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正文

世界財富總量解析:製度如何測量一個文明的“家底”?

(2025-07-09 03:25:31)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財富篇(其一)

 

世界財富總量解析:製度如何測量一個文明的“家底”?

 

前言

 

我們常聽到“全球財富已突破800萬億美元”的說法,但你是否真正想過:

 

這筆財富是怎麽算出來的?屬於誰?誰被算進去了,誰被忽略了?

國家、公司、個人、礦產、海洋……能否同時納入一個文明的財富清單?

 

本文將係統梳理全球財富的計算方式、單位結構、交叉持有邏輯,以及各國如何通過製度安排測量並掌控自身的“財富總賬”。這是理解製度強弱的真正起點。

 

 

一、全球財富總量:不是GDP,而是積累

 

我們常說 GDP 是“流量”(一年創造多少),而全球財富是“存量”(累積了多少)。

 

截至2024年,全球財富估算如下(綜合 UBS、瑞信、OECD 等):

 

構成

金額估算(萬億美元)

占比

全球總財富(總資產)

~800

100%

私人財富(家庭淨資產)

~500

~65%

企業財富(公司淨資產)

~200

~25%

政府財富(資產口徑)

~50(淨值可能為負)

5–10%

主權基金/非營利組織等

~10–15

<5%

 

 

這張結構圖,不僅揭示了全球“家底”的分布,也映射出不同製度結構對財富的控製能力。

 

 

二、私人 vs 企業:股票交叉結構如何分類?

 

一個核心問題是:

 

企業擁有的財富是否也屬於私人?股票算誰的?

 

答案是:企業賬麵資產歸企業,股票歸持有者,是私人財富的一部分。

 

項目

歸屬類別

蘋果公司持有的設備、現金

企業財富

個人持有的蘋果股票

私人財富

公司交叉持有其他公司股份

仍歸企業所有,統計時避免重複

 

 

換句話說,“你買了股票”,不是“你和企業共用資產”,而是“你擁有一段現金流未來”,屬於你的個人資產。這就是現代製度中“產權與資本分離”後的統計結果。

 

 

三、國家是如何統計財富存量的?

 

各國通過統計機構 + 銀行係統 + 金融監管,完成以下幾類財富估算:

 

1. 私人財富:

 

       房產:以交易均價 × 持有比例計算

       股票、債券、養老金賬戶:由金融市場和基金機構提供

       負債扣除:如房貸、信用卡、學貸等

 

2. 企業財富:

 

       上市公司:公開財報、資產負債表

        私營公司:由稅務部門、行業估算

        國企/半國企:按國家財報估算,但多數含政策性資產

 

3. 政府財富:

 

       資產端:土地、國有資本、外匯儲備、公立設施

       負債端:國債、養老金承諾、各級政府債務

 

大多數發達國家政府淨資產為負值(美國、日本尤甚),但其背後是對社會係統與金融信任的長期投資。

 

 

四、自然資源財富怎麽算?礦產、森林、海洋入賬嗎?

 

是的,但納入方式極為複雜,主要分四類:

 

 

資源

計入方式

是否普遍統計

礦產資源(鋰、銅、稀土)

可開采儲量 × 市價折現

 常見(如 IMF 數據)

森林與耕地

按碳權、租金、伐木收益折現

 部分國家納入

水資源

僅極少國家折現入賬(以色列、新加坡)

 多數未列明

海洋與專屬經濟區

一般僅海底油氣資產計價

 多數為潛在主權未入賬

 

 

 

因此,“資源豐富”不代表“財富龐大”。剛果(金)與利比亞雖有儲量驚人資源,但因製度無法承接,其財富評估值極低。

 

 

五、製度底層差異:為什麽美國財富遠高於中國?

 

製度維度

美國

中國

房產權屬

永久產權

使用權 70 

金融參與度

股市普及(60%以上居民)

金融管控強、國有主導

財富安全預期

高度財產權保護

政策調整頻繁

社會信貸製度

信用記錄可變現

多數人難獲得企業融資

這就解釋了為何美國 GDP 僅比中國略高(約1.3倍),但私人財富卻超過中國近 3 倍以上。

 

 

六、小結:財富是製度作用下的“可測量資產總和”

 

財富不是空中樓閣,它是:

 

      對資源的產權安排、

      對未來的製度信任、

      對流動性的製度保障、

      對個人與企業權利的明確承認。

 

如果製度不能賦予“擁有”以合法性、不能賦予“市場”以可信性、

不能賦予“增長”以方向性,

財富將永遠無法“被計算”,

更無法“被積累”。

 

 

 

下一篇《製度財富篇(其二)》將繼續探討:

 

財富在曆史長河中如何累積?

財富在全球不同文明間如何遷移?

製度如何驅動財富從“貴族獨占”走向“中產可及”?

 

如需提前預覽第二篇草稿結構,也歡迎留言討論。

 

 

閱讀更多《文明係列》文章,請訪問專欄:

 

知乎網《史識美德 · 文明製度筆記》

 

深入探討美中製度博弈、全球貿易演化、AI製度落地與文明衝突的現實邏輯。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