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係列·製度貨幣篇
馬斯克與財政部的裂痕邏輯:當穩定幣成為製度爭奪的前線
【編者按】本文為“文明係列·製度貨幣篇”之一,
導言
2025年7月7日,
但若從製度層麵冷靜分析,這場風波背後,
不是馬斯克不滿某個人,而是他警惕一種被財政部主導、
這是一場製度軌道之間的衝突,不是一場偶發的脾氣。穩定幣,
一、穩定幣不是幣,而是製度代理人
“穩定幣”這個詞,曾被許多人誤解為“加密市場的小工具”。
貝森特的邏輯並不複雜:
當利率居高不下、銀行傳導滯後、美聯儲難以放水時——
這條通道,就是穩定幣。它繞過銀行係統、速度快、指令精準、
這不是投機,而是製度替代。
穩定幣之所以被財政部接受,並不是因為它“去中心化”,
二、貝森特的製度設計:重構美元控製鏈
貝森特並非傳統財政出身,而是全球資本背景極深——
他推動的財政方向有三層含義:
1. 美元控製鏈數字化:通過穩定幣替代現金+支票體係,
2. 繞過傳統銀行體係:直接調撥至支付平台(如USDC/
3. 將財政部嵌入金融技術骨幹:不再依賴美聯儲,
這套邏輯本質上是對“後QE時代製度真空”的一次填補。
三、馬斯克的製度想象:平台資本的自治貨幣秩序
馬斯克要的,並不是“徹底自由的幣圈”,而是平台定義貨幣、
他的製度幻想有三個支點:
支付平台去銀行化(如X支付、Tesla錢包);
算法調度資源流通(數據驅動信用評估);
個人資產自治權提升(可選擇、可跨國、可離岸)。
換句話說,他要構建一個“不再受美聯儲或財政部限製的資本秩序”
這也是他憤怒的核心——不是貝森特本人的過往,
四、深層衝突:誰來定義未來美國的“貨幣主權”?
我們眼前看到的,是一個比傳統“貨幣政策 vs 財政政策”更深的張力:
衝突焦點 | 貝森特路線 | 馬斯克路線 |
貨幣定義權 | 財政部結合監管設錨 | 平台構建自主生態幣種 |
技術中介 | USDC、Circle、Anchorage Digital | X平台、Tesla Wallet、Starlink支付 |
對美聯儲角色 | 成為“財政執行部門” | 保留其獨立性但去影響力 |
對全球資本的態度 | 設錨美元,加強追蹤 | 跨鏈、跨平台、低監管 |
財政部要的是“再製度化”,馬斯克追求的則是“去製度化”
終節:製度不是共識的結果,而是衝突的分界線
穩定幣不是工具,而是邊界。它決定了財政能否跳過美聯儲、
馬斯克為何憤怒?因為他看見的不是某個部長,
而他,正是那套秩序之外最具挑戰性的個體。
歡迎訪問作者知乎專欄《史識美德·文明製度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