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衰翠減話紅樓

從明清易代史看紅樓夢

如需音頻版,可關注油管同名頻道
正文

004 寧國府 榮國府

(2023-06-11 22:24:56) 下一個

寧國府  榮國府

賈府分為寧、榮二府。東府為寧國府,西府為榮國府。

作者用東西二府,來喻指“左宗右社”(左祖右社),這一來自《周禮》的製度。《周禮-考工記》中記:“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

左宗,指的是宗廟、祭祀、教化。

右社,指的是社稷、國土、權力。

中國古代封建帝王的宮城的傳統建築布局,也是遵循左宗右社,其中“宗”指祖廟(或太廟)祭祀祖先,“社”為社稷壇祭祀社稷,左右對稱。麵南背北,左側為東方,右側為西方。

紅樓的故事中,寧府居東,代表“左宗”,所以寧公居長,賈氏的宗祠也在寧國府。榮府居西,代表“右社”,所以賈府的權力中心為榮國府。榮府中的人物影射的萬曆末年的朝局和權力機構,而寧國府的人物所對應原型,相比榮國府的人物原型要有更高的輩分,是天啟之前的人物。

寧國府的“寧”,是南京的簡稱,也是朱元璋建都之地。所以代表左宗的東府,用“寧”來命名。

榮國府的“榮”,指桐木。說文解字中的《說文·木部》對“榮”和“木”的注釋為:“榮,桐木也。從木,熒省聲。” “朱,赤心木,鬆柏屬。從木,一在其中。”朱姓的“朱”字,它最原始的意義並非紅色,而是指稱一種樹心為紅色的樹木。而“榮”字的桐木,諧音是同“木”。所以榮國府即為朱國府,喻指明廷。

第一代寧國公,名字是“賈演”,“演” 說文原文:“長流也”,喻指宗廟祭祀如長流水,延綿不絕。

第一代榮國公,名字是“賈法”(此處參考周汝昌先生的結論“從法舍源”),喻指法度、規製,是社稷運作的根本。

第二代寧國公,名“賈代化”,即“代行教化”之意。對應左宗的“宗廟、祭祀、教化”。

第二代榮國公,名“賈代善”,即“代行善政”之意。對應右社的“社稷、國土、權力”。

第三代寧國府子孫是賈敬賈敷,意指“敬敷五教”,是指對百姓進行五種道德規範教育。《尚書·舜典》:“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與其父祖名字一脈相承,寓意皇權需要對萬民教化,從而使得國祚綿延不絕。

第三代榮國府子孫是賈政賈赦,源自《論語-為政篇第二》,子曰:“道之以,齊之以,民免而無恥”。意思是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為恥。顯然這不是理想的管理,不是儒家所認為的“善政”。所以作者把“刑”改為其反義的“赦”,這樣既符合第三代名字的文字輩,又符合儒家的理想治國理念。但是為了能夠讓讀者想到改“刑”為“赦”,作者給赦老的夫人取名“邢夫人”,取刑的諧音。

而第四代,第五代的寧榮子孫,名字就不再賦予儒家經典的含義。因為自孔子尊崇周製、倡克己複禮以來,曆代大儒皆推崇三代之治。黃宗羲說:“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無法。”三代之法,是為天下人,天下為公。而三代之後的法律,都是為了保護君主的私產。所以秦始皇以後的皇帝都“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益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即好處都歸我,壞處都給人。 薛福成說:“唐虞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經營而得天下,由是君權益重。秦漢以後,則全乎為君主矣。”三代時期,什麽事都是百姓做主,後來則全是皇帝做主。

從賈府三代人物的取名,可以看出作者對千年秦製的反感,對三代之治的推崇,同時對明亡原因的反思也基於此。

紅樓中,寧榮二公之靈,對警幻仙姑說:“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曆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近之子孫雖多,竟無一可以繼業。”就是指出書中的玉字輩諸人,已經不再有“三代之治”的能力和品德,所以明亡並非亡於外族,亦非亡於農民起義,而是亡於自身的敗落。後文黛玉的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也是想表達同樣的意思。

 

【注:本章基本是借鑒了“大車軲轆”up主的結論。筆者也很推薦這個講紅樓的up主。尤其是在儒家經典,詩詞詠賦方麵,非常有見地。不過在結合史事方麵,大多不敢苟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