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衰翠減話紅樓

從明清易代史看紅樓夢

如需音頻版,可關注油管同名頻道
正文

026 茜雪

(2023-06-20 02:21:38) 下一個

茜雪

在紅樓夢前八十回的故事中,茜雪可以說是迷一樣的存在。

茜,本義指一種茜草,可作紅色染料;後引申為大紅色,指向朱明。

雪,一如紅樓書中一貫的隱喻,指向薛家、指向寶釵。

從名字看,茜雪的原型是一個處在明、清兩個政權之間的人物。

前八十回裏茜雪真正的出場隻有兩次,第一次是被寶玉派去探望生病的寶釵,如果細讀文本可以發現,茜雪是全書中第一個接觸寶釵的丫頭。第二次就是大名鼎鼎的楓露茶事件,之後茜雪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直到李嬤嬤為其鳴不平,讀者才知道寶玉為了楓露茶把茜雪攆出賈府了。最後是在鴛鴦的台詞裏,隻是將她和其他離開的丫頭並提。

 

如果僅憑這些信息與細節,是很難定位茜雪的原型人物。所以我們必須參考癸酉本中,茜雪後來的故事。

在癸酉本裏,茜雪被逐出賈府後,去薛家的當鋪“恒舒典”當自己的首飾釵環時,遇到同街的倪二。倪二對茜雪的遭遇很同情,便時常接濟幫助她。每當茜雪被惡霸欺負,倪二也會為她出頭。於是茜雪便與倪二結拜為兄妹。後來賈府被抄家,混亂中賈寶玉被賈環、趙姨娘一夥擄去關在嶽神廟。

於是,黛玉這邊讓小紅和賈芸去尋找寶玉並且將其救出。結果在救人的當晚,恰巧茜雪、倪二還有柳湘蓮也來救寶玉,兩邊配合著才把寶玉救出了嶽神廟。可惜,賈芸小紅與倪二茜雪寶玉等人走散,隻好各自回家。茜雪在救寶玉的時候,被錢槐所傷,回到紫檀堡已經奄奄一息了,死前自述並不怨恨寶玉當初的驅逐,也不後悔今天為救寶玉而死。

茜雪死後,襲人才對寶釵道出當年寶玉為何將其趕出賈府。表麵是因為李嬤嬤,實際卻是因為茜雪總在寶玉麵前嘀咕哪個姑娘厚道,哪個姑娘小性討人嫌。寶玉聽得不耐煩,便找了個借口趕她出去。

這時寶釵的反應是:“猛然觸動往事,想起當初和茜雪一來一往的情誼來,不覺點頭道:“是了,定是為這個了。”

這個細節就對應了第七回中,寶玉差派茜雪去探望寶釵的伏筆。

顯然是從那一次開始,茜雪就開始親近寶釵。並且常常在寶玉跟前讚寶釵而貶黛玉,最終使得寶玉不耐煩,將其趕出。

 

根據癸酉本中茜雪被寶玉趕出賈府的原因,以及其最終結局,可以判斷,茜雪的原型應該是投降或親近過後金,而後又轉向回歸大明之人。這一點也與茜雪名字的含義相符。同時,因為茜雪是第一個被寶玉派去看望寶釵,也是紅樓開篇沒多久即被逐出,可以猜測其原型很可能是在早期即投靠後金之人。結合茜雪後期與倪二相交甚厚,受到過倪二許多幫助,可知此人還與皮島有些關係。

綜合以上信息,可以推斷茜雪的原型為明末清初的軍事人物劉興祚。

【相比同時代的其他人物,劉興祚可算是寂寂無名。主要是因為他和袁可立(李嬤嬤的原型)兩個人,是滿清建政後,最想從《明史》中刪去的人物。這二人留下的史料和傳聞在有清一代一直是個禁忌。甚至到了光緒年間,清朝都已經快滅亡了,發現紀念袁可立的牌樓和物件,也要被強行拆除的!】

我們前文曾提到過,皇太極繼位後,改變努爾哈赤對漢人的野蠻政策,善待漢民並且積極推進漢化,使得很多遼東百姓乃至許多大明將領最終都願意臣服於皇太極。

其實,努爾哈赤屠殺漢人是1621年之後事情,在此之前,他完全是另一個形象。

大明中後期,隨著衛所製度的崩潰,大量的被高級將領剝奪了田土的軍戶們,因為實在無法忍受盤剝之苦,開始出現了逃亡現象。而那些本來就沒有被納入“民”這個體係中的匠戶們,生活更是苦上加苦。他們許多成為了高級軍官們的私屬,從為官軍打造軍用物資,淪為了為高級軍官們個人家族提供無償勞動力的工匠。在高級軍官們大發其財的同時,普通軍戶和匠戶的生活則越來越淒慘。因此,這就為明朝中後期遼人大規模逃亡埋下了種子。

