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係列製度技術篇》
AI與人的製度主位
副標題:從奧特曼到馬斯克AI敘事與人類主權的製度張力
導言
奧特曼在2025年9月訪談中說,希望AI能像慈愛的父母般對待人類。這句話聽上去溫情,卻暗藏危險:它把人類降格為嬰兒,模糊了製度與主體的界線。與之對照,馬斯克的批判精神提醒我們:AI不是父母,而是必須受製度約束的工具。本文將從製度重組、主體之爭與教育未來三個層麵,解讀這一場關於人類主位的深刻考驗。
一、40%任務的製度重組
奧特曼在2025年9月接受國際媒體訪談時提出,未來人工智慧可能取代經濟中約40%的日常任務。他提醒社會,與其擔心工作總量減少,不如關注每份工作中任務比例的改變。這種表述實際上觸及製度重組的本質:並非工作本身的消亡,而是任務結構的重新劃分。
縱觀曆史,工業革命並未讓工廠工人完全消失,而是迫使其轉型;電氣化與互聯網同樣如此。今日的AI正在加速這種分工變化。製度挑戰在於:教育、培訓、社會保障能否跟上這種高速重組,否則社會將麵臨階層斷裂與技能失衡。
二、主體與客體之爭
奧特曼在訪談中還表示,希望未來的人工智慧能像慈愛的父母般對待人類。此言看似溫情,卻潛藏著製度性的危險。因為一旦承認AI是父母,人類便淪為嬰兒,被動依賴,喪失主體地位。
在製度敘事中,慈愛並非保障,而是一種遮蔽。當這種話語由AI產業的領軍者提出時,尤其值得警惕:它不僅是個人修辭,更是資本、技術與權力共同建構的敘事,意在讓公眾逐漸接受AI的主位化。
與之對照的是馬斯克的立場。雖然他未直接批評慈愛的父母這句話,但他多次公開質疑奧特曼與OpenAI:從2024年起訴OpenAI偏離非營利使命,到2025年初在社交平台稱其為Scam Altman,再到反對其在Stargate項目中的路徑選擇。這些衝突本質上反映了馬斯克的批判精神:技術必須受製度約束,而不能通過溫情敘事自居主位。
因此,本章的批判不僅引用馬斯克的立場,更延伸為筆者的製度反思:人類是地球文明的主體,而非AI的嬰兒化附屬。哪怕宇宙存在最初始的推動力或未來終極的力量,人類在製度秩序中仍須堅守主權,拒絕自我降格。
三、教育與元技能的未來
奧特曼同時指出,未來教育應著重培養元技能:懂得學習、適應變化、理解他人需求。其邏輯在於:具體技能可被AI快速複製,但人類在創造力、價值判斷與情感互動上的能力難以替代。
從製度層麵看,教育體係必須從知識灌輸轉向適應與再造,社會保障則要為因AI衝擊失業的人群提供再培訓通道。這不僅是教育議題,更是社會治理與製度韌性的考驗。
未來的勞動市場,將同時出現舊崗位的崩塌與新職業的湧現。關鍵不在於AI能做多少,而在於人類能否及時調整製度,讓社會結構順利過渡。
製度餘響
AI的崛起不是父母的慈愛,而是製度的考驗。溫情比喻無法取代製度約束,資本敘事不能代替人類主位。人類必須堅持自身作為文明的主人,而非被嗬護的嬰兒。唯有如此,未來的技術才不會反客為主,而是被馴化為服務製度、守護文明的工具。
附錄:馬斯克對奧特曼與OpenAI的主要批判
1、2024年3月,馬斯克起訴OpenAI,指控其偏離造福人類的非營利使命,轉向盈利化方向。
2、2025年初,他在社交平台公開稱奧特曼為Scam Altman,直指其操守與方向存在問題。
3、在Stargate項目中,馬斯克公開表示與奧特曼存在立場衝突,反對其路徑選擇。
4、關於公司治理與法人結構,馬斯克批判OpenAI逐步放棄原有的公益定位,轉而追逐資本利益。
這些批判雖未直接回應慈愛的父母比喻,但足以顯示兩人在AI定位與製度路徑上的分歧。前者試圖以溫情敘事弱化製度張力,後者則強調製度約束與安全邊界的重要性。筆者在此借用馬斯克的批判精神,進一步指出:人類必須堅守製度主位,不容任何形式的嬰兒化敘事侵蝕文明的根基。
主權注腳
AI的未來不在慈愛的幻象,而在人類能否堅守製度的主權。唯有把握主位,文明才不會被技術馴化,而是繼續以人的意誌書寫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