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猴子 ——草評悟空網文

來源: 2019-09-02 17:19: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9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立 ] 在 2019-09-02 17:54: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神奇的猴子
——草評悟空網文

悟空把三部意味深長的片子放到一起講述,如果我們不非要認定這是精神錯亂的表現,或許哀怨的認為他把當年取到的真經都忘了,那麽我們可以說他的文章的深刻度就是這三部影片深刻度的三次方了。這三部影片的三個視角選的真是太好了!讀罷心情激動受益匪淺,已經不能作詩了,所以草擬一文。

這三部電影,我一部都沒有看過。已經有N多年不能看電影了。所以非常感謝悟空。我師哥的文章值得討論的內容很多,總的感慨是我感覺西方人的思維真的和我們很不一樣。這裏就非常簡單的談兩個我最感興趣的段落。

“影片通過訪談和回憶描述Alex的早年生活。他的原生家庭不太溫暖,父親很少和母親交流,父親晚上往往獨自在沙發上看書直到睡著。他們家裏從沒說過“愛”這個字等等。母親要求他們在家隻說法語,她自己對任何事情包括兒子的表現從來都不滿意;而在Alex 19歲那年,引導他攀岩的父親突然病故,Alex覺得父親死的很不值,什麽都沒幹過什麽都沒完成。最叫人震驚的是,MRI顯示,Alex的大腦反應與常人不同,他沒有一般人對危險產生的恐懼反應。”

這裏我們又回到了關於洗腦和自由意誌的問題。(我不太理解為什麽很多人非常不喜歡洗腦這個詞,或許可以叫人的思維體係的外部構建,或者像女性塑胸一樣,叫塑腦,豐腦,)那麽在Alex早年生活中,他所有的環境都是在對他進行一種洗腦。而Alex之所以成為了Alex又是他大腦的獨特結構作出了獨特的反應的結果。他的反應又激發周圍的人們做出反應。當他被女友問到“你有沒有想過為別人活得長一點?” Alex回答: “為什麽?活得長的目的是什麽?”(所以,在這裏我要善意提醒廣大女網友,這樣的人或者根本不值得愛,或者是值得愛的。)他的影響導致了一部電影,而電影影響到一個神話人物,而這個神話人物又影響到我,現在在你急著要退出此網頁不看我的文章之前,我大喊著告訴你:我已經影響你了。

Late once late is always too late.

然而,問題是在形成Alex的反應和思維方式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他的自由意誌呢?或許改變一點點他大腦的基因表達譜,那麽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我與皇後樂隊有一點緣。我在美國汽車裏放的唯一一張搖滾CD就是我自己私刻的皇後樂隊。到了澳洲又陰錯陽差得到了一張正版的皇後樂隊精選作品集,也一直放到我的車裏。悟空在這裏又談到了貝多芬,其實我過去一直考慮貝多芬和一個流行樂手有什麽不同,或者說,古典音樂是否比流行音樂或爵士樂更高級。但想不通。直到後來讀《人類簡史》時,作者非常簡單的給出了一個說法,一個事情它的高級與低級的程度可以看它對於數據流的複雜度的影響。這時我才豁然開朗。

皇後樂隊發行了3億張唱片,還有許多像我這樣通過非法途徑下載。而列奧·施特勞斯的著作讀過的人非常少。但他的著作對於人類社會複雜性的影響或許遠遠超過皇後樂隊。

那麽,最後再讓我們回到這個畫麵:

“影片成功地還原了1985年那場全球矚目的Live Aid演唱會,現代的IMAX技術讓觀眾跟隨鏡頭從體育場上空俯衝下降,掠過7萬觀眾的頭頂,再聚焦在Mercury揮舞的手臂與充滿張力的麵部表情上。整個體育館群情激蕩山呼海嘯近在眼前,觀眾身臨其境。電影院裏完美的音響效果讓Bohemian Rhapsody這首被譽為最偉大的傳世神作震撼人心。”

音樂會的狂熱場景是最讓我著迷了幾個畫麵之一。這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台上幾個小智人扭來扭去,掀起空氣的某種特定震動模式,結果就引發台下成千上萬的小智人如醉如癡進入一種狂熱的迷幻狀態,不停的扭動小智人的屁股,揮手,發出哼哼呀呀的叫聲。這一切到底說明什麽呢?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一切反映出的是一種生殖的欲望。

然而,所有這三部深具文化內涵的電影不同程度上又反應出人類這一非常奇特的物種的另一種反常的趨勢,即對於生殖的某種程度的抵製。一個原因或許在於人是唯一具有清晰、深刻的自我意識的動物。而自我意識與傳播基因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深刻的敵意。一個人越是自我,繁衍後代和對於他人的關注就會相應減少,甚至會產生某種敵對情緒。他希望自我能與眾不同,能具有某種價值。這些又促進了人類社會關係的複雜。因此,它們推動了人在生命進化曆程中的進展,導致了人類的所謂的強大。

而這或許就是悟空兄的題目的原因,“孤獨成就了他們的人生”。豈止如此,孤獨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我們人類。不然,我們就和老鼠一樣了。

 


2019/09/03

對了,

樂隊的吉他手兼天體物理學家Brian May,1968年組建了一支名為Smile的樂隊。Tim Staffell擔任主唱兼貝斯手,當時鼓手是Roger Taylor,自學打鼓。1967年,Roger去倫敦醫藥大學學習牙醫專業,後來轉專業學了生物學。Smile持續兩年, 1970年Tim Staffell離開了樂隊加入了一支實驗前衛搖滾樂隊,不久之後Tim離開了音樂界,成為了一名設計師。Tim走後,他在Ealing藝術學院的同學、Roger Taylor的室友、也一直是Smile樂隊的粉絲Farrokh Bulsara毛遂自薦加入樂隊。

Farrokh Bulsara好像就是Freddie。1946年出生於當時英國屬地的非洲東部,今天的坦桑尼亞境內,他是一名帕西人,即印度波斯人。Farrokh的父母信仰古老的瑣羅亞斯德教,即拜火教。1971年,在Freddie的建議下,樂隊改名為Queen。Queen樂隊,一個藝術生和三個理工男的組合。

這裏我想說的是,Freddie患有“多齒症”,他比正常人多長了四顆牙,然而後來他認為這增大了他的音域。所以,他奇妙的聲音也是身不由己的。而可笑的是,敲敲打打的鼓手Roger Taylor是牙醫專業。

 

悟空的文章:《孤獨成就了他們的人生》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558720.html


 

 

所有跟帖: 

三部電影都看過了,唯一值得你看一下的是free solo。 -雪伊- 給 雪伊 發送悄悄話 雪伊 的博客首頁 (1840 bytes) () 09/02/2019 postreply 22:06:31

你說的很好。但有幾個地方 -- 給 立 發送悄悄話 立 的博客首頁 (1745 bytes) () 09/03/2019 postreply 04:18: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