如果說在萬曆之前出現的逃亡現象還屬於零星事件的話,那麽,到了萬曆二十四年,這種現象則愈演愈烈,直接的導火索就是“高淮亂遼”事件。

明萬曆二十四年,尚膳監太監高淮受命到遼東開礦,征收礦稅。高淮在遼十年,搞的是天怒人怨,高淮對遼東百姓進行了敲骨吸髓的盤剝,曾說:“礦不必穴,稅不必商,民間丘隴阡陌皆礦也,官吏農工皆人稅之人也”。史載高淮搜刮得白銀高達數十萬兩,但上交給朝廷的隻有45500兩。說明絕大多數都進了他自己的腰包。當時遼東最大城市遼陽城內家產超過幾千兩銀子的富戶有四十七家,經高淮盤剝後全部破產。遼東民謠傳唱“遼人無腦,皆淮剜之 ,遼人無髓,皆淮汲之”。這直接釀成了遼人在萬曆三十六年的兩次起義,讓大量遼人逃到建州。

而在同一時期,努爾哈赤對這些逃入建州的漢人百姓分給土地,編為民戶,像正常的官府那樣向他們收稅,而且稅還比明朝輕。

劉興祚即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於1605年帶著弟弟,流落到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的地盤。

努爾哈赤當時已經統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但是尚未稱汗建國,許多逃到建州境內的漢民得到了新的生活。努爾哈赤在接見劉興祚後十分欣賞他,直接收他為養子,以女真文習慣將他改名為劉愛塔,直接讓他當備禦。當時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還管他叫五哥。

努爾哈赤曾任命劉興祚為副將,管理遼東金州、複州和蓋州的漢民(當時稱遼南四衛),還將自己穿的貂皮皮襖賜給他。劉興治等兄弟也被授予了官職。劉興祚能夠得到努爾哈赤如此賞識,一方麵是他業務能力出眾。另一方麵他情商很高,待人真誠,和努爾哈赤家族成員以及很多後金大臣關係很好,可謂做人做事都出色。

1621年,努爾哈赤奪取明朝遼東大城遼陽和沈陽,之後,努爾哈赤對漢人政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到了努爾哈赤生命最後兩三年,後金國的治理就出現了大問題,劉興祚對後金壓迫漢人逐漸不滿,因此萌生歸順明朝之心。

天啟三年(1623年,天命八年)二月,劉興祚派生員金應魁帶著他的密信去找登萊巡撫袁可立及登萊總兵沈有容,稱自己“欲反正內應,以報中國”,並求免死票。袁可立從“因間用間”出發接受其降,於二月二十三日寫免死票和加銜劄付,劉興祚則約定七月獻城歸順。複州備禦王丙對努爾哈赤忠心耿耿,劉興祚本想在歸明前除掉他,準備向努爾哈赤告發王丙之罪,然而卻被王丙搶先一步,舉報劉興祚謀反。努爾哈赤派代善等於六月二十八日趕到複州,核實當地密謀歸明屬實,便殺盡當地男丁。劉興祚之弟劉興仁和王丙都被處死。劉興祚卻未被處死,隻是降為參將。

此後直到努爾哈赤去世,劉興祚都處於賦閑的狀態,到天啟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他又升為副將。皇太極即位後,他得到了“倘失職獲罪,依法贖罪,此職子子孫孫世襲罔替”的許諾。天啟七年(1627年,天聰元年)阿敏東征(丁卯之役)時,劉興祚也從征,並被阿敏派到江華島同朝鮮方麵談判。劉興祚在公開場合對朝鮮國王李倧十分嚴厲,但私下對朝鮮人表示“以我為金國之將乎?我心不然” “俺雖在奴,心原在南朝(明朝)”,又密函勸告朝鮮“速將糧米轉送空地處窖埋,人與畜躲於深山遠島,毀燒草束”,不要同後金盟誓,阿敏自然會撤軍。但李倧選擇聽從朝鮮降將薑弘立之勸,與後金盟誓,朝鮮方麵亦評價劉興祚為“反覆狙詐之人”。

