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係列·製度產業篇(第七章)》
Dojo不是GPU的替代品,而是製度的替代路徑:
特斯拉為何繞開英偉達,另辟並行賽道
在當今AI狂飆突進的背景下,
然而,2025年中期,特斯拉的Dojo係統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很多人問:Dojo是不是英偉達的替代品?
本文的判斷是:Dojo不是在“同一賽道”追趕英偉達,
而是另辟製度路徑——在一個並行的世界裏,
我們將從技術特征、戰略路徑、製度位階三個維度來展開。
一、賽道之分:通用GPU與定製算力的分叉
從表麵上看,Dojo和NVIDIA都服務於“AI訓練”
但本質上,它們的設計邏輯與目標客戶完全不同。
英偉達的GPU是一種通用算力平台,
它賣的是硬件+軟件生態,是“通用型芯片國家”的架構——
Dojo則是一種高度定製化、僅為特斯拉服務的訓練平台。
采用自研芯片D1、Tile結構與片上係統(SoC)集群,
這就像英偉達是芯片界的“通用港口”,
二、追趕的不是產品性能,而是製度主權
特斯拉打造Dojo的根本目的,從未是要超越英偉達的芯片參數,
第一,擺脫供應鏈與地緣依賴。
2022–2024年間,美國政府對AI芯片出口實施控製,
而馬斯克的全球布局(尤其在上海、德國等工廠)
第二,優化資源結構,提升垂直整合效率。FSD需要長時間、
Dojo是為視頻視覺模型而生,結構更緊湊,能耗更低,
第三,構建屬於自己的AI閉環帝國。從數據采集(海量車輛)→
在這個閉環中,不存在“英偉達”的位置。
三、英偉達的賽道,是AI的公共設施;特斯拉的Dojo,
判斷一項製度性基礎設施是否“平行於主流體係”,
Dojo雖然在規模、生態、
1. 掌握了原生數據來源(特斯拉車隊每天產生數十億幀駕駛數據);
2. 自研訓練芯片與係統(D1、Tile、Dojo超算);
3. 擁有訓練目標的最終落地場景(FSD部署、機器人行動、
4. 形成了“數據—模型—部署—反饋”完整環路。
這就決定了,Dojo不是在“英偉達的賽道”上追趕,
正如電動汽車初期不是在傳統汽車賽道競爭,而是另起爐灶,
四、估值空間與製度終局:特斯拉能否撼動英偉達?
在當前市值體係中,英偉達已高達4萬億美元,是AI基礎設施的“
那麽Dojo能走多遠?
若按製度閉環邏輯評估:
2025年,Dojo尚屬內部成本節約型平台,
2026–2027年,若Dojo完全承接FSD、
2028年後,若Dojo部分對外開放或延展至AI城市仿真、
但即使不對外開放,Dojo也已在特斯拉體係內,
五、Dojo是另一個方向,不是另一個英偉達
當所有人都在購買英偉達GPU、排隊搶算力時,
這不是因為他看不起英偉達,而是他看到了製度控製權的重要性。
Dojo不是GPU的替代品,而是替代製度依賴的選擇。
它不是在同一賽道追趕,而是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裏,
這才是Dojo真正的意義——不是一塊芯片,而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