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橡膠工業幾全軍覆沒,28重要行業21個被外資控

(2006-11-16 01:58:45) 下一個

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橡膠工業幾全軍覆沒, 28 重要行業 21 個被外資控製!

        作者:佚名 轉貼

         
         據商務部《 2004 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
等行業中,跨國公司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己占據國內 1/3 以上的市場份額。據《中
國產業地圖》(中國並購研究中心)一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 5 名都由
外資公司控製,在中國 28 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 21 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製權
。啤酒行業: 60 多家大中型企業隻剩下青島和燕京兩個民族品牌,其餘全部合資
;玻璃行業:最大的 5 家已全部合資; 電梯行業:最大的 5 家均為外商控股,占全國產量的 80% 以上; 家電行業: 18 家國家定點企業中 11 家合資; 化妝品:被 150 家外資企業控製; 醫藥行業: 20% 為外商控製; 汽車工業:外國品牌占銷售額 90% ! 在感光材料行業,美國柯達於 1998 年僅出資 3.75 億美元就實行在華全行業並購, 2003 年又收購了樂凱 20% 國有股,已占有中國感光材料市場至少 50% 的份額,富士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超過 25% 。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美國微軟占有中國電腦操作係統市場的 95% ,瑞典利樂公司占有中國軟包裝產品市場的 95% ,法國米其林占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 70% ;在手機行業、電腦行業、 IA 服務器、網絡設備行業、計算機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在中國市場占有絕對壟斷地位。在高科技領域:如手機行業,由於本土企業上遊技術、關鍵零部件乃至生產線大部分從跨國公司購買,跨國公司早已從中賺夠了。近期跨國公司開始采用低價策略,擠壓國內手機廠商的利潤空間,意在趕盡殺絕。國內手機行業除了自有品牌外沒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術, 2005 年以來全部虧損,市場占有率嚴重萎縮,紛紛退出市場。在流通領域,占有主導份額的大型超市領域,外資控製的比例已高達 80% 以上,中國零售企業隻能在中低端市場經營。隨著外資的延伸,低端市場也將麵臨逐漸萎縮的危險。零售業是最能吸納勞動就業人口的領域,竟然也任由外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前來掌控,真是走火入魔。業內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製工業命脈,如果放任外資企業占領我國的流通渠道,中國的企業終將淪為國外流通企業貼牌產品的加工車間。


        所剩無幾的國有大中型橡膠輪胎企業,還在談合資!
橡膠工業與國民經濟建設及國防建設密不可分,除了為國防、航天、艦船、機器、電子、家電及建築提供必不可少的密封件及橡膠製品之外,作為橡膠工業代表
產品的輪胎企業肩負著為汽車、工程車、飛機、火炮、裝甲車提供必不可少的輪
胎。國家沒有這個東西,要緊時刻,汽車不能跑,飛機不能飛,大炮火箭不能移
動,裝甲車不能前進。美、英、日、法、德等發達國家在積極發展自己的汽車、
航空航天等國防工業同時,不遺餘力地發展本國自己的輪胎工業,並控有相當實
力的與其緊密配套的各種戰略物資的生產與儲備。解放初,橡膠是列為禁運的戰
略物資。新中國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在老一輩領導人的關懷下,新中國橡膠工
業從無到有,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較苦創業、發奮圖強方針指引下,通過科
研、開發、生產與引進技術、引進裝備和消化吸收創新,不斷發展壯大。到 2000 年,我國的生膠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輪胎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年生產規模達 8000 餘萬套,曾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積累。橡膠工業既是勞動力密集產業,也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稅高利大。我國橡膠行業,因國有企業一度於管理不善等原因,利潤率較低,但安排勞動力就業機會多、資金積累比較大。因輪胎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眾多大型跨國公司爭相湧入中國橡膠行業,爭奪我國市場。自 1993 年後,國家定點的年產 100 萬套以上的重點輪胎企業,陸續被國外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控股。到 90 年代末,被外商控股的企業已達 2/3 ,這些被外商控股的企業都是我國輪胎企業的骨幹,其中包括為我國國防工業、飛機、裝甲車提供配套輪胎的生產企業。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輪胎工業,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製在外國人手裏。剩下的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條件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 2000.9.4 《上海證券報》報導,我國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上海輪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世界最大的輪胎跨國公司法國米其林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共同組建輪胎合資公司,由法方控股 70% ;山東省青島橡膠二廠、威海三角輪胎廠、榮成成山輪胎廠、河南輪胎廠等企業,也在與外商接觸謀求合資。截至 2000 年,外商獨資與已被外商控股的輪胎企業,其能力與產量已占我國輪胎 70% 以上,剩下的幾家企業如再被外商控股,則我們奮鬥了五十年所形成的橡膠輪胎工業,就會完全脫離民族工業的懷抱,其後果不堪設想。 2000.9.9 《參考消息》載:“德國大眾計劃買斷與我合資企業”,德國大眾奧迪公司某董事稱,中國加入 WTO 後,要買斷合資企業中的中國國有股份,我國民族工業的所有權正受到嚴峻的挑戰。如果讓外資任其所為,我國民族工業中的支柱產業,象涉及到整個重工業集中代表的汽車工業,以及與其配套的輪胎工業將都被控製在外國人手裏,那麽,還有什麽比這些更為重要的國有企業將會繼續存在而不被外資兼並控製呢? 某些人認為:合資能從外國人那裏得到新技術,但從我國已經被外資控股企業的生產經營來看,外商對關鍵技術是十分保密的,中方雇員想從那裏得到技術是很難的。據說某次戴高樂掌權期間,想參觀法國米其林公司輪胎廠,竟遭婉拒,理由是防止技術泄密。可以說,以合資或得高新尖端技術是癡人說夢,即使得到的也不過是一點皮毛,或是過時的東西。不少地方官流行這樣的說法:“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獲、但求發展。” 如果我們所有的(或絕大部分)輪胎企業被外資控股,生產、科研隊伍就失去了自主權,中國人就失去了對橡膠行業的領導地位。試想占世界 20% 人口的中華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民族工業,能靠跨國集團的資本家們來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嗎?我們的國防能靠外國資本來保衛嗎?我們呼籲,剩下的幾家大中型國有橡膠輪胎生產企業不能再賣了,即使是中方控股也不能再賣了。建議國家對輪胎這一戰略性工業予以支持,加大科研、技改投入、簡化項目審批手續,加快行業的發展步伐,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我國輪胎企業引進了幾乎世界上所有各種輪胎製造先進設備,如上海輪胎廠,山東青島橡膠二廠、三角輪胎、成山輪胎、河南輪胎等廠,這些廠已經都是較大規模的大型企業,都擁有當今輪胎工業的先進設備,幾乎成了“萬國牌”。這些企業,在生產能力和技術基礎等方麵都有很大潛力。隻要國家繼續加以扶持,配備好幹部,加強管理,發揚與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其輪胎產品的品種、質量和產量即經濟效益均會年年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建議依照現行工業管理體製改革方針,對幾家大中型國有企業和大型專業研究院所進行重組,組建國有大型橡膠工業企業集團,把重點企業及重點產品生產建設有效地組織起來,發揮集團優勢,提高我國民族橡膠工業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克服當前困難,使其快速、健康發展。 (2000) (這是 2000 年的一份報告,現在情況如何? 2004 國家工商總局調查:法國米其林占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 70%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