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衰翠減話紅樓

從明清易代史看紅樓夢

如需音頻版,可關注油管同名頻道
正文

028 王熙鳳

(2023-06-25 11:58:56) 下一個

王熙鳳

【一】王熙鳳的身份

如果說像元春、妙玉、北靜王這些人物的原型,在索隱派中還存在各種討論,沒有統一的、普遍認可的結論。那麽對於王熙鳳,可以說大部分索隱派都認同其原型是九千歲魏忠賢。

已經有許多的分析文章或視頻作者論證過兩者的對應關係。本文隻簡單地把這些論據整理如下:

  • 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其中“凡鳥”既點出“鳯”字,也指魏忠賢出身平凡。“末世”與“哭向金陵”均與魏之生平境遇相合。“一從二令三人木”這句用來形容魏忠賢比形容鳳姐還貼切,因為書中的鳳姐從來沒有“一從”的時候,王熙鳳一出場就已經是風光正盛,壓著賈璉一頭了,反而是魏忠賢早年間隻是皇長孫母親王才人的典膳,需要靠巴結魏朝和王安才能安身立命。“人木”為“休”伏筆王熙鳳最後被休,及其原型魏忠賢被崇禎清剿的結局。
  • 判詞配圖“後麵便是一片冰山,上麵有一隻雌鳳”,暗合張岱於魏事敗後諷其之作《冰山記》。鳳乃雄鳥,“雌鳳”暗示魏之性別特征;《鳳求鸞》之“男版王熙鳳”也是類似的性別暗示;
  • 王熙鳳的出身,為四大家族王氏之小姐,然書中以“潑皮破落戶”形容她,暗指其出身實為市井無賴;
  • 王熙鳳不識字,大族閨秀的身份,卻目不識丁,後來因為理家多了,才認得一些字,也符合魏忠賢的文化程度;
  • 王熙鳳喜認幹女兒,暗合魏忠賢喜認幹兒子之癖;
  • 王熙鳳有掌家理事之才,暗喻魏忠賢在天啟一朝權傾朝野;
  • 王熙鳳之所以能在賈府管家,是因其作為王夫人的內侄女嫁入賈府,且由於王夫人專心禮佛不願管事,才放權給王熙鳳。對應魏忠賢是以家奴的身份隨天啟進入朝堂,並且因天啟愛好木工才放權給魏;
  • 書中王熙鳳得到更多的權威是借著可卿之死。現實中魏忠賢也是由於光宗早逝才得以借天啟繼位而掌權,(天啟登基時魏忠賢已經五十二歲,如果光宗活得久一點,魏恐怕未必能活到天啟登基的那一日);
  • 王熙鳳在賈家衰敗後被休,上吊而死,影射崇禎朝魏忠賢被放逐,於赴鳳陽途中自縊而死;
  • 王熙鳳與賈璉的夫妻關係,符合賈母的夫妻冤家論,賈璉的原型為魏之政敵楊漣。

文本中應該還有更多細節,支持王熙鳳為魏忠賢這一結論,不過參考癸酉本鳳姐結局,筆者認為鳳姐的形象除了魏忠賢,應該還包括其他閹黨以及魏忠賢死後的宦官群體,當然主體部分還是指向魏忠賢。

由於已經有很多文章關注於人物原型的對應,本文不想再用過多的篇幅來論證。筆者更想著重討論紅樓的作者是如何刻畫和評價魏忠賢的。

 

【二】對王熙鳳的評價

在正史中,魏公公被塑造成一個罪大惡極、禍亂朝綱的人,甚至還有各種明示、暗示,將明朝覆滅的原因,歸結到他的頭上。究其原因,一是有滿清統治的需要,而更多的則是由於編撰曆史的文官多為親近東林而恨惡閹黨之人。及至近些年,才有了為魏公公的翻案風。以至於現如今對閹黨的評價,可以說是兩個極端,要麽與正史一樣認為魏忠賢是大明的掘墓人,要麽認為魏忠賢是大明續命的靈丹妙藥。當然也是各有各的道理。

Again,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已經無法還原、無法追究,紅樓作者筆下的鳳姐可以算是一個參考,提供給我們一個不同的視角看魏公公,至少是明遺眼中的魏公公。雖然也不一定就客觀公正,但是至少反映了在那個時代,明亡之後,遺民是如何看待和評價魏忠賢的。

