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蠶絲業是珠江三角洲環保生態型產業。其中以順德尤為突出,並以桑基魚塘的產業特色聞名於國內外。當時的順德縣有三十萬畝左右的魚塘,與之相適應的有二十萬畝左右的塘基。魚塘星羅棋布,魚塘的淤泥肥沃,適宜栽種桑樹、甘蔗、香蕉等多種作物。因為當時的魚塘基圍主要是栽種桑樹養蠶,所以就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特有的“桑基魚塘”的田園風光,也成為順德發展蠶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珠三角”的田園風光
當年工業廳人事處的工作,包括了黨委辦公室、保衛科等多個部門的工作,管理人事方麵有五人:科長顧文濤、管理廳本部人員的石慧芝、管宣傳教育的李紹民、管收發文件和福利工作的閻繡文、我管省級廠礦的主要幹部配備情況。
我到職後不久,就頻繁的出差,到各地的有關廠礦企業了解幹部配備情況。為了提出第二個五年計劃各類人員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的工作任務比較簡單,不需要做很多具體的工作,有足夠的時間到處看看。旁晚,我常常在海岸邊徘徊,看大海的落日,看返港的漁帆。一天的旁晚,我同往日一樣來到海岸邊,隻見天空灰暗,烏雲翻滾,狂風呼嘯,一群海鷗在空中喧叫亂飛,海浪一個接著一個拍打著海堤,發出巨響,驚濤拍岸擊起的水花飛濺到岸上,此時,我臉上感覺到有飄來的水花,便後退幾步。在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北海之旅的遐想
一九五六年五月,華建公司結束之前,我已經在省工業廳的肅反運動辦公室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就調到人事處工作。這時,我得知北京的人民大學有招收部分已經工作五年、年紀較輕的在職幹部的招生計劃,在校時的費用包括個人生活費全部由學校供給,我便萌生了進入大學讀書的念頭。我從表妹黃淑玲那裏借來了當時高中三年級用的課本,認真地進行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一九五五年,全國開展了機關內部肅反運動,華建公司自然不例外。公司的工作人員來自各方麵,除了投資的華僑資本家,還有民主人士,起義的國民黨軍人,舊政權的留用人員,歸國華僑和難僑。而難僑當中有的參加過所在國的共產黨活動,情況比較複雜。公司的運動還沒有開始,政治氣氛已經變得有些緊張,一位曾在國民黨軍隊中任低級職務的職工跳樓自殺死了。這位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早期的僑資合營企業
一九五二年六月一日,我拿著華南分局統戰部的介紹信,到太平南路62號(現在是人民南路)華僑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建公司)報到。這一天,在三十多年以後,我工作單位的人事部門告訴我,我參加工作的時間應從這一天起計算。因為新商晚報是民辦報紙,在報社工作這一段時間不計算在內。也就是說,我退休離開中國,工作了三十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願意到最荒涼的地方去,窮鄉僻壤,冰天雪地,牧羊十九年,以表達我對人生的一顆忠貞之心。”
我已經記不起在哪一本書上看過上述一段文字,也記不起是哪一位作家借用蘇武牧羊的典故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我離開祖國將近十九年了。我來到了一個富裕的國家,居住在一個有現代文明的都市。我的物質文化生活並不貧乏。可是,在我的心靈深處,在我的精神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報紙在當時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由軍管會新聞出版處管理。初期,報社有接收電報的機器,可以直接接收新華社的新聞稿,但也可以接收其它方麵的電訊。鑒於當時國內外的戰爭形勢,公安部門對公用和個人的無線電器材實行管製,報社接收電報的機器被封存,個人的收音機不能接收短波電台。國內國外的新聞來源隻能使用由軍管會發出的新華社新聞稿。報社每日派人到新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我離開我成長的故鄉。祖母陪送我到乘車的地方,她叮囑我路上小心,祝福平安後,她就回家了。我乘一輛破舊的燒木炭的汽車到了三埠,然後轉乘開往廣州的當時特有的花尾渡(由一艘小火輪拖著走的有兩層船艙的渡船,可容二至三百人)。同船一起往廣州的有同學司徒旋和司徒堯,他們是到廣州探親的。我到廣州的頭一天晚上,是住在他們的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剛解放時,我是開平縣私立南樓初級中學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同當時的許多青年學生一樣,以很高的熱忱參加各種慶祝、宣傳活動,歡慶新中國的成立和新生活的開始。當年的南樓中學,是著名愛國僑領司徒美堂先生和司徒友白、司徒程南先生等司徒氏族愛國人士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南樓七烈士而興辦的紀念中學。一九四八年春季開學,首屆有一百多人,分甲、乙兩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