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報道,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布的一份針對留學生群體的調查統計報告,47%的博士生和37%的碩士生都有一定的抑鬱症狀。抑鬱症狀因人而異,但哭肯定是其中之一。我是怎麽知道的呢?你猜。
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出來讀書,容易有孤獨感—獨自一人吃飯的時候,獨自一人看夕陽的時候,獨自一人吐槽春晚的時候。攜家帶口地再出來讀書,孤獨感已經成為了紅塵中的奢望。但求各位小主放過,讓老母親可以安靜學習一會兒。
圖片出處:https://wish.with.tw/blogs/with-note/loneliness-can-change-the-brain
白天上課或寫作業,晚上(娃醒著)家事、帶娃,夜間(娃睡著)家事、寫作業。晝與夜就是這樣單純地交替,我就是這樣單純地努力。直到有一天,我看著鏡子裏的自己,決定再也不拔白頭發了—不少黑發發小都瀟灑離我而去,新來的白發朋友們,你若不棄,我必不拔!
小的時候,我媽一和我爸吵架就哭,可她最不喜歡我哭,告訴我哭就是“沒出息”。大三我媽陪我做一個不大不小的手術,護士把我推到手術室門口,我媽還叮囑我“不能哭,忍著!”女子有淚不輕彈的我,來了美國讀博士。我媽傳話說國內的親戚都讚我厲害,帶著倆娃(和我的小男友)40餘歲高齡赴美讀書。她最喜歡這種堅強不屈的金手指大女主人設。我心想,你網絡劇看多了吧!
圖片出處: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P411w72L/
我當然是,遇到任何難處,當頭痛哭,邊哭邊嚎“我忍你媽了個蛋”!讀博三年半 (學霸是可以做到的),小男友打怪升級至老公,調侃說我的作業都是哭出來的—寫前哭、寫到哭、哭著寫、寫完哭。娃生病,抱著,量著體溫,碎碎念道“媽媽在,媽媽在呢”,揪心著寫作業;和老公吵架,吵不過,氣得離家出走—走到圖書館心碎著寫作業;玩滑板摔成趾骨骨折,快痛暈過去的時候,眼前閃過一道光,幸虧摔劈叉的不是手,還能寫作業……
我筆袋裏有一個小信封,裏麵裝著一些可以大快人心的小物件。其中一件是我大女兒畫的,花花綠綠地好像一個符,歪歪扭扭地寫著“Mom, you can finish your homework!” (老媽定能寫完作業!) 這個符有來曆,那是我第一次當著我兩個娃的麵哭。小的時候,我媽常當著我麵一邊哭一邊翻我爸的舊賬,我覺得那很“沒出息”,立誌以後絕對不在自己的孩子麵前哭。Never say never。 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我老淚縱橫,還把鼻涕不知甩到哪個娃身上,哀嚎“我寫不完作業啊-啊-啊-”。也是在那一刻,我深刻地意識到我兩個娃的不同—大女兒立馬進入狀態,陪著我哭,哭的是她想念國內的好朋友們和好吃的;小女兒冷靜地站在一旁,先批評姐姐“媽媽和你哭的不是一個事兒”,再給我拿紙巾,沉默是金地看著我。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大女兒畫的那個符。寫作業時,隨身攜帶,不治哭,但給力。
圖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giddypaint/posts/
拖家帶口留學不易,成人的世界更多的不易,要麽正在糾纏,要麽在趕來的路上。有難處哭了再說,哭完再幹,保管你困了就睡、吃嘛嘛香、大便順暢。我想告訴我嗎,真正有出息的金手指大女主,寧肯在困難之處痛快地哭,也不願在舒適圈裏無聊地笑。
謝謝大家,我是哭出我天地的博士老阿姨。
圖片出處: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4383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