 

首先是作者毫不避諱地從開篇即寫出鳳姐的張揚、幹練、很會迎合賈母與王夫人;同時私下裏卻是貪財弄權,好虛榮(淨虛拍拍馬屁就不困了),為了三千銀子害的金哥與守備公子雙雙殞命(注:金哥與守備之子也是有曆史原型的,具體分析見金哥篇),此外還會扣住下人們的月錢,自己私下放貸獲利。對賈璉也是缺少那個時代裏妻子對丈夫應有的順從與敬重。從周瑞家的描述看,各個管家婆子們對其也是又怕又怨。這些特點幾乎完全對應了魏忠賢在明廷中的政治形象,貪權斂財,愛講排場、愛聽恭維、喜歡讓各地給他建生祠,對文官集團進行打壓迫害,對仕宦大家族遏製其發展。

關於魏忠賢打壓文官集團、越俎代庖、幹涉朝政,這一點在明朝其實是有違祖製的,即違背了明朝的政治正確,所以書中對應的描寫鳳姐對賈璉不夠尊重、有違婦德。

這些問題,正史中多有記載,紅樓作者也無意在此替鳳姐辯白,可知在這些方麵魏公公不算被冤枉。

不過任何事物和人物都是兩麵的,正如現在很多為九千歲鳴不平的文章中所述,魏忠賢在時雖然各種貪汙舞弊,尚可平衡東林一黨的勢力,稅收多從東南士族與商人富戶收取,不至於逼反底層百姓。對遼東的戰事,魏公公也是在財政上全力支持,使得遼東尚可勉力與後金抗衡(這一點在元春篇已經講過)。魏忠賢雖然喜歡斂財,但是並不糊塗,知道自己所依靠的隻有皇權,一旦大明不保,自己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多次自掏腰包撫恤災民、支持遼東、甚至給依附於他的馮銓補貪汙的虧空,這些作為都是為了鞏固皇權,從而間接穩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文官集團的心態則完全不同,他們對大明的忠誠遠遠不如宦官集團,這其中的道理,可以參考魯肅勸諫孫權的“眾人皆可降曹,惟將軍不可降曹”。

紅樓的故事中,王熙鳳雖然不少營私舞弊、公器私用,但是持家卻是操心費力,也是多次自掏腰包為賈府擺平麻煩。

比如第二十回中,正月裏賈環因為和鶯兒玩輸了錢,又被寶玉教訓,回來後趙姨娘借機挑撥賈環與寶玉的關係。恰被鳳姐聽見,於是有了“王熙鳳正言彈妒意”:

鳳姐向賈環道:“你也是個沒氣性的!時常說給你:要吃,要喝,要頑,要笑,隻愛同那一個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頑,就同那個頑。你不聽我的話,反叫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著壞心,還隻管怨人家偏心。輸了幾個錢?就這麽個樣兒!”

之後便叫豐兒給賈環拿來一吊錢,送他去別處玩,平息了此事,這一吊錢顯然是鳳姐自掏腰包。

這一細節符合曆史上,魏忠賢對底層百姓既有彈壓,也有撫恤,使得天啟年間雖然也有農民起義,但是並未給大明造成嚴重威脅。但是到了崇禎一朝,閹黨被清除,東林黨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所有重稅都壓在底層,立即使得大明與底層百姓間的矛盾被激化,最終使得大明遍地是起義軍,可謂內憂外患、左支右絀。這一點我們在邢夫人篇已經介紹過,不再贅述。

 

王熙鳳第二次自掏腰包是在襲人母親去世需要回家,鳳姐怕襲人回去穿得過於寒酸,丟了賈府的臉麵,所以給了襲人幾件自己的衣服。原文是:

眾人都笑道:“奶奶慣會說這話。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裏賠墊了多少東西,真真的賠的是說不出來,那裏又和太太算去?偏這會子又說這小氣話取笑兒。”鳳姐兒笑道:“太太那裏想的到這些?究竟這又不是正經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體麵。說不得我自己吃些虧,把眾人打扮體統了,寧可我得個好名也罷了…”

