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歲月留痕——父親的回憶錄(八)

(2008-11-04 14:32:09) 下一個
北海之旅的遐想

一九五六年五月,華建公司結束之前,我已經在省工業廳的肅反運動辦公室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就調到人事處工作。這時,我得知北京的人民大學有招收部分已經工作五年、年紀較輕的在職幹部的招生計劃,在校時的費用包括個人生活費全部由學校供給,我便萌生了進入大學讀書的念頭。我從表妹黃淑玲那裏借來了當時高中三年級用的課本,認真地進行複習,準備報考,希望能攻讀新聞或者法律專業。同時,我也征求父母的意見,但他們擔心因此而造成家庭經濟困難,不讚成我離職去讀書;加上當時人事處人員不足,也希望我留下來繼續工作,使我一時未敢作出決定。六月,處裏派我去當時屬廣東省管轄的北海市(一九六五年劃歸廣西自治區)招收一批初中學生,經曆了一次難忘的旅程。
從廣州到北海,公路的裏程是六百多公裏,路麵全是沙土路,汽車是燒木炭的舊汽車,正常情況下,從早到晚,要兩天才能到達。出發那天,汽車六點鍾從總站開出,九點鍾到了佛山便停下來,說是一個軸瓦壞了,要修理。乘客隻好下車,找東西吃,以為吃過早餐就可以上路了。不料過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吃過了午飯也毫無動靜。到了下午三點半,車子總算開動了。從佛山出發,車子要經過瀾石、龍江、九江、水口幾個渡口。當年這些地方沒有公路橋梁,要靠渡船把汽車擺渡到對岸,過一個渡口,順利的時候要半個小時,有時要等一個多小時。這一天,車子到達開平的長沙已經時晚上八點多。車子累了,人更勞累,不能再走了。一行人等找個旅館把行李放好就找地方吃飯。我在長沙餐廳吃飯的時候,見到了在餐廳工作的一位同村叔伯,請他把我出差路過的情況告訴家裏。第二天早上不到六點鍾,車子繼續上路。燒木炭的汽車,是靠後麵背著的一個長筒形的小煤氣發生爐燃燒木炭提供的一氧化碳作為動力燃料驅動前進的,因為爐子小,提供的燃料有限,車的時速能達到三十公裏就不錯了;而且,路上不時要停下來添加木炭。當年破舊不堪的用不同廠家零件維修的萬國牌汽車,更沒有現代汽車使用的冷卻劑,散熱器用的是天然水,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在路邊有水的地方停下來,添加新的冷水。一路上故障不斷,車到陽江,將近天黑,如再往前走,住宿的地方不容易找,隻好在陽江停下來過了一個晚上。已經是第三天了,前麵還有三百多公裏的路程。當時廣州到北海的長途汽車配有兩個司機,輪換開車,行車的時間可以長一些,計劃當天趕到北海。汽車在南方的烈日下,沿著塵土飛揚的沙土公路拚命奔馳。天氣炎熱,車在行走時有風從窗外吹進來,暑氣稍降,但遇到對麵車子過來卷起的塵土飛進車廂,身上的衣服、皮膚都粘上沙塵,就很不好受。這一天的行程總算順利,車子到達距離北海還有兩小時左右路程時,已經是吃晚餐的時間,乘客們都同意不停車,準備到北海後才吃晚餐。就在大家處於將要到家時那種輕鬆愉快的感覺的時候,車子在一個叫公館的小圩鎮突然停了下來。司機得到消息,前方不遠處的一座公路橋梁壞了,正在維修,汽車不能通過。這時已經是晚上八時多,大家的心都涼了。當地沒有電燈,店鋪早已關門,無可奈何之下,大家拍開一家小飯店的門請求店家給我們做了粉條充饑;當地也沒有旅店,隻有一間滿是灰塵的有幾排長凳子像是禮堂的空房子,也隻好在這樣的地方過了一宿。
經過三天半的顛簸旅程,我終於到達北海了。找到旅店把行李放好後,我就急忙找當地的勞動局,把帶來的省勞動局的招工文件給有關的負責人看了。那個年代辦事比較實在,不用太多的交涉,負責人就交給相關的人員去辦理,約定三天後告訴我辦理情況。我因為路上的折磨,長了坐瘡,把任務交代清楚後,就趕忙到醫院看病。醫生給了我消炎的藥物,並讓我去泡海水浴。他說北海的海水含有鉀、鈉、鎂等多種氯化物,濃度適當,可以幫助消炎。六月的北海,氣溫適宜。每天下午三點鍾左右,我就到海邊的浴場學遊泳,泡海水。三天後,坐瘡消腫了,一身輕鬆。
北海市留給我的印象很好。她是一個美麗的小漁港,麵臨遼闊的北部灣,有一片海水清澈見底、海沙如銀的海灘。空氣清新,海風繚人。市區不大,街道古舊,但清潔整齊,是南方都市常見的有騎樓的商鋪建築群。居民多數從事與漁業有關的職業,民風樸實。在這裏的人們,過著看來忙碌而又平靜的生活。在市麵可以買到多種這裏特產的幹鮮海產品。最令人難忘的是在飯店裏可以吃到剛剛從海上捕撈回來的帶子、海蝦、日月貝等海產品,味道鮮美無比,而且價錢便宜,一碗鮮帶子湯加一碟炒飯,隻要三角錢。當時出差到北海,每天有六角錢的夥食補貼,足夠我的消費。北海產的珍珠很出名,質量特別好。珠還合浦的成語典故說的珍珠就是北海產的珍珠,這是因為北海過去屬合浦縣範圍的緣故。如今,北海已升格為地區級對外開放的現代化海濱城市,是廣西自治區的掌上明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