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黎再美,美不過一家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 (一)

(2023-10-04 16:34:02) 下一個

09/21/2023  於Seine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  細雨蒙蒙

莎士比亞書店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Address : 37 rue de la Bûcherie, 75005 Paris, Franc

"I created this bookstore like a man would write a novel, building each room like a chapter, and I like people to open the door the way they open a book, a book that leads into a magic world in their imaginations." - George Whiteman

"我創建這家書店,就像一個人寫小說一樣,每個房間都像一個章節,我喜歡人們打開門的方式就像他們打開一本書,一本通向他們想象中魔幻世界的書。" -George Whiteman

書店簡史

莎士比亞與公司是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聖母院對麵的一家英語書店。自1951年開業以來,它一直是英語讀者和作家的聚會地點,成為左岸的文學機構(Left Bank literary institution)。

這家書店是由美國人George Whiteman在 37 rue de la Bûcherie 創建的,是法國所有道路的起點,被稱為“零公裏”(“Kilometer Zero“)

這座建築建於17世紀初,最初是一座修道院,名為“La Maison du Mustier”。George Whiteman喜歡假裝自己是唯一的幸存修士,他說:“在中世紀,每個修道院都有一個叫做frère lampier的修士,負責在夜幕降臨時點亮燈籠。我現在就是這裏的frère lampier。這是我扮演的謙遜角色。”

當這家書店剛開業時,它被稱為Le Mistral。1964年4月,George Whiteman將其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以紀念他欽佩的一位書商Sylvia Beach,她於1919年創辦了最初的莎士比亞與公司。她的書店位於12 rue de l’Odéon ,是當時偉大的外國作家如Joyce喬伊斯、海明威HemingwayStein斯坦、Fitzgerald菲茨傑拉德、Eliot艾略特和Pound龐德以及法國著名作家的聚會場所。

通過他的書店,George Whitman努力傳承Sylvia Beach書店的精神,它迅速成為巴黎外國文學生活的中心。Allen Ginsberg艾倫·金斯伯格、William Burroughs威廉·博羅斯、Anaïs Nin阿娜伊斯·寧、Richard Wright理查德·賴特、William Styron威廉·斯蒂龍、Julio Cortázar胡裏奧·科塔薩爾、Henry Miller亨利·米勒、William Saroyan威廉·薩羅揚、Lawrence Durrell勞倫斯·杜雷爾、James Jones詹姆斯·瓊斯和James Baldwin詹姆斯·鮑德溫都曾是書店的早期訪客。

George 在二十多歲時,正值大蕭條時期,他開始了一次被他稱為“流浪冒險”的旅程,隻帶著40美元。他步行、搭便車,然後乘坐火車從美國一端走到另一端,穿越墨西哥,再到中美洲。在這些旅行中經曆的慷慨之舉,比如他在Yucatan半島的一個偏僻地方嚴重生病,被一群Mayans瑪雅人找到並護理康複,深深影響了他。這激發了他的哲學:不要對陌生人不友好,也許他們是天使偽裝而來的(“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

做一棵莎士比亞書店的風滾草

從開業的第一天起,作家、藝術家和知識分子都被邀請在書店的書架和書堆之間睡覺,睡在白天兼作長凳的小床上。從那時起,估計有超過30,000名年輕和年長的作家和藝術家住在書店裏,包括當時還不知名的人物,如Alan Sillitoe, Robert Stone, Kate Grenville, Sebastian Barry, Ethan Hawke, Jeet Thayil, Darren Aronfsky, Geoffrey Rush, and David Rakoff。這些客人被稱為Tumbleweeds” 風滾草”,就像George 所形容的“隨機風的風中飄蕩的薊草”。社區和共同體的感覺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將書店稱為“偽裝成書店的社會主義烏托邦”(“socialist utopia masquerading as a bookstore.”)

對於每個Tumbleweeds” 風滾草”,有三個要求:每天讀一本書,在書店幫助幾小時,並製作一份一頁的自傳。已經收集了成千上萬份這些自傳,現在形成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檔案,捕捉到了幾代作家、旅行者和夢想家留下的故事片段。

書店傳承 

2002年,George Whitman唯一的女兒起名為 Sylvia Beach Whiteman 在21歲時返回莎士比亞與公司,與她當時已經88歲的父親在他的書堆中度過時間。2006年,George Whitman正式任命女兒Sylvia負責書店。

在店外的百葉窗上,他寫道:“每個修道院都有一個負責在夜幕降臨時點亮燈籠的frère lampier。我已經做了這個工作五十年了。現在輪到我女兒了。”

