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談會 專家共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唐國強版諸葛亮

近日,河南省南陽市舉辦了一場名為“紀念諸葛亮仙逝1790周年”的座談會。

據微信公眾號“南陽社科發布”消息,5月11日,來自諸葛亮出生地山東臨沂、躬耕地河南南陽、長眠地陝西漢中“三省三地”的專家學者共聚南陽,舉辦“相約南陽 追思孔明——紀念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談會”。

座談會上,山東沂南縣諸葛亮研究會、陝西勉縣三國文化管委辦、陝西勉縣三國文化研究院、陝西勉縣武侯墓、陝西勉縣武侯祠、南陽市社科聯、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南陽市博物院、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南陽武侯祠博物館等機構團體專家學者,圍繞座談會主題“諸葛亮文化的內涵底蘊和時代價值”,分別從諸葛亮生平事跡、勤政為民、廉潔奉公、後世影響及當代價值等不同角度,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消息稱,本次座談會共收到學術論文四十餘篇,有效地傳承弘揚了諸葛亮文化。11日下午,全體嘉賓對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武侯祠等諸葛遺跡進行了實地考察,大家紛紛對南陽諸葛文化的弘揚傳承、文物古跡的保護利用,給予高度評價。

另據微信公眾號“南陽考古”披露,此次“紀念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談會”由南陽市社科聯、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南陽諸葛亮研究會主辦,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協辦。



公開資料顯示,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著有《出師表》《誡子書》等。諸葛亮出生於山東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沂南縣),於東漢建安二年(197年)起“躬耕於南陽”。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諸葛亮在促成孫劉聯盟和建立蜀漢政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陝西岐山五丈原軍中,後葬於陝西漢中勉縣定軍山下。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與此番臨沂、南陽、漢中舉辦的“紀念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談會類似,此前重慶、成都也曾以舉辦“紀念劉備托孤1800周年學術研討會”為名,公開征集論文。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此前報道,2022年12月11日,重慶市三國文化研究會、夔州博物館發布征稿啟事顯示,“為紀念‘劉備托孤’1800周年,我們擬定於2023年4月至6月在重慶奉節、四川成都召開‘紀念劉備托孤1800周年學術研討會’。會議由重慶市三國文化研究會、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奉節縣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北京唐藤中日三國文化交流與旅遊推進中心、白帝城博物館聯合承辦。”

活動主辦方之一的奉節縣文化旅遊委主任潘萬山在接受海報新聞采訪時表示,他一直在關注網上的討論,但研討會發起目的更多是通過對曆史事件的發掘,宣傳當地深厚的曆史文化,通過一係列話題、實踐、研討等,將奉節縣深厚的文旅資源推廣出去,做好文旅融合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