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時代開始了,北京奈何?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北京是否從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找到其期待的“善意”?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台獨是死路一條”,給人感覺北京的希冀落空了。



2024 年 5 月 20 日,台灣台北,新任總統賴清德和新任副總統蕭美琴在就職典禮上。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對於這位幾年前曾表白自己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新總統而言,他沒有在就職演說中有任何“台獨”言論,強調新政府的兩岸政策是秉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基調。這已經是相當的“善意”了。

但是,對於一心想把台灣納入“祖國懷抱”,不惜動用武力統一的北京,賴清德的演說不僅僅是缺乏“善意”,而是汪文斌所謂的“老調重彈”。

賴清德重申了前任蔡英文表述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賴清德強調的新政府將秉持的“四個堅持”中的重要內容,四個堅持包括:“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製,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並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誌。”

四個堅持,字字體現出他所說的“沒有必要宣布台灣獨立,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自由民主體製,台灣前途台灣人民自己來決定,不容侵犯並吞,這不會讓北京感到高興。

賴清德演說中講台灣與美國的關係,講“世界的台灣”,“台灣問題”從蔡英文開始至今,在習近平政權強大的壓力下,不可遏止地“國際化”了,而且這一趨勢將繼續擴大,北京不會感到高興。

賴清德特別強調“有主權才有國家”,他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明白無誤地界定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性質和現實。

賴清德就職演說處處突出台灣的主體性,對於兩岸相當敏感的國號,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表述:“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都一樣響亮”。

有媒體指出,過去蔡英文慣用中性的“兩岸”、“中國大陸”,但賴清德在5.20演說幾乎都稱之為“中國”,還有,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台灣的次數遠遠多於中華民國,他幹脆講明了,中華民國與台灣都是國名。賴清德在這一點上也體現了其一貫的堅持和立場。

反對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說,對於將“兩國論”台麵化感到憂心。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基金會的執行者蕭旭岑就批評賴清德表明“台灣是國家名稱”,將中國視為外國,是“新兩國論”。其實,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一月份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近7成民眾認為自己“主要是台灣人”,今日台灣,與馬英九時代的台灣,有了很大變化。

賴清德的演說 沒有提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沒有提“九二共識”。這一點比蔡英文更強硬。蔡英文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但在2016年就職演說與國情文告都有提到1992年會談這段曆史。

這些說法北京當然不會高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詢問中方對賴清德演講的看法時強硬地表示:“台獨是死路一條,不管打著什麽幌子,什麽旗號,推行台獨分裂都注定失敗。”他重申“無論台灣島內政局如何變化,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曆史和法理事實。”

中國大陸學者周誌懷對中央社稱,賴清德的演說是一份挑釁、挑戰大陸的台獨獨白書,“和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相比,這是一個最台獨的演說,這是一條不歸路”,這一思路顯然與北京官方極為接近。

與前任一個重大的不同是,除了中國威脅加劇,台灣朝小野大,立法院反對黨占了多數。這是賴清德演說中可以感覺到的“內憂外患”。

他告誡台灣人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台之下,國人應該了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並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