劉興祚從朝鮮回到後金後,經常向毛文龍索要空白劄付,一次往往數十甚至上百張,在上麵填寫後金漢人的姓名,夜晚密投他們家裏,等待他們回複。結果每次僅有寥寥數人敢回複。他又用皇太極給他的賞賜來結交同樣被後金壓迫的“魚皮夷種”(赫哲族),說這些是毛文龍給他們的東西,約定明軍平定後金時一起響應。袁崇煥去職後,明朝曾派人聯絡劉興祚,卻被泄露,後來劉興祚用計使自己免於懷疑。劉興祚又派兩個仆人聯絡毛文龍,途中被捕,皇太極殺了仆人,抓了劉興祚,但不久就將他釋放。

等到崇禎元年(1628年,天聰二年)春,劉興祚認為正式投奔明朝的時機已經成熟,便策劃逃出後金。皇太極和其他後金貝勒有所察覺,準備加緊管束,但與劉興祚過從甚密的庫爾纏為他極力擔保,說:“此人忠誠,斷無潛逃之理,似此誣辭,使彼聞之,何以自安?”皇太極等也就暫時放了劉興祚一馬。九月初,劉興祚利用皇太極即將西征林丹汗的機會,將潛逃計劃付諸實施。當時,他住在沈陽城內,為了出城,他先故意與自己的妻子吵架,然後假裝自縊,讓妻子看到。他的妻子上報皇太極後,皇太極讓他搬到城外住。接著,他讓弟弟劉興賢先逃到皮島,然後又對外宣稱“吾弟已逃,吾必被誅,吾當自經死”,又留了兩封遺書,讓自己的兩個妻子分別交給自己的主人薩哈廉和與自己有交情的達海,表示自己被讒言陷害,迫不得已自殺,又讓家人帶去給好友庫爾纏的信,說將自己埋在紮木穀(此處距離皮島很近)。等到兩妻都外出送信後,他就抓住一個與自己身材相似的盲人,將其灌醉後縊殺,然後換上自己的衣服,再將屍體燒掉,然後潛逃皮島。達海、庫爾纏接到信後,趕到劉家,發現燒焦的屍體和殘餘的衣服,以為真的是劉興祚,便撫屍大哭,接著上報皇太極,皇太極令劉興祚之子劉五十襲職,從征林丹汗。其弟劉興治利用埋葬劉興祚假屍體的機會也來到紮木穀然後潛逃皮島。據毛文龍所說,劉興治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後金與他所屬明軍交戰時在陣前倒戈來降,還帶了四百餘名女真兵。劉興祚逃到皮島後,被毛文龍藏在屬下毛有傑(耿仲明)家中,以防事泄而累及劉興祚在後金的家屬。然而,皇太極在不久後還是從來到後金的漢人那裏得知劉興祚兄弟已潛逃的消息,下令逮捕劉興祚的八旬老母及其妻兒還有其他兄弟,關進監獄。

崇禎二年(1629年,天聰三年)二月,毛文龍奉旨與袁崇煥議事,袁崇煥讓他帶劉興祚一起來寧遠。崇禎帝命袁崇煥及登萊道王廷試核查劉興祚是否真正歸順,經過調查,王廷試確信劉興祚來歸非詐,建議“或賜敕宣諭,量加虛銜,以固其誌”。劉興祚遂於閏四月十四日被崇禎帝任命為遊擊將軍。六月,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毛文龍被殺後,袁崇煥分東江鎮二萬八千官兵為四協,劉興祚領其中一協。劉興治領平夷營,與劉興基、劉興賢等共居皮島,又以劉興沛為參將,另領精兵二千二百名,屯駐長山島要地,同時奏請暫虛島帥(東江總兵)以候有功者,意在未來將東江鎮交給劉興祚,而進一步的意圖可能是以劉興祚為媒介來與皇太極交涉。劉興祚大約在此期間升任參將,管副將事。與此同時,劉興祚通過潛伏明軍中的後金奸細王子登來與皇太極接上頭,誘使皇太極發兵來攻皮島,聲稱自己將充當內應。皇太極沒有聽從,催促他趕緊回到後金,劉興祚以各種理由推諉,約定來年(1630年)三月再通信。

崇禎二年(1629年,天聰三年)九月底,劉興祚偕其弟劉興賢來錦州,與袁崇煥商議軍機,袁崇煥囑咐他們回皮島練兵,並管理島上軍民,但因秋天風高而未及回島。十月下旬,皇太極率軍從大安口等處入塞,己巳之變爆發。袁崇煥領兵入關,西援京師,劉興祚卻未被帶上,因為他是新附者,尚未得到明朝全麵信任。寧前副使孫元化撥兵八百餘,令劉興祚西援,劉興祚畏於人言,也不敢西援。孫承宗代替袁崇煥後,劉興祚被安排防守山海關內的永平一帶。

