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衰翠減話紅樓

從明清易代史看紅樓夢

如需音頻版,可關注油管同名頻道
正文

002 紅樓的故事結構和影射規律

(2023-06-11 19:49:03) 下一個

 

  •  

若想準確理解紅樓作者借正麵的故事,所寫的一段被文字獄所掩蓋的曆史,那麽搞清作者的寫作手法,故事構建,和影射的規律是很重要的。好在作者和批者都給出了一定的提示。總結如下:

【提示一】自述寫作手法

第一回中空空道人抄錄石上所記故事前,石頭自述中間,有一段脂批:

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致草蛇灰線、空穀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雲龍霧雨、兩山對峙、烘雲托月、背麵傅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複少。餘亦於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釋,以待高明,再批示誤謬。

 

【提示二】風月寶鑒

第十二回“賈天祥正照風月鑒”出現的“風月寶鑒”實際上就是本書的書名之一。“代儒夫婦哭的死去活來,大罵道士,‘是何妖鏡!若不早毀此物,遺害於世不小。’遂命架火來燒。”如果是一麵鏡子,想要毀掉它,用火燒顯然並不是合適有效的辦法。在這裏,庚辰本給出的雙行夾批是: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這裏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風月寶鑒”就是一本書,而且還不是野史,而是正史!這也即是說,《紅樓夢》是一本正史。

這裏的重點是“風月寶鑒”有正反兩麵,正麵的美人和反麵的骷髏。說明《紅樓夢》也有兩麵,正麵的小說和反麵的曆史,也即【提示一】中的“一擊兩鳴”,一喉二歌。

第四十三回,庚辰本有一條墨批:驚魂奪魄,全此一句。所以全部書全是老婆舌頭,全是諷刺世事,反麵春秋也,所謂“癡弟子正照風月鑒”。若單看了家常老婆舌頭,豈非癡弟子呼?再次提醒讀者,風月鑒如果隻看正麵的美人故事,則為“癡弟子”。

 

從這兩條提示可以看出,作者把明末的這一段曆史,隱藏在一個大家族的兒女情長的故事裏。既然隻能用曲筆寫史,那麽正麵的故事就要編的圓滿,才可以瞞得過以文字獄著稱的那個時代。可是這樣就很難按照史書的正常寫法來記述,無論是編年體,還是紀傳體都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所以作者選用了一種類似於“織錦”的辦法,打破時間順序,按照大事記來寫人物和曆史事件,其中也夾寫無關的小事,或者伏筆其他的大事。(比較接近紀事本末體。)

書中的大段落的故事基本都能找到曆史原型,但是敘事中又穿插了其他事件的伏筆,為後文寫下一件事留下由頭,或者常常不把一件事在同一處寫盡了而是留在後文的其他故事中回應和收尾(有隱有見、有正有閏,草蛇灰線、空穀傳聲)。如端午節寫寶玉因為蔣玉菡和金釧挨打是正,插入湘雲論陰陽和晴雯撕扇是閏。寫茜雪是第一個被寶玉派去探望寶釵,卻因茶被攆,及至後文嶽神廟和倪二搭救寶玉,即伏線千裏,空穀傳聲。

有些事情因為過於敏感,故意留出破綻讓讀者探究和思考,或故意把人物關係用反筆寫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如寶釵生日的日期混亂(雲龍霧雨),寶玉祭奠金釧是男女相反(有順逆)。

有些地方,在故事中用一件事影射曆史上的兩件事,不同的人物角度,有不同的影射(一擊兩鳴,兩山對峙)。如賈赦求娶鴛鴦為妾的情節,在賈赦是暗喻福王貪得無厭,在邢夫人和鴛鴦是描寫東林黨與周延儒的矛盾,兩個不同的曆史事件,被作者糅合在同一個故事裏,各自表述,卻渾然一體,每個人物都符合自己的原型,以及書中的性格設定,毫無違和。

同時因為涉及的曆史人物無法全部一一對應(畢竟九十年的曆史跨度中,所湧現風雲人物不是一部小說可以全部涵蓋的)故作者常常利用書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影射同一類人物(有映帶)如襲人,北靜王。有時書中一些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也會充當工具人,即與影射主體無關,這樣避免了引入更多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緊湊(烘雲托月、背麵傅粉)如薛蟠給秦可卿提供棺材板是利用其皇商的身份、秦鍾在鬧學堂一回是利用其秦可卿之弟的身份。

