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除了煤老板和貪官 還有個專寫反腐小說的副省長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反腐風暴”專題頁麵
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學而優則仕”。這有的人,還真就靠著手中的筆杆子,寫著寫著當了官,而且還專寫驚心動魄的反腐作品,比如環環今天要說的這個人↓↓


提起張平,你可能不太熟悉,但說起他的作品,你一定有所耳聞:《抉擇》《十麵埋伏》《國家幹部》……都是個兒頂個兒的反腐大作。

而寫出這麽多反腐作品的張平,可是個紮紮實實的官員。他曾任山西省副省長,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

最近,他出版了長篇小說《重新生活》,這是他時隔14年推出的又一部作品。


與以往不同,《重新生活》的故事情節不再聚焦於驚心、宏大的反腐敗鬥爭場麵,而是講述了延門市委書記魏宏剛因貪腐落馬後,其身邊人從曾經的光環四射到墜入深淵,之後又重新融入普通社會、振作開始的故事。

張平說:“這才是我的一部真正的反腐作品。”


山西是個傳奇的地方,這裏曾出過不少名人誌士。隨著煤炭成為“黑金時代”的主要能源,山西也成了中國煤炭能源主產地,還出了不少這裏特有的產物——煤老板。

如今的山西,是腐敗重災區,因煤老板、“塌方式腐敗”而聞名全國。


山西煤礦(資料圖)

十八大以來,山西的很多落馬官員張平都認識,有不少人還是他的同事和以前的領導。

“讓我感到震驚的是,這些同事落馬前,很少能察覺到他們與平時的言行有什麽差別和不同。是隱蔽得太深了,還是人性本就如此?或者我們看到的永遠都隻是虛假的一麵,而真實的一麵,即使是他們的親人和孩子也很難看得清楚。”

張平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他目睹著煤炭能源的崛起對這裏的改變。


1958年,張平的父親在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當講師。領導當時要他給組織提意見,可意見提了,父親卻被打成右派、開除了公職,一家老小六口人從西安遷返祖籍山西。那一年,張平4歲。

後來上了學,張平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成分不好,在同學麵前抬不起頭。多才多藝的他,文筆好,作文經常被老師當做範文朗讀,還是語文課代表。性格開朗的他還會演話劇、拉二胡,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

1966年,“文革”開始,學校解散了。當時正在讀初二的張平因為表現良好,作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突出代表,被推薦到運城地區的稷山師範學校上學。

為了積攢生活費,張平在寒暑假都要去礦上拉煤。那時的小煤窯大都沿用著原始的方法,挖煤工在地下用钁頭挖煤,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措施。一個工作麵十幾個人,有時二三十個,一旦冒頂或瓦斯粉塵爆炸,人都捂在裏麵了。

他每天往返4次,一個來回15公裏。啃一個碗大的玉米麵窩頭,喝一杯生水,就是一頓飯。如此辛苦的工作,一天下來的酬勞僅是3塊錢。


煤工運煤(資料圖)

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張平被分配到小學教書。1977年全國恢複高考,他作為78屆考生考進了山西師範學院中文係,從此離開了農村。

近20年的農村生活,成了張平最初的創作動力和源泉。

1985年,張平在臨汾地區文聯的《平陽文藝》做編輯,那時的他已經創作了不少文學作品。同年,他的小說《姐姐》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沒多久,張平被調到太原擔任《火花》副主編。


當時的《火花》主編董耀章很欣賞這個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他平時不愛說話,但是很有自己的看法,開會的時候從來不第一個發言,總是思考好了再說,有分寸也有原則,盡量地讓別人接受。”

平日裏,張平會去地攤上和人下象棋,邊下棋邊神侃,不知不覺就熟悉了,有時還會拿出筆來做筆記。熟悉他的人說:“他家教很好,待人平等低調,不會因為對方是高官就很恭維,也不會因為對方是老百姓就看不起。”

慢慢地,他結交了很多朋友,有農民,也有高官;有工人,也有大款;有作家,也有記者。

1987年,張平偶然認識了汾西縣縣委書記劉鬱瑞。兩人一見如故,劉鬱瑞把自己當縣委書記遇到的問題講給張平聽,講了四天四夜,尤其是一些他親手經辦的冤案,講到傷心處,兩人一起掉眼淚。張平後來以劉鬱瑞為原型,創作了紀實小說《法撼汾西》,轟動一時。