此處似乎是影射魏忠賢自掏腰包給貪汙的馮銓補虧空,全了天啟和自己的臉麵。馮銓本來在政治上傾向於東林黨的,但是為救父親被東林“君子”繆昌期侮辱,不堪忍受才投靠了魏忠賢。後來因其才能出眾還當上了內閣首輔,不過沒多久就因為貪汙腐敗而被魏忠賢趕走了。之後,魏忠賢自己掏錢,補了馮銓貪汙的虧空,又用崔呈秀取代了他。至於馮銓如何被繆昌期侮辱,我們留至賈璉篇再論。(注:作者這裏暫用襲人來影射馮銓。襲人在書中暫代馮銓一共有三次,除了這裏,另兩處是和鴛鴦同床聊天以及讒言害晴雯。參考馮銓在降清後的作為,以及在推動剃發易服這件事情上的角色,可以說與範文程屬於一類人。所以這裏用襲人暫代,符合紅樓的影射規律。)

 

鳳姐的第三處自掏腰包,是在夏太監派人來賈府勒索錢財。鳳姐把自己的一個金項圈拿去當了四百兩銀子。一半給了夏太監,一半去辦中秋節的禮。夏太監之事自然與元春有關,鳳姐願意花錢打點夏太監,也是為了元春麵子和利益。結合元春的原型,可知此處指的是魏忠賢在遼東戰事上,也曾自己出錢來幫助壯大遼東的軍事實力。

這是書中第七十二回的情節,此時賈府已經捉襟見肘,鳳姐勉力維持,同時也抱怨了幾次家裏開銷大,自己東挪西湊,卻落得個貪婪斂財的名聲:

鳳姐冷笑道:“我也是一場癡心白使了。我真個的還等錢作什麽,不過為的是日用出的多,進的少。這屋裏有的沒的,我和你姑爺一月的月錢,再連上四個丫頭的月錢,通共一二十兩銀子,還不夠三五天的使用呢。若不是我千湊萬挪的,早不知道到什麽破窯裏去了。如今倒落了一個放帳破落戶的名兒。既這樣,我就收了回來。我比誰不會花錢,咱們以後就坐著花,到多早晚是多早晚。這不是樣兒:前兒老太太生日,太太急了兩個月,想不出法兒來,還是我提了一句,後樓上現有些沒要緊的大銅錫家夥四五箱子,拿去弄了三百銀子,才把太太遮羞禮兒搪過去了。我是你們知道的,那一個金自鳴鍾賣了五百六十兩銀子。沒有半個月,大事小事倒有十來件,白填在裏頭。今兒外頭也短住了,不知是誰的主意,搜尋上老太太了。明兒再過一年,各人搜尋到頭麵衣服,可就好了!”

曆史上當魏忠賢被搬倒之後,崇禎也是抄了魏忠賢的家。如果說魏忠賢是個大貪宦,如和珅一般,那應該有相當數量的錢財充實國庫,可是結果國家並未得到魏忠賢的贓款。魏忠賢被抄家的金額,在史書中一直不確切,因為崇禎沒有公布。但是我們看後來明朝的財政狀況就可以知道,魏公公死後並沒有留下多少家財。紅樓的作者在這裏算是借王熙鳳的口,替九千歲叫屈:斂財是有的,但是花銷也大,且不少都花在了國家大事上,結果白白的擔了一個貪汙誤國的惡名

 

書中的賈母對王熙鳳是喜愛的,甚至於是依賴的。但是賈母對王熙鳳的缺點也並未視而不見。賈母曾對眾人說過:“我雖疼他,我又怕她太伶俐了也不是好事。” 王熙鳳在賈府一貫的行事作風,賈母心知肚明。鳳姐持家雖然辛苦用心,也真心顧念賈府中的公子小姐,但是為人過於張揚,且其中不免公器私用。公婆、叔嫂、兄弟乃至下人奴仆對王熙鳳有抱怨甚至仇恨,賈母應該都會有所耳聞。所以賈母後來用一個關於“猴尿”的笑話來提醒王熙鳳,要注意尺度,不能太過分,不然會招致眾怒,甚至導致眾人的反擊,引火燒身。而王熙鳳一旦倒台,其實是賈府的損失。鳳姐明白了賈母的意思,可惜卻並未因此而有所收斂。

