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 (2):為什麽是中庸?

最早知道中庸二字是年幼時不時聽到看到對中庸之道的批判。當時不知道中庸之道是什麽意思, 但隱約覺得不是好東西。後來漸漸知道《中庸》還是儒家經典《四書》之一, 但是從來沒有認真讀過, 雖然隻有短短的幾百字。這幾年名聲鵲起的《百家講壇》等電視節目也多次提到中庸, 隻是偶爾聽聽, 沒有仔細深究。 互動百科的解釋是 “位於中間,不離兩邊,不走極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因時製宜、因物製宜、因事製宜、因地製宜”。

這個解釋基本符合我對事物的理解。學過統計的人知道那個拋物線原理和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性原理, 也就是說世間的事物大多處在靠近中間的部分, 兩端極致的部分隻占極小的部分, 而這極端的部分一般情況可以忽略不計。舉個例子, 成人的身高在1.5米左右,侏儒和姚明那樣的高個子隻是極少數;  再比如地球的溫度在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否則生命就不能存在; 一個社會大多數人是普通人,極富極貴或極貧極賤的人隻占極少數, 否則這個社會或國家一定得亂,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做人做事要盡可能不走極端, 盡量平衡各方麵的情況, 使之趨於和諧, 完美。可以從這些方麵理解:

  1. 客觀理性。遇到大事小情, 能客觀了解當時的環境, 各方麵的關係, 涉及的利益, 然後提出各方麵比較容易接受的方案。不會感情用事, 隻顧自己不管他人。客觀理性也意味著要盡量理解事物的客觀規律, 多問為什麽, 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而不人雲亦雲, 魯莽蠻幹。同時要因時製宜、因物製宜、因事製宜、因地製宜, 不死板不教條。
  2. 平衡。 盡可能平衡理性和感性, 平衡事業和家庭, 平衡過去, 現在和將來, 平衡各種看似對立的東西。 理性太多的人讓人感覺冷酷無情, 但過於感性的人會喜怒無常, 感情用事往往易導致重大失誤。 同樣那些事業有成但家庭破碎甚至一輩子單身的人肯定有更多的遺憾。 再比如健康指南的最主要原則之一是均衡, 要平衡各種營養素,更要注意適量的運動, 注重情感和精神健康。
  3. 學會控製自己。 我們生活在各種社會環境中, 任何行動和情緒會影響他人和自己, 我們必須遵守各種製度和秩序, 用現在流行的話就是做人不能太任性。極端的例子就是前不久被老虎一死一傷的那對母女。 人的惰性, 各種欲望和眾多的誘惑容易讓人誤入歧途。 一個人能控製自己的程度決定了他/她各方麵成功的程度。
  4. 不沉默的大多數。  中庸絕不是縮頭烏龜。我們雖然普通,可是在該站出來的時候要挺身而出,該發聲的時候要說話,既要踏踏實實幹活,也要勇於表達意見和想法。這在當今網絡媒體異常發達的今天尤為重要,我們不能被那些偏激的吵雜淹沒。
  5. 難得糊塗。 世上的許多大事小事是無法仔細深究的, 因為仔細深究會讓人陷入無窮無盡的惡性循環之中。同樣有些小事需要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否則我們就無法生存。 要學會寬容, 允許別人犯錯誤。
  6. 中庸還意味著勝不驕敗不餒。 中庸絕不是平庸, 我們需要不斷前進。 成功之後, 不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 得想著下一步做什麽。失敗了也不應一蹶不振, 而是慢慢療傷, 為下次衝刺做準備。
  7. 知足常樂。 不要做不切實際的空想,  立足自己的能力和現實。學會享受生活, 享受人生和這個世界。 我們是普通人, 沒那麽重要, 人生這麽短,現在不享受, 更待何時。

 

這個單子還可以列的更長, 把中庸的內涵進一步闡釋. 可是我覺得這幾條已經勾勒出了我理解的中庸的基本內容。 把中庸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首要原則, 是我這麽多年來學習, 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斷感悟。 其實我也可以用平衡 或英語的 BALANCE/DEPDEND, 但最終采用老祖宗的中庸二字, 是想表達對我們源遠流長的 中華文明的敬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