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正文

不是關稅懲罰,而是製度示警: 巴西被課50%稅的文明分岔點

(2025-07-10 01:45:48)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貿易篇(其四)

 

不是關稅懲罰,而是製度示警:

 

巴西被課50%稅的文明分岔點

 

 

前言

 

2025年7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向巴西發出第二波關稅通告信,宣布對巴西商品課征50%的進口關稅。這一決定的表麵理由是所謂“貿易不公”,但真實的製度信號遠非如此簡單。

 

川普點名攻擊巴西現任總統盧拉,稱其是“獵巫博索納羅的繼任者”;而巴西副總統則直指這是“政治審判的延長線”。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稅率爭端,而是一次文明間的製度對峙:

 

它不僅揭示出拉丁美洲經濟循環的根源性困境,也暴露出川普政府如何以關稅為文明秩序的施壓工具,試圖重寫製度歸屬感。

 

 

一、50%關稅:不是稅率,是“製度劃界線”

 

7月9日,美國對巴西祭出目前為止最高稅率的懲罰性關稅:50%,自8月1日生效。

 

這並非孤立事件,之前已有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等14國收到川普的第一波“製度歸隊信函”。

 

而對巴西的通告,是唯一明確點名該國總統“政治立場偏向”、並認為其對美貿易體係“不再可信”的國家。

 

這封信不僅是貿易糾紛的升級,更是一種公開的文明剔除宣言:

 

你不是我們的製度盟友,你就將被製度性經濟懲罰。

 

 

二、為什麽是巴西?製度裂縫的舊傷與新刺

 

巴西並不是美國的敵人。它是美國第二大鋼鐵供應國,第三大咖啡來源,水果濃縮汁出口全球第一。

 

但它同時也是一個典型的“製度不確定國家”:

 

   左右輪替頻繁,國家政策朝令夕改;

   司法體係獨立性受質疑,政權更替常伴隨清算;

   麵對全球經濟周期,財政依賴資源出口,缺乏高附加值製造能力。

 

川普所攻擊的,不是巴西的關稅結構,而是它那種“無法預期的製度搖擺性”:

 

——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換總統、改規則、撕毀協議。

 

 

三、南美的“發展陷井”與文明附屬困境

 

為何巴西及其他南美國家總在“發展中”打轉?這背後是幾乎難以自愈的製度結構困局:

 

1. 資源詛咒效應:出口導向型、原料依賴,經濟與世界價格波動綁定;

 

2. 民主但不穩定:政黨更替頻繁,製度執行力薄弱;

 

3. 教育與產業錯位:受教育人口增多,但無法匹配現代產業所需技術路徑;

 

4. 國際關係的“次級矛盾宿命”:既要對接美國市場,又想參與“中國主導的南方陣營”——造成雙邊不信任,難以在全球秩序中找到製度錨點。

 

川普時代的美國,並不再容忍這種“非敵非友”的中間狀態。你要麽站隊,要麽就接受製度剝離。

 

 

四、“站隊稅”的出現,是貿易武器的新紀元

 

川普此輪關稅策略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保護主義,其核心不在“保護產業”,而在於“分類製度歸屬”。這是一種全新的製度定價方式:

 

  不聽話國家:課以50%重稅;

  可商量國家:維持現狀,保留談判空間;

   絕對盟友:鼓勵投資建廠,給予零關稅通道。

 

這等同於將“關稅”從一個經濟調節工具,轉化為文明分層的製度費用。

 

巴西的被罰,正是這一邏輯下的“典型試驗國”。

 

五、製度歸屬感的重估:是時刻,還是代價?

 

在川普連任聲勢如虹、美國對中南美施壓漸強的背景下,巴西麵臨的是一場製度歸屬的最終逼問:

 

    繼續與中國深化貿易與能源合作,還是向美方重申“準盟友”地位?

    容忍國內政治多元與政策彈性,還是構建更可預測的對外製度體係?

 

這不僅是巴西的困局,也預示著南美整體文明戰略的抉擇時刻。

 

結尾:

 

也許,製度歸屬並不是用一封信、一個稅率所能劃定的。

 

但當關稅變成懲罰,而製度被定價時,

這世界的遊戲規則,真的變了。

 

 

閱讀更多《文明係列》文章,請訪問專欄:

 

《史識美德 · 文明製度筆記》

 

深入探討美中製度博弈、全球貿易演化、AI製度落地與文明衝突的現實邏輯。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