這也可以看做,作者從朱明先祖的角度,去評價明末的宦官:在那個帝國末路的大背景下,閹黨雖然私德不佳,但是對於明王朝是利大於害的,對於明帝王是忠心的。有魏公公在,大明至少還可以苟延殘喘更長的時間。可惜魏忠賢做人過於張揚,迫害東林、搞黨爭手段也是過於狠辣,伴隨著天啟的早夭,必然會失勢並且被文官們清算。

其實大明自成祖朱棣以來,一直是重用宦官的,能不能用得好,其實完全看帝王駕馭朝政的能力。天啟年間重用魏忠賢來平衡文官集團,其實從策略上是成功的。魏忠賢把持朝政的期間,幫助天啟穩定住了局麵,但是卻鋒芒畢露,得罪了東林黨和文官集團的不少人。朱由校是認可魏忠賢的能力和作用的,不然不會在臨終還囑咐崇禎,要繼續任用魏。可惜天啟早逝,崇禎並未接納天啟臨終的建議,登基不久就把閹黨滅盡,最終吃了東林的虧,晚期還是不得不啟用宦官來搞權力製衡。假設魏忠賢當初能夠有所收斂,崇禎未必一定會殺他,哪怕讓他去守靈,他隻要不死,朝中的人就會有忌憚。可惜曆史無法假設。就如同王熙鳳並未接受賈母的警告,收斂自己的鋒芒一樣。魏公公太好麵子,被貶出京之時都還在招搖過市,最終使得崇禎起了殺心。

 

回到紅樓,在癸酉本中的鳳姐,可以說是對賈府最癡心掛念的一個。黛玉死後魂歸太虛幻境,除了回來見了寶玉一麵,並不執著於賈府的敗落。

而鳳姐卻堅持魂歸故裏,看到賈府家破人亡傷心不已,對那些出賣賈府的奴仆憤恨不已,甚至親自出馬逼死背叛賈府的鴛鴦(這個情節是借用鴛鴦和鳳姐的身份,影射陳洪範被左懋第的鬼魂索命)。正如其曲子中所描述的“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個人理解,作者在寫至癸酉本時,鳳姐的形象已經不全是在影射魏忠賢了,而是涵蓋了魏忠賢死後的部分閹黨與宦官集團。

比如,曆史上魏忠賢是死於崇禎的清算,但是癸酉本中的鳳姐則是因金哥之事東窗事發而下獄自縊。這裏麵自縊的情節是對應魏忠賢的,而鳳姐因金哥之事發而獲罪,則是影射大明被滿清取代清剿之際,大批的宦官太監自殺殉主。(注:文官集團宦官集團都有自殺殉國的,也都有降清的,但是數量上文官殉國的比宦官少很多。)

金哥的原型應為東哥,努爾哈赤當年起兵便有因東哥七次被許嫁他人的緣故。作者在書中伏線千裏的把這兩件事聯係在一起,估計是為了避免直接寫鳳姐與黛玉發生矛盾,所以隻把宦官集團的覆滅與明亡綁定在一起,起因都是後金崛起,而非崇禎殺魏忠賢。

 

【三】黛玉和王熙鳳的關係

最後我們說一下如何解讀書中關於黛玉與王熙鳳互動關係。

曆史上魏忠賢死於崇禎之手,這是沒什麽疑問的。看後來的局勢發展,顯然對於崇禎來說,這是個策略上的失誤。不過尷尬的是,在那個時代除掉幹政的閹黨,重新依賴文官集團卻是件非常政治正確的事。

所以即使後來崇禎吃了文官們的虧,在這件事上,卻是有苦說不出。傳聞崇禎在即將亡國之際,後悔殺了魏忠賢,悄悄命人將其遺骨重新厚葬。無論這個傳聞是否屬實,至少反應當時的輿論傾向。而崇禎死前大罵文官,想來也與當年聽信這些人的忽悠,錯殺魏忠賢有些關係,不過為此而後悔的話卻是難以說出口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紅樓作者為了避尊者諱的緣故,同時更多的是為了保持政治正確的緣故,避免在書中直筆寫黛玉與王熙鳳直接發生矛盾。要知道,在屬於明朝的“政治正確”的前提下,評價崇禎冤殺袁崇煥要比評價崇禎殺魏忠賢容易得多,所以作者可以直筆寫黛玉冤殺小紅,卻隻能用邢夫人攛掇賈璉休妻,來把除掉閹黨的鍋讓東林黨來背。然後再寫鳳姐是因金哥之事下獄而死,使得鳳姐的結局多少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這或許基本符合事實,也或許是紅樓作者真實的想法,但卻應該不是全部。

