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注定是個難以忘記的年份。庚子年開始,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卷中國。起源地就在家鄉武漢。為熱鬧祥和的春節投下了陰影。雖然遠隔重洋,心裏一直記掛著地球另一端的家人好友。那時關注疫情,問候家人是每天的必修課。隨著封城出台了嚴厲的管製措施,在全國人民共同支援下,經過艱難的77天,疫情得到了遏製武漢終於開封了。期間看到很多感人的事跡,[
閱讀全文]

在西方聖誕節和中國人過年一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過節當然就少不了聖誕大餐,火雞是大餐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也是最經典的主菜,它不僅可以供人大快朵頤,而且還是餐桌中央的點綴。火雞個頭大很難入味,不對中國人的胃口。以前烤火雞都是用各種調料醃入味了再烤,有時還洗個熱水澡。總之步驟多很麻煩。火雞肉很柴,醃製後味道進去了但雞肉越發幹粗了,一[
閱讀全文]

很多經典的蛋糕甜點配方都來自法國,瑪德琳蛋糕就是其中一款。似乎有一條規律:任何一款著名的甜點,總會伴著一個傳說。提拉米蘇,黑森林蛋糕都有,瑪德琳也不例外。據說1730年,美食家波蘭王雷古成斯基流亡在commercy,有一天,他帶的私人主廚竟然在快上甜點時玩失蹤。情急之下,有個女仆臨時烤了她最拿手的小點心端上去,結果竟很得雷古成斯基的歡心,於是,就[
閱讀全文]

家裏後院空間有限。菜和花之間,更偏向於種菜。夏天從後院到廚房多麽方便,吃的新鮮又健康。想想真是個側頭側尾的實用主義者。有句古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花。所以在小院一邊也養了些花。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沒功夫照顧它們。種的品種都是抗寒,抗旱和抗病的。都是好養活的。雖然它們都是些平常的花,在那戶外的季節也帶來陣陣驚喜,點綴了平常小院。
今年[
閱讀全文]

年初的一場疫情徹底改變了平常的生活方式。蝸居家中的時間更多了。對於我們這樣有一片小院的人來說,後院算是放鬆自我的戶外場所,緩解焦躁不至於在家裏憋悶.一片菜園不僅產出綠色果蔬,更是快樂的源泉,讓我們回歸自然,在親近自然的農作中忘憂、超脫、靜心.
3月中旬開始可以在家上班,正好是育苗時間,可以有更多時間培養菜苗了。春天萬物生長,春暖花開,[
閱讀全文]

一晃又到該種蒜的時候。曾在今年夏天收蒜時寫了篇博文大蒜種植。今天閑聊下蒜種。
前段時間大家熱火朝天地討論在哪裏可以買到蒜種。到處找性價比高的蒜種.第一年種蒜時特意到苗圃買了不同品種的蒜種,當時也沒經驗種出的蒜都不大。後來就近在Metro買了個頭大的本地蒜,種出來的個兒頭還不錯。今年繼續在那買大蒜做蒜種。
蒜以中間的梗來分硬梗和軟梗。各有各[
閱讀全文]

說到湖北人遠離家鄉最想念的幾種食物,大概就莫過於熱幹麵、藕和紅菜苔了。自從那年離開武漢到多倫多,就再也沒吃過紅菜苔。紅菜苔一般在冬天才有,和每次回國的時間錯開了。在國內過春節幾乎家家必備紅菜苔。吃膩了大魚大肉,來點素雅的紅菜苔,吃起來都有著如同甘泉沁浸般的清爽。食之有味甘之如飴。
菜苔南方都有,但武漢的紅菜苔的菜杆子紫紅色的。溫度[
閱讀全文]

種了瓜果類蔬菜的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想要堆肥的念頭。一個是因為這些植物需要肥料,另外一個就是生活中廚餘垃圾源源不斷產生。這些廚餘處理得當的話,可以變廢為寶。在家漚肥是個腦洞大開的過程,在等待堆肥功成的日子裏,能收獲一份耐心,見證奇跡的發生。
有機肥料可以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特別是許多有益的微生物,如固氮菌、氨化菌、纖維素分解[
閱讀全文]

熟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植物和人一樣,營養充足才能茁壯成長。所以開始種菜以來,通過不斷嚐試各種有機漚肥方式,慢慢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家後院的有機肥方法。有機漚肥方式有很多種,每家條件和環境不一樣,可以互相比較選擇,總有一款適合你.
製作有機肥成本低,方便簡單是我一貫的主張。豆渣在當地的豆渣店可以免費獲得。所以成為我的首選.大豆含有大量[
閱讀全文]

一晃一年過了一大半,中秋轉眼就到了。又是做月餅的季節。以前月餅都是從商店買來的從沒想過自己做。後來看到君之和私房小菜的前輩們通過一次次的實驗和摸索終於總結出做月餅的方法。對他們很是敬佩,那時沒有任何配方,一次次失敗後走向成功。而且無私的分享給大家。那可是對美食的真愛,不求任何回報。現在視頻滿天飛,但方子基本上大同小異。
做月餅也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