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淒切人間雪滿頭

(2023-12-23 17:52:09) 下一個

     冬日午後,倚窗小憇,忽然老妻驚呼:“小丹死矣!”吾聞之,斥其胡說,老妻以微信示吾,乃小丹之母發來,言其子於12月14日突發腦溢血而身亡。消息屬實,不禁驚愕,隻覺寒意襲人,脊背涼徹,悲哀傷痛,潛然淚下。

      三十多年前,拙荊在一企業上班,承蒙廠領導特別關照,分配給剛成家的我們一套住房,而鄰居就是小丹家。那個時候的鄰居才是真性情的遠親不如近鄰,不像今天,隔壁緊鄰,互相不知對門有不有人,甚至所居是不是人。那時的整棟樓房,從一層到頂層,什麽都是公開或半公開的。而我與這隔壁鄰居,更是親如一家;小丹一家四口人,父母和奶奶。小丹大約是1982年生人,剛入小學,很聽話,不調皮,懂禮貌,有愛心,甚是討人喜歡。其父母工作踏實,特能吃苦;他父親極為節儉,長期抽劣質的煙。而他的母親任勞任怨,樂於奉獻,在廠裏都是有名的。他父母與奶奶,心地特別善良,那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善。他們沒有多少文化,但內心慈悲,待人良善,處世仁愛,說話溫和;不耍手段,不玩心眼,簡單真誠,厚道本分。誰有困難,隻要知道了,絕對施以援手;有人求助,熱情幫助,從不讓人失望。可以說,他的父母用言行詮釋了什麽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品質。

       幾年後,拙荊調出,我們搬家,與小丹一家就很少見麵了,但他們一家的善良厚道卻永遠讓我感懷。後來,廠子改製賣了,父母下崗,小丹就業也沒有了任何希望;因為按廠裏的慣例,夫妻是雙職工,子女可以安排進廠就業的。可以肯定,以小丹的吃苦耐勞,如果進廠當上工人,他應該比父母會幹得更出色。但這一切都成了“如果”,小丹中學畢業,便去打工,認識了一位也在打工的女孩,不久結婚。聽到這些消息,我們都很高興,但願他們的生活幸福美滿;但無論如何沒有想到,最終得到的卻是小丹英年早逝的噩耗。

       聽小丹的母親撕裂肝肺的哭訴,便想起了白居易《夢微之》中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的悲傷;又想起賀鑄《亡女勝璋哀辭》中“失聲忍號氣窒咽,淚如綆縻汲九泉”的痛楚。泫然淒然,乃竊以為題,曰《淒切人間雪滿頭》;蓋淒切者,非常淒慘悲傷之哀情也,吾為之一慟也。

        小丹的母親告訴我們,兒子結婚後,經濟拮據,小丹雖能安守本分,可夫妻不同心,媳婦特能折騰,硬要自己創業。了無背景,創業何艱,盲目投入,螳螂捕蟬,做一次虧一次,誰也勸不住。幾年下來,不僅賠了小丹所有積蓄,還欠下幾十萬貨款,連孩子都不敢要。錢沒了,媳婦便斷然離婚走了,小丹一個人孤單地肩負著還貸的重任。為了多賺一點,幹上送外賣,風霜雨雪,嚴寒酷暑,既要拚卻全力多送一單二單,又要節衣縮食少花一角五角。而這一切,他隻是一個人默默承擔,絕不告訴父母;而父母還以為是兒子不願溝通,那裏知道兒子心中層層疊加的苦和無法化解的難!事業不成家也散敗,銀行貸款壓力如山;父母未曾盡孝,孤寂一人負重。這種長期從來的生活重壓和心理積鬱,讓他身心俱疲,力乏神衰,直到這次突發腦溢血而早逝。小丹生前是否知道他有病,現在都不得而知了;但我認為他一定知道,知道了又咋辦?住院?服藥?營養?休息?任何普通人能做到的平常,但在小丹這裏都成了奢侈,甚至是絕不可能。我揣測,當小丹猝然倒下的那一刻,如果有些意識,他的心是極其痛苦而悲涼的。痛苦的是,春暉尚在,寸草未報;逝者長已矣,雙親發如雪;不孝之甚,罪莫大焉。悲涼的是,這個世界他來過,也拚命努力過,但卻失敗了;唯一能自慰的是,自己勤奮本分,善良忠厚,人品私德沒有汙點。可是,一直的努力,卻似乎得不到回報;平生隻想過簡單平淡的生活,可上帝如此吝嗇而不給。也許小丹瞬間會想到日本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入學典禮上對學生的忠告:“這是一個即便努力了也不一定會得到回報的社會。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努力了也沒得到回報、想努力卻努力不了的人。”所以,這個世界,下輩子再不來了。

       小丹淒涼地走了,他父母淒楚地哭泣著,此情此景,我能做什麽?我在想,社會要變革,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誰都無法阻擋。但上層設計者在新舊經濟模式轉換之際,應有相當的思考以保證底層人們的生存與生活。不良專家們不要說那些“改革必然要付出代價”的空話,“代價”二個字說出來很容易,但具體代價到某一個體時,絕對是太行王屋,是令人窒息的痛苦與死亡!而那些獲得改革紅利的所謂成功人士,真的要懂得感恩社會,保持點滴良知;不奢求都去做韓紅,至少別太為富不仁。我們這些普通廢柴,自顧不暇,但至少也必須心存善良,少些戾氣;恒懷惻隱,多些同情。大家活著都不容易,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小丹逝矣,萬事了矣;史鐵生曾寫道:“奶奶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又多了一顆星星。人死了就會升到天空,變成星星給走夜道的人照個亮兒。”小丹,你是天幕中的那一顆?希望你也能給滿頭白發如雪的父母照個亮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