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看完小說總是忍不住對其中非常規人物加以這樣痛快的嗬斥。
活該什麽呢?活該她丟了新歡又失了舊愛?
活該她走太遠已經不回來?
她該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守著她的家。而她的家在小凡筆下是符合大多數人理想標準的家,丈夫帥氣老實。小凡隻是說了他的本分規矩,沒有說更多死氣沉沉的細節。小凡也隻是說了新歡的色彩斑斕,具體如何的炫目都靠讀者自己去發揮。
於是讀者可以想象這個女人是如何不知好歹,有個老實的丈夫不要,要去傷風敗俗另尋新歡(通常女人最讓人唾棄的就是傷風敗俗這個罪名了)。她終究還是老了,她終究還是沒有得到新歡的終身廝守,而那個因無趣而被拋棄的丈夫如何變廢為寶,被年輕女人所鍾愛,有了更完美更幸福的家。。。。。
如果繼續想象,這個女人如何孤獨終老,如何憂鬱失落,最後如何傷心悔恨。。。
然後,就可以大聲給她說一聲:活該!
真符合人們的道德倫理要求,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循環。說活該的人滿足地歎口氣,繼續自己忍氣吞聲的生活。
師太看來,這女人,不是活該那麽簡單。
她鮮活地活過,她得到了帥氣老實的舊愛,又得到了年輕優質的新歡。
文中的女兒是她的硬傷。孩子總是破裂婚姻中的替罪羔羊。
人們不去責怪撕開婚姻第一條裂縫的人,而是去詛咒最先從婚姻裂縫中跳出來的人。
一樁婚姻結束之後,並不是過得好的就是因為自己的努力,過得不好的就是活該。
女人往前找新歡,為的那份新,卻不是為了那份愛。
女人回頭找舊愛,為的那份舊,也不是為了那份愛。
她回頭找的,是舊有的安穩。她失落的。是安穩已經被人占領。
幸虧這份安穩被占領了,不然,你以為她回歸的就是愛了嗎?
她會在小心翼翼中看舊愛的臉色行事,她會在安穩中向往新的飛翔。
她這一生,已經不能回歸。
回歸,也未必是她所想。找舊愛,無非是退而求其次的下策。
一段婚姻終結,也許是對傷痕的修補。破裂了虛體的婚姻,修補了實體的自己。
花好月圓不是唯一的美好。
她喝完第三道茶,把茶末倒在花壇裏。
也許,春天會開出意外的花。
不要用一邊的圓滿來襯托另一邊的缺失。
缺失和圓滿本身交替的,如同這春華秋實如同這月圓月缺。。。
得到了,就是你的。
單憑想象,你隻能遠遠地嘀咕一句-----活該!
究竟是誰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