那麽如何判斷在一個故事中,哪些是正哪些是閏,什麽人是被描寫的主角,什麽人隻是暫時充當工具呢。

作者又給出了影射筆法的原則和提示。

【提示一】射覆

第六十二回,寶玉生日,大觀園眾兒女在紅香圃大開筵席,慶賀諸人生辰。寶玉便說:“雅坐無趣,須要行令才好。”黛玉提議將各色酒令全都寫了,拈成鬮兒,抓鬮決定行哪一個酒令。平兒拈了個“射覆”。寶釵笑說把酒令的祖宗拈出來了,“射覆”是從古有的。

這裏作者用射覆這個遊戲,對書中如何運用影射的寫作方法給出了解釋。

射覆本是古代研易高手常做的一種研易占卜實踐活動。射是猜測,覆是覆蓋的意思。通俗的講,射覆就是在甌、盂等器具下覆蓋某一物件,讓人猜測裏麵是什麽東西。經過演變,逐漸成為民間宴飲時所玩的一種文字遊戲。

“射覆”酒令從漢代就已經出現,到了唐代又有了新的發展。李商隱詩:“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就寫到了“射覆”的酒令。

射覆是如何玩的呢:甲說一個字,這個字的典故裏暗含著一個物件,這就是“覆”。乙猜測出這個物件,但不直接說出來,他也要說出一個字,他說的字的典故裏也暗含著同一件東西,這就是“射”。

作者怕讀者不明白,還給出了幾個例證幫助理解其手法。如寶琴和香菱的射覆:寶琴覆的“老”字,暗含的是《論語》裏麵“吾不如老圃”的“圃”。湘雲教香菱說“藥”字,應該是用陸遊的《藥圃》“幸茲身少閑,治地開藥圃”的典,也暗指“圃”。探春和寶釵的射覆:探春覆了一個“人”字。寶釵說這個“人”字範圍太廣,泛的很。探春就又添了一個“窗”字,兩覆一射,也不泛了。”說著,便又說了一個“窗”字,用“雞窗”“雞人”二典,暗含“雞”。寶釵便射了一個“塒”字,用了“雞棲於塒”的典,也暗指“雞”。

這個提示說明作者不會用一個孤立的點來影射,無論是人還是事件都會構造一個係統,互相印證,使得讀者明確知道沒有曲解作者想要影射的人物。常常看完一個故事,想到其原型,卻不確定是否猜對的時候,作者會在這個事件的結尾處給出一個明確的提示,暗合前麵的影射關係,使得讀者可以確認自己是否猜對。

那麽關於這個係統的構造還有什麽原則呢。

【提示二】夫妻關係

賈母的冤家論,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人物的影射難題。二十九回寶黛大鬧後,賈母感慨“不是冤家不聚頭”可以看作是書中對有夫妻關係人物的一個通用公式。即所有的夫妻,基本在現實曆史中,都是冤家。

【提示三】人物身份、姓名

戲子優伶影射異族番邦,無論是十二個小戲子,還是蔣玉菡,都是指向不同的異族。作者用寶玉把芳官打扮成異族,並且發表了一番言論給出暗示。

名字中帶“玉”字,“香”字的指向政權,所以小紅和蕙香都被改名去掉玉和香字。就是提示讀者,這兩個字對於不擁有政權的人,不可以在名字中使用。

名字中帶有“金”、“胡”以及和水相關的,大都指向後金、滿清,或是降清之人,或是給大明挖坑的人。作者在第九回借茗煙罵“姓金的,你是什麽東西!” 給出暗示。

名字中的諧音,結合人物身份也是一種影射方式,如賈敬指向嘉靖,著名的道士皇帝。文章開篇作者就例舉了很多有諧音的名字,如嬌杏為僥幸,封肅為風俗,就是為了提示讀者,諧音是一個常用的手段。

【提示四】拆字法,和天幹地支用法

在秦可卿的葬禮上,描寫送殯的一眾官客,故意用批語演示給讀者,作者如何用拆字法和用天幹地支對應法來影射人物和事件:

那時,官客送殯的,有鎮國公牛清之孫現襲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柳彪之孫現襲一等子柳芳、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繕國公誥命亡故,其孫石光珠守孝不曾來得。

【庚眉】牛,醜也。清,屬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陳即辰。翼火為蛇;巳字寓焉。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曉鳴,雞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業,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謂十二支寓焉。