Sylvia推出了幾項新的文學活動。2003年6月,莎士比亞與公司舉辦了第一屆文學節,之後還舉辦了三屆。

2011年,與德格魯特基金會合作,莎士比亞與公司推出了巴黎文學獎,這是一項麵向世界各地未發表作家的中篇小說競賽

George Whiteman於2011年12月14日去世,享年98歲。

2015 年 Sylvia Beach Whiteman終於租到了隔壁的店麵實現了父親一直想開書店咖啡館的夢想。 ((隔壁的主人一直不願意出租)

現在的莎士比亞書店依然是流浪作家們的家,你可以在這裏免費看書,甚至可以住在這裏。同時也開始舉辦各種文學活動,邀請作家來這裏演講,甚至有了官方的播客。隨著電影的上映,原本不了解英文文學世界的觀眾們也開始知道莎士比亞書店,它的影響力在慢慢變大... 

原始書店的主人Sylvia Beach 西爾維婭·畢奇 

Beach畢奇是美國人,1887年出生於馬裏蘭州的Baltimore and raised in New Jersey。在她15歲的時候,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全家前往巴黎,居住了三四年。這段青少年時期的經曆,應該是給她留下了非常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她後來又回到巴黎,在這裏學習法國當代文學。在此期間,她常去左岸一間名為“La Maison des Amis des Livres”的書店裏看書、借書,與這家店的老板Adrienne Monnier也就逐漸熟悉了。

在當時那個年代,喜歡讀書看報的知識分子往往囊中羞澀,所以當時的書店也包含出借圖書的業務——這就好像那個年代的咖啡店裏往往也提供報紙,以招攬和方便顧客,後來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咖啡館文化。在Monnier的店裏,想要借書的話,就要申請成為店裏的會員,畢奇先是成了這間書店的會員,後來又隨Monnier參加了幾次聚會,逐步結識了當時的一些文壇新人。

在Monnier的影響下,畢奇也打算開一間類似的書店。她最初的設想是在紐約開一間專賣法語書的書店,但她當時隻有母親贈予的3000美元積蓄,難以負擔紐約的房租。與之相反,這些錢經過匯率上的轉換,在巴黎開間書店倒是不成問題。在Monnier的幫助下,畢奇改變最初的想法,打算在巴黎開了一間專門出售和出借英語書籍的書店,也就是“莎士比亞書店”。

後來,畢奇一直居住在巴黎,直至1962年去世。吸引她留在這個城市的不僅是美麗的法國文學和語言,還有Monnier。二人保持了長達36年的同性伴侶關係,共同經曆了很多事情。雖然Monnier比畢奇小5歲,可開書店的時間卻比她要長,在經營方麵也饒有經驗,她不僅跟畢奇分享了這些心得,同時也包括自己的朋友圈。

Monnier給了畢奇經商建議,幫助她學習法語,協助她應對開辦業務的繁文縟節。雖然如今“莎士比亞與公司”這個名字比“La Maison des Amies des Livres”更加著名,但兩家書店都在戰後的歐洲和美國文學領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而且沒有Monnier的支持,“莎士比亞與公司”也不會存在。

經營一間獨立書店,考驗的是書商的品味、眼光甚至是交際圈。一間書店吸引的自然也是愛書的人,久而久之,這些擁有共同愛好的人也會相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分享自己的見解和作品,形成了一個由年輕記者、作家和藝術家為主的文藝沙龍。這些對書籍和知識如饑似渴的年輕人,逐漸成了畢奇的朋友,也成了她書店裏的第一批原始顧客。

今天,我們津津樂道於莎士比亞的書店讀者當中有海明威、費茲傑拉德和艾倫·金斯堡這樣的大咖,以為是先有書店,繼而吸引了這些文壇新人,形成了良好的氛圍與社群,乃至成就了一個黃金年代的佳話。殊不知,畢奇是先有了人脈和圈子以後,才決定開書店的——務實的理想主義是知道“我該為哪些人服務,並且隻為他們服務”,而並非坐在空中,把一切都想象地過於美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讀你_ID17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這句不是我翻譯的,抄來的。我也覺得別扭, 哈哈
讀你_ID17 回複 悄悄話
"不要對陌生人不友善,也許他們是天使偽裝而來的。"
AutoFill123 回複 悄悄話 “不要對陌生人不友好,以免他們是偽裝成天使的人。”(“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

“偽裝成天使的人”翻譯完全反了,應該“喬裝後的天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