從那以後,張平的創作風格有了變化,從過去的“家庭苦情”,轉向了關注社會現實和改革帶來的社會矛盾。

《法撼汾西》和後來創作的《天網》,被媒體評價為“以作家的良知,寫農民的命運”之作,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當代正氣歌”。不過,這兩本書也讓當時極受關注的張平吃了官司。

一些“做賊心虛”的地方官員對號入座,有近240名官員聯名上訪,山西某縣人大主任更是帶著8個原告,以誹謗罪將張平告上法庭。當時的情況對張平很不利,連他的辯護律師也對勝訴毫無信心。


後來,幾個臨汾的老農民千裏迢迢趕到北京支持他。好在官司最終以勝訴而終,這段經曆也更堅定了張平的創作方向,他立誌“永生永世為老百姓寫作”。

此後,張平陸續創作了反腐係列——《抉擇》《十麵埋伏》《國家幹部》。其中,《抉擇》不僅給他帶來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建國五十周年重點獻禮長篇”和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等許多獎項,還被改編成電影《生死抉擇》。自此,張平名聲大振。


電影《生死抉擇》

2003年年末,張平以全票當選山西省作協主席,一任就是4年。其間,他以爭取經費、改善作協環境為人所稱道。“趙樹理文學獎”是山西省最高文學獎,每次需近百萬元的經費,張平上任後,與山西作協黨委人士一起,經過積極爭取,終於在2005年恢複了已經中斷21年的“趙樹理文學獎”,這被認為是他最大的一樁“政績”。

2007年5月,張平擔任山西民盟主委。當時按照慣例,省裏民主黨派的一把手會成為省政協副主席。次年1月,他在山西省人大十一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山西省政府副省長。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一位專寫驚心動魄反腐鬥爭的作家步入官場,自然會讓人浮想聯翩,連日本、美國等外媒都報道了此事,表示此舉“被認為有顯示中國政府立誌反腐的目的”。


張平則認為,能當選副省長,與自己的反腐作家身份沒有直接關係。“當時山西省的民主黨派副省長正好被調到了北京,經過省委和相關部門的協商,於是我就進入了省政府班子。”

2008年到2013年,張平在這個職位上做了5年。而這5年,正是山西爆發地震級反腐的前夕。

在張平的身邊,有不少人因腐敗問題被查,至今依然讓他記憶猶新。“比如任潤厚,他被宣布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後兩個月就因癌症亡故了。當時我們都是副省長,一起共事兩年多,偶爾還一起打乒乓球。還有申維辰,他做宣傳部部長時,我被選為省作協主席,所以經常打交道。比如白雲,她當青聯主席時,我是副主席。比如陳川平,我們曾在一起任副省長兩年多。”


任潤厚和白雲

對於山西為何會出現“塌方式腐敗”,張平有著自己的看法:“除了共性的原因,還有山西自己的因素。山西前幾年搞煤炭資源整合,要關掉一大批小煤窯,但同時要保留一批設備較好、規模較大的私營煤礦。這一關一留,就讓煤老板們各顯神通,無所不用其極了。在煤老板的金錢攻勢下,山西官員們的處境就十分險惡。煤老板們使出渾身解數,找你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妻子、父母、老師,找你的上級甚至往北京跑,用盡一切辦法想留住他的煤礦,不計代價也要把握有重權的幹部拉下水。這對所有的領導幹部都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嚴峻考驗,應該說,倒下的不少,但大多數幹部還是挺過來了。”

“提拔到領導幹部崗位的人,都是在某個方麵做出優秀政績的。他們盡管性格各不相同,但給我的感覺都很能幹。也許人是最會掩蓋自己的動物,當自己不應該得到的東西得到得越多,他對外的表現很可能就越敬業,越賣力。有的領導一年四季都睡在辦公室裏,晚上12點以前總亮著燈,早上6點準時起床。秘書、司機跟他幾個月都得累垮,整天都在瘋狂地工作。新來的紀檢書記對我的一個老大姐慨歎,有些幹部讓人氣憤又難以理解,他們的工作太努力了,但在辦公室一搜就是上千萬。”


《人民的名義》劇照

2013年,張平卸任山西副省長,又拿起了筆,繼續完成曾經停滯的反腐小說。“發生在身邊的人和故事實在太精彩了”,他不想白白地放過。

也許對這位昔日的山西副省長而言,當官要比當作家難多了。張平曾坦言,如果讓他主管那些掌握重大職權,持有眾多款項的政府部門,或者做了市長書記,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否過五關斬六將。

或許,他更希望,現實能給他提供的靈感越來越少,哪怕再也寫不出轟動的反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