由於如何評價崇禎殺魏公公一事,在當時也一定是比較敏感的話題,無論表達怎樣的立場,都會很尷尬。所以,作者隻在前麵幾回,比較隱晦的寫出了二人的互動,來展示各自的心態,表達自己的立場。

首先是鳳姐對黛玉的態度。縱觀全書,鳳姐還是表現出了熱情與友善,相比對寶釵,王熙鳳與黛玉要親近得多。按照書中的故事設定,論到親戚關係,王熙鳳本應與寶釵更近,但是卻很少有二人親密的描寫。王熙鳳對黛玉的這種熱情友善,或許隻是出於討好賈母、做麵子,但是至少沒讓人感到鳳姐對黛玉有任何敵意。並且鳳姐對寶黛婚事的支持態度,也是很明顯的。

反觀黛玉,表麵與鳳姐也算和氣,但是背地裏多少有些不屑,寶玉挨打那次,黛玉遠遠的站在怡紅院外,“隻見李宮裁、迎春、探春、惜春並各項人等都向怡紅院內去過之後,一起一起的散盡了,隻不見鳳姐兒來,心裏自己盤算道:“如何他不來瞧寶玉?便是有事纏住了,他必定也是要來打個花胡哨,討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兒才是。今兒這早晚不來,必有原故。”一麵猜疑,一麵抬頭再看時,隻見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紅院內來了。定睛看時,隻見賈母搭著鳳姐兒的手,後頭邢夫人王夫人跟著周姨娘並丫鬟媳婦等人都進院去了。”從這個細節可知,黛玉在心中已經對王熙鳳抱有成見了,認為她隻是表麵討好老太太和王夫人。黛玉這個認知不一定是錯,但是須知哪怕隻是表麵的討好,也並不意味著私下就一定有威脅。

曆史上一直傳聞在天啟死前,魏忠賢與客氏百般阻撓天啟讓位給信王,妄想安插已經懷孕的女子進宮冒充皇嗣。最後是張皇後的堅持才使得信王朱由檢繼位。在登基前的一晚,崇禎夜不敢寐,生怕有人刺殺,甚至因為怕魏忠賢在食物裏下毒,自己從家裏帶了點心。在登基後,清除閹黨之前,對魏忠賢也是小心翼翼,可是沒想到魏公公居然沒有什麽防備,甚至可以說束手就擒。否則按照當時閹黨的勢力,以崇禎這個16歲剛剛登基的小孩子,是很難如此快的就徹底肅清閹黨。

關於安插懷孕宮女冒充皇嗣的傳聞,我們在前一篇“賈府中的眾嬤嬤”裏已經討論過,無論是以當時的製度來看,還是參考紅樓書中的暗示,這種傳聞應該隻是對客氏與魏忠賢的誣陷。

而從紅樓書中對鳳姐與黛玉的互動描寫,作者似乎也要否定魏忠賢想要加害崇禎的傳聞。也就是說要麽崇禎壓根沒有在登基前提心吊膽的怕被刺殺,要麽隻是崇禎自己疑神疑鬼。

 

紅樓作者筆下的王熙鳳,做過很多營私舞弊、濫權傷人、甚至心狠手辣的事情,這些事或多或少也有傷害到賈府的利益和名譽。不過,對於鳳姐的忠心,作者從未有過質疑,無論是對賈府還是對黛玉,自始至終她都沒有起過歹心。

曆史上的魏公公,在崇禎登基兩個月後,一聲令下,便使得這個曾經權勢熏天前朝老仆聽話地卷起鋪蓋,到鳳陽祖陵去守陵了。(“本當寸磔,念梓宮在殯,姑置鳳陽。”)然而,朱由檢的“姑置鳳陽”隻不過是句客氣話,算是給先帝留個麵子,他怎麽會真的養虎遺患。十一月初六日,得知皇帝要取他性命後,魏忠賢老老實實地在南行路上上吊而死。從頭到尾,他沒有動過謀反的念頭,始終是一個大明的忠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