崇禎三年(1630年,天聰四年)正月初二日夜,皇太極正布署後金軍環攻永平城,得到青山之役敗報,於是召集諸貝勒,說:“朕思擒劉興祚,勝得永平。彼忘朕格外恩養,詭計潛逃,被上天譴責,仍為我擒,未可知也。”遂派阿巴泰、濟爾哈朗等率五百士兵追捕劉興祚。翌日,劉興祚率八百騎兵押解後金兵首級赴永平報驗,到兩灰口,遭遇後金軍,由於馱馬逃走,所以他沒能披甲,便穿著箭衣力戰,從卯時打到申時,最終身中流矢,被濟爾哈朗斬殺。其弟劉興賢亦被俘。

劉興祚的屍體一度被庫爾纏等妥善埋葬,皇太極不允,將其屍拖出,由代善、嶽托、薩哈廉將他屍體砍成三段,庫爾纏又為他收屍,用被子裹住,放在樹上。其後,皇太極一度釋放劉家兄弟,以籠絡還在皮島的劉興治。崇禎四年(1631年,天聰五年)劉興治死於兵變後,皇太極聽說劉興治生前要殺皮島的女真降丁,便將劉家所有男子都處死,妻女沒為奴隸,隻繼續供養其老母。崇禎帝則升劉興祚三級,封他的兒子為本衛指揮僉事,賜祭六壇,造墳安葬。

 

 

回到紅樓書中:

  • 茜雪是全書最早親近寶釵之人,並因此離開賈府,對應劉興祚是第一批投靠努爾哈赤的遼東漢人;
  • 茜雪後來靠倪二接濟幫襯,並結拜為兄妹,指劉興祚歸明之後便留在皮島,且在毛文龍死後駐守皮島;
  • 茜雪與倪二在搭救寶玉的時候,柳湘蓮也來幫忙(柳湘蓮原型為孔有德、耿仲明。),影射劉興祚在初到皮島時曾藏身耿仲明家中;
  • 賈府中,在茜雪被攆後,唯有李嬤嬤為其鳴不平,是影射劉興祚最初想要回歸大明,完全要歸功於袁可立對他的拉攏;
  • 茜雪的結局是為救寶玉而死,喻劉興祚最終作為明將死於抗清的戰爭。

 

在紅樓的故事中,茜雪盡管如迷一般存在,但是仍舊是諸多釵環中最不起眼的一個。一如劉興祚在明末諸多將領中,是最不出名的一個;哪怕是在諸多漢奸中,他也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

可是在解讀紅樓的過程中,茜雪背後的故事卻是最觸動我的一個。

中國兩千年的曆史,從來隻關注宏大敘事、隻描寫帝王將相,而小人物的生存狀態、掙紮與無奈是不配被記錄進史書的。隻有在天災人禍、改朝換代時,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消減,小人物們才有機會成為史書中那一串串死亡數字的組成部分。

劉興祚便是這樣一個,因為機緣巧合,而被曆史推到前台的小人物。許多關於劉興祚的文章,向來都把討論和研究方向放在其最終悔過自新,最終選擇了民族大義。當然,筆者也認同這是其值得稱頌的地方。

然而,透過劉興祚的生平,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在那個明清易代大背景的裹挾下,身處特殊地域的小人物,在夾縫中的掙紮求存。以及遼東漢民在生存與道義之間的糾結與無奈。

可以說,劉興祚的經曆,完美的解釋了元春省親的時候,為何要將“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見元春篇 之二 – 封妃省親)。

在癸酉本中,也是因著茜雪的死,引發了寶玉一大段的自悔之語。

 

最後,筆者想推薦一篇關於劉興祚的文章,其中有更多的細節和評論供對其感興趣的小夥伴參考:

《劉興祚論》作者:郭成康、成崇德

鏈接:http://iqh.ruc.edu.cn/qdzzsyj/rwyj/b0b3220027ed46b2b544e96279ee6afa.htm

 

如果不喜閱讀長篇文字,B站上的“胡風南渡”up主也做過兩期視頻,專門介紹劉興祚,也是非常棒的資源:

https://youtu.be/55Nwzwk4L1M

https://youtu.be/HdKhcLCBkRc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