山灰沉積層說:一路上能發現懸崖上有許多白色紋路,厚度由幾十厘米到10幾米不等,這些都是火山灰沉積而成。正是這種紋路的突然斷裂、錯開,才讓我們清晰地分辨出斷層結構。

 
2.塘鵝保護區(GANNET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1110進入塘鵝保護區,綿延幾公裏的岩石、山坡上,不時出現塘鵝哺育地,少則10幾個,多則上百個巢穴挨在一起,淡黃色頭顱、雪白身軀、黑色尾翼的一大片塘鵝臥在一起,煞是壯觀。
    這裏是人可接近的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塘鵝哺育地,一進入這裏就看到一塊礁石上立著一塊牌子:  
   “你已經進入塘鵝哺育地,請不要驚擾它們,否則它們會棄巢而去”。
    塘鵝(GANNET)毛利人稱為塔卡普,是候鳥的一種,家鵝般大小,成年鳥白色身軀黃色的頭顱,長而尖的翅膀,通常在島嶼上繁殖。塘鵝的伴侶是終身的,巢穴也是固定的。這一代大約分布著8500個巢穴。每年的8月到第二年的4月,它們會在霍克斯海灣繁殖後代,出生後的小塘鵝全身淡黑色絨毛,成熟後的小塘鵝會嚐試著飛躍塔斯曼海峽(2800公裏),在澳洲附近的水域生活4年。這個過程死亡率高達七八成。
        海角的岩石上,山坡上,棲息著大群塘鵝,大部分是身型和成年鳥差不多大小,但渾身長滿淺黑色絨毛的幼雛,它們臥在用海草和自己的糞便堆砌起來的一層白色的墊子上,張開嘴衝著天叫上幾聲,不時有成年鳥在上空盤旋,落在一隻小鳥身邊,小鳥把自己長長的琢伸進老鳥張開的嘴巴,吃它從胃裏反芻出來的食物。它們見到人並不驚恐,我們也不敢大聲說話,彼此近距離互相觀望。
         其實塘鵝隻是為了繁殖後代才來到這裏,它們生活的區域在海上。在新西蘭近海經常能看到塘鵝捕魚的情景,它們可以從30米的高度以高達每小時150公裏的速度俯衝下來,垂直地紮進水裏。它們的活動通常是群體行為,遇到魚群時,上百隻鳥在水麵漂浮,空中盤旋,十幾隻,甚至幾十隻鳥同時在空中屏住翅膀俯衝下來,煞是壯觀。
        每年約5000隻雛鳥中的30%會在三五年後返回尋找配偶,並且在兩三年內開始築巢。回來的路上,看到兩隻大鵝在沙灘上纏綿起舞,導遊介紹,這就是今年剛回來的新婚伴侶。
        11:20到達綁匪角頂點,在這裏休息90分鍾,吃了午餐把老人家安頓好,然後走向山那邊最大的一片塘鵝哺育地。爬了一座山再爬一座山,山頂出現一大片開闊地,千百隻巢穴密密麻麻地排在那裏,多數是一隻成年鵝伴著灰色絨毛的雛鵝。
    仔細觀察他們的巢穴,其實就是用海草築起的一個幾十厘米長、四五厘米高的卵形空洞,由於海草的堿性、糞便的粘性、巢穴的高密度,使得整個巢穴區寸草不生,遠遠望去:礁石上、山坡上、山頂開闊處,就是一麵點綴白色斑點的灰色床單。
 