這裏就是用幾位送殯的王公貴族影射了十二生肖,寓指天下所有百姓,暗示了秦可卿身份絕非一個王府的重孫媳婦。

【提示五】判詞,戲曲,各人所做詩詞

因為作者深知後二十八回在其所處的時代,是沒有被披露的可能的。所以在前八十回中,盡力用各種批語判詞戲曲等等形式,暗示後文人物的命運,使得讀者可以推斷出人物結局猜出所其對應所影射的曆史原型。理論上寫小說是比較忌諱劇透的,一般作者為了吸引讀者讀到結局,都會避免提前透露人物的結局。而紅樓夢的作者,卻似乎生怕大家猜不到。細想,紅樓前八十回已經寫得如此完善精巧,潤色得幾乎完美,而後麵的文字不可能連粗糙的架構都沒有,草稿也不會隻有一份。可是數百年間卻隻字未露。除了作者故意將其隱藏,否則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可惜,這些隻能解讀出來主要人物的原型。對於著墨不多的人物,就很難看出來其影射對象了。

【提示六】一些特定的物品,顏色,等等

指向滿清一方的有:

風(清風),水(滿清皆是水字旁),雪(雪化為水,指向滿清),雨(也是水),金(滿清前身為後金),白色(屬金),青色(清),綠、翠、碧(同青色係,亦指“清”),蟲(蟠、蝌、蟾、螃蟹,喻蠻夷,貶低語),芭蕉(綠色),梨花(白色,喻雪),葫蘆(胡虜)等等

指向朱明一方的有:

珠(朱),木(朱氏圖騰即赤心木),竹(音同“朱”),紅色以及同係的顏色(絳,紫,赤,豔,茜,彩),茗(明),月(明月。注:滿月除外),花(華,不單單指朱明亦指華夏,亦泛指漢人百姓,儒家文明),海棠、芙蓉、菊花、梅花、蓮花、杏花、芸草、鬆樹,柏樹,梧桐(喻抗擊外侮的忠貞之士)等等

其他隱喻:

桃花、燕子(降清的明臣、服務於滿清的漢人),香、玉(與政權相關),禽鳥(文臣),桂(特指像吳三桂那樣的漢奸)等等。

 

《紅樓夢》裏的影射並非一成不變,作者是根據需要有所變化的。以上隻是在大部分情況下成立,為了故事的完整性,作者不會每次使用這些詞匯都按照上麵的規律有所指,那樣行文就幾乎無法完成。比如寶玉說見了女兒就“清爽”,甄寶玉說女兒兩個字極“清淨”,這裏就是慣用的語言,並不指向滿清。具體到每一個語境,判斷有無影射暗喻,要看情節中除了這些常用的暗語,作者是否還給出其他配合的旁證。

 

另外說一說,解讀紅樓的困境。其實這和作者無法直筆寫出明末曆史的困境一樣。作者之所以要寫紅樓夢影射明末曆史,是因為那段曆史被記錄下來的,都是被歪曲和塗抹過的。很多人物在正史中的評價,和其真實的人物品質已經謬以千裏了。作者為了給這些人和事正名,才十年辛苦著成此書。而我們今天要考證紅樓的影射之謎,卻不得不依賴現存的曆史資料。也就是說作者眼中的曆史和我們能了解到的曆史是有信息差的。而由於存在這樣的信息差,很多人物的考證會有一定難度。

除了我們和作者的信息差,身份不同所帶來的視角不同也是一個困境,很可能我們今天看來不重要的人和事,在明遺的視角下,就是及其嚴重的問題。那麽即使對同一段曆史實事的所掌握的信息一樣,今人和古人解讀和評價也會不同。

再有,即使是作者這樣經曆過明末那段曆史的人,也不敢保證對所有發生的事件都清楚的辨明真相,或許也存在誤判和聽信不實的傳聞,使得他們自認為的真相也是被扭曲的,這就更加增加了解讀的難度。

所以在解讀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代入明遺的視角和曆史觀。同時抱有一個開放的態度,如果按照故事架構發現作者在影射某事某人,但是其評價卻與正史不盡相同,不要急於否定,而是嚐試看看史料裏麵是否有一些邏輯的漏洞,不合理之處,思考一下真相是否全如正史所記,還是另有其貌。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王熙鳳的影射對象魏忠賢。如今這個時代對魏公公的評價已經不是一麵倒的批判,而是部分肯定他的功績。這得益於最近幾年有不少曆史愛好者對各種史料的考證和挖掘。所以,當發現書中用鳳姐影射魏忠賢的時候,在今天並不會帶來太多異議。可是,試想如果放在百年前,魏公公以大奸大惡聞名的年代,若是提出鳳姐影射了魏忠賢,將會引起多少爭論。所以摒棄成見,合理質疑正史中的論斷,也是解讀紅樓夢的關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