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五五分的幻象——台積電、美國與良率的製度困境

(2025-09-28 20:54:16)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島鏈篇(補章)》

五五分的幻象台積電、美國與良率的製度困境

一、切口:盧特尼克的豪取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在公開場合重申,美台即將達成一項重大協議,並推動所謂的五五分晶片產能目標,即未來全球一半的先進產能留在台灣,另一半移往美國。他的邏輯很直接:美國不能長期依賴台灣,必須掌握自主性,否則保護台灣也缺乏持久性。

問題是,美國想要的,就能得到嗎?

二、廣場協議的陰影

這並非美國第一次以製度手段改變對手的經濟軌跡。1985年的廣場協議,迫使日元急速升值,直接或間接導致日本陷入失落三十年。中國對此類操作保持高度警惕,深知美國慣用的手法是先以規則壓迫,再以金融滲透,借此削弱對手的長期競爭力。因此,中國一直抵觸美國金融體係全麵進入本土,避免被迫接受韭菜化的製度命運。

今天的台灣,如果貿然接受五五分,就等於把鎮國神山拱手讓出,不僅喪失護符,還可能步入日本式的製度陷阱。

三、強推五五分的良率代價

先進製程不是數字遊戲,而是紀律文化與學習曲線的產物。台積電N3的良率一般在55%到80%之間波動,需要長期穩定的工程團隊維持。若在美國強推五五分,伴隨告密文化、身份政治、地方選票與勞工訴訟,良率可能下挫10到25個百分點,從70%跌落至45%60%的區間。每下降10個百分點,單位成本就可能上升40%60%,學習曲線的爬坡期也被迫延長一個世代。

換言之,紙麵上的五五分,可能是現實中的三七分,甚至更低。

四、工會與即時應急的抵觸

台灣與韓國的半導體廠,遇到機台失誤或良率波動時,團隊可以連續數十小時奮戰,形成近乎軍事化的應急機製。美國廠區卻常受製於工會:夜間維修需要額外補償,假日加班必須經過談判,緊急動員往往觸發爭議。這樣的製度安排,與先進製程的高壓節奏完全不合拍。先進製程需要的是即時反應和紀律協同,而不是工會審批與選票政治。

五、告密文化與政治放大

更嚴重的是,美國廠區的告密文化容易被地方議員和政治人物放大。為了爭取選票,任何捕風捉影的指控都可能被包裝成政績。台籍與韓籍工程師在這種環境中缺乏安全感,企業也不得不把資金用於訴訟、公關與遊說,而不是工藝改進。長遠看,這種政治化環境無法孕育先進製程的高良率,反而加速劣幣驅逐良幣。

六、清教徒精神的失落與回歸

半導體不僅是產業,更是一種文明工藝。台積電的成功背後,是一種清教徒式的精神:紀律、使命感、群體榮譽與長期投入。而美國企業文化在消費主義與短期業績導向中被汙染,缺乏這種堅韌。製造業不是投機套利,而是文明的守護。若美國不能在文化上重建清教徒精神,即使砸下數千億美元,也難以承接台積電式的製度成果。這種回歸,恐怕需要一到兩代人的積累。

製度餘響

盧特尼克式的五五分,本質是一種製度幻象。台灣若貿然讓渡核心,就會丟掉最重要的護符;美國若拒絕麵對文化與製度的短板,再多補貼也隻能換來良率下滑、成本飆升。曆史早已提示過這一軌跡:廣場協議之於日本,是三十年的失落;五五分之於台灣,若缺乏清醒的底線,也可能成為另一種製度陷阱。

文明的競爭,不在於口號和數字,而在於製度與文化能否相容。隻有台灣守住核心,美國重建清教徒精神,全球半導體鏈條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平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