3.黃草山綠草山
    下午2:00離開綁匪角,沿2號公路,經HASTINGS、WAIPUKURAU、DANNEVIRKE、MASTERTON幾個小鎮奔惠靈頓。
    哈斯丁(HASTINGS)人口比耐皮爾還多(68200人),也許是地理位置(無港口)的原因,它僅是耐皮爾屬下的一個鎮。就起規模而言,或許不應該與其他小鎮並列。
    與耐皮爾相似,哈斯丁也是大地震後新建起來的,所以隨處可見裝飾藝術、西班牙布道院的風格。但20世紀60至70年代重建時,它屈服於流行趨勢,破壞了許多30年代的建築。由於哈斯丁距耐皮爾的中心小於20公裏,因此兩者經常被組合在一起,稱為“雙城”或“海灣城市”,並越來越多地一起處理官方數據。合並後的人口數可達12萬多,僅次於漢密爾頓列新西蘭第五大城市。1999年曾進行過合並公投,75%的耐皮爾居民反對, 64%的哈斯丁居民認可。
  哈斯丁地區是新西蘭最大的蘋果,梨及幹果產區之一,是著名的葡萄酒之鄉,有超過75家酒廠分部在周邊,包括新西蘭最古老的酒廠餐廳(維達爾村)。明媚的風光使它成為新西蘭著名的婚禮勝地。豐富多樣的農產品成就了新西蘭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每周哈斯丁農貿市場。哈斯丁地區旅遊產品豐富,新西蘭人必做的101件事中,這裏包括了三項,即霍克灣最大的水上遊樂園,“水漾星球”。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塘鵝棲息地和蒂瑪塔峰。在夏季,很多大型活動吸引國內遊客,包括春季賽馬嘉年華、櫻花節、桃花園遊行、嘉實霍克斯灣周末以及各種音樂會。
    新西蘭賽馬會每年3月在這裏舉行,它是南半球最大的體育賽事之一,吸引了2500匹馬和騎手參與19個項目,包括盛裝舞步、三項賽、場地障礙等等。僅幾項目就有超過3百萬新幣的預算,每次吸引國內外超過70000人次來參加為期5天的賽會。
    懷普庫勞(WAIPUKURAU),4060(2015數據)人,霍克斯灣腹地最大的農業小鎮。
    丹尼弗克(DANNEVIRKE),5350人,北歐風格(丹麥、挪威移民帶來的斯堪的納維亞SKANDINAVIEN傳統)小鎮。
    馬斯特頓(MASTERTON),20000人,剪羊毛之都。
    哈斯丁附近的山都被改做牧場,成為圓咕隆咚、線條柔順的草山,這裏的牧草也很特別,成熟時會變色,當下正值豐收季節,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焦黃。山風走過,草浪滾滾,看見田裏整齊的牧草圓捆,老嶽母問:
    “是留著冬天自用,還是出口?”
    “沒研究過,但肯定是後者,因為沒聽說過冬季缺飼料的問題。”
    走走著走著,山變高了,顏色變綠了,沒有改做牧場的山,被原生態林覆蓋。改作牧場的山,種植的也是綠色牧草。沒有考證,單憑現象似乎可以得出規律:供當地牛羊吃的,都是四季常青的牧草,作為牧草產業用途,是屆時成熟的品種。
    去年反方向走過這條路,所經過的農業小鎮、北歐風情小鎮都有記錄,但在號稱一步一風景,步步景不同的新西蘭,記憶猶新地記住每個曾經曆的細節是很困難的,即使千百次重複走同一條路,也會領略到每次的新意。近惠靈頓時走進山區,幽深的峽穀中,公路與鐵路在峽穀兩側並行,雖是下午四五點鍾,但深邃的峽穀光線幽暗,陡峭的崖壁緊緊卡住窄窄的穀底,溪水湍急,鐵路、公路像兩條細細的線沿著峽穀,為小溪描出清晰的輪廓。
    早就有坐火車去首都的設想,由於修築鐵路的特殊需求,不能隨意起伏,隨意走彎路,它所經曆的往往是很多涵洞,很多高架橋,比公路沿線的風景更加刺激。
    進入惠靈頓市區,一條沿著海邊的公路,引你走進這座美麗的城。
 
裏程表讀數:870.4公裏。
 
2016.1.9.於奧克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