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紙老虎的回聲:從延安到聯合國 —— 修辭的循環與大國的跨時代身影

(2025-09-28 06:20:57)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修辭篇(第一章)》

紙老虎的回聲:從延安到聯合國

修辭的循環與大國的跨時代身影

一、切口:川普的聯合國發言

1、2025 年秋天的聯合國大會,川普站在講台上,直言普京是紙老虎。這句話迅速引發爭論:一方麵,它在外交修辭上是貶低俄羅斯,將其描繪成虛張聲勢、外強中幹的政權;另一方麵,它又勾起人們對冷戰年代毛澤東紙老虎論的曆史記憶。

2、在俄烏戰爭拖入僵局的背景下,俄羅斯的確展示出雙重麵孔:核武庫龐大,軍事力量猶存;但經濟被製裁削弱,社會承壓,國際影響力日漸收縮。川普用紙老虎一詞,既是對現實的判斷,也是對心理戰的延續。

3、這一切把紙老虎從延安的窯洞,帶回到紐約的聯合國講壇。語言的跨時空回響提醒我們:製度修辭不是孤立的,它有自己的生命力,會隨著大國的興衰而輪回出現。

二、曆史的回聲

1、當川普在聯合國貶低普京時,人們自然會回想起近八十年前的延安。1946 年 8 月,毛澤東在窯洞裏接待美國記者斯特朗時首次提出: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那時的中國共產黨弱小,美國則是剛剛打贏二戰的全球霸主。紙老虎的比喻,既是心理安撫,也是戰略修辭,把強敵描繪為外強中幹,以此爭奪語言的主動權。

2、進入 1950 年代,紙老虎走出延安,進入冷戰舞台。抗美援朝的宣傳裏,美國軍隊是紙老虎;核武器辯論中,林彪說原子彈也是紙老虎;周恩來在外交場合把它傳遞給亞非拉國家。紙老虎的修辭逐漸從中國的戰略自信,擴展為第三世界反抗強權的共同語言。

3、冷戰後期,紙老虎的回聲仍未消失。20 世紀末,西方學者用它諷刺蘇聯的經濟困境;21 世紀初,它被媒體用於批評虛張聲勢的外交與軍事。每一次引用,都說明這個詞已超越了毛澤東個人,而成為製度修辭的公共符號:弱者可以借它質疑強者,強者也能反過來借它貶低對手。

三、沉寂與再現

1、改革開放以後,紙老虎逐漸淡出中國的官方話語。隨著中國融入全球化,經濟建設和市場語言取代了冷戰修辭。紙老虎不再出現在政治口號中,但它並未徹底消失,而是潛伏在曆史記憶裏。

2、20 世紀末,西方學界用它來形容蘇聯經濟的崩塌與虛弱。進入 21 世紀,媒體則把它借來批評一些國家的虛張聲勢,無論是軍事恫嚇還是外交喊話。紙老虎由此轉化為一種跨國修辭工具,不再局限於中國的政治語境,而成為全球政治評論的常用比喻。

3、2020 年代,它重新被賦予鮮明的現實色彩。法新社前總編輯董尼德(Dominique de Montvalon)在其新書《幻象帝國:天朝中國的自我神話與天下敘事》(Chine. LEmpire des Illusions)中指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正是紙老虎。在他看來,中國對外展示的強大形象背後,隱藏的是經濟放緩、社會壓力與對外宣傳機器的失靈。

4、幾乎在同一時間,川普在聯合國發言中則更直接地把目標指向俄羅斯,稱普京是紙老虎。在俄烏戰爭陷入僵局的背景下,俄羅斯的雙重麵孔格外突出:軍力與核武是真老虎,但經濟困境和國際孤立又讓它呈現紙老虎的一麵。於是,紙老虎這個延安舊詞,再次登上聯合國的講壇,成為今日大國修辭的熱語。

製度餘響

1、紙老虎的力量,不在於它是否真實,而在於它如何在話語場裏不斷流轉。延安的弱者用它安撫與鼓舞,冷戰的革命者借它動員與對抗,而今日的強權又以它貶抑與譏諷。修辭本身就是一種製度武器,它能塑造認知,改變心理,甚至左右戰略。

2、跨越近八十年,紙老虎一次次換了對象,卻始終沒有淡出曆史舞台。從美國到蘇聯,從中國到俄羅斯,它不斷折射出大國的雙重麵孔:一方麵是真老虎,憑借軍力、體量、製度自信立於舞台;另一方麵又可能是紙老虎,因脆弱、虛勢或結構性困境而被揭穿。

3、這正是跨時代的意味:1946 年它是延安的舊詞,2025 年它又成了聯合國的熱語。紙老虎既是修辭,也是鏡子。每一代大國都可能在其中看到自己,一時強大,一時虛弱,在語言與製度的循環中留下清晰的剪影。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