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達文件”的荒唐與惡搞

(2023-10-16 19:05:25) 下一個

“文件”這玩意,隻要是中國人,誰都知道。

    咱們的國家是文件的多產國,由於上下各級機構的龐雜繁盛,行政工作程序的人為瑣碎,文件之多,絕對世界之最。隻要生活在中國,沒有人能夠遠離文件,即便是生活在窮鄉僻壤的農夫,每年也總要聽上幾次上層文件的傳達。當然,這是今天的情況,倘在四十年前,文件的鋪天蓋地與無所不在,實是空前絕後,回憶當時的傳達文件的種種,直到今天,猶令我心酸悲切,直令人啼笑皆非。

中國的文件,與任何國家又一個最大不同的特點,就是一個文件的價值,不在文件承載的內容,而在文件傳達的形式。本來,文件是指指公文書信或指有關政策、理論等方麵的文章,故任何國家都有文件,而文件的內容是決定文件價值的唯一標準。文件有“絕密”、“機密”等密級之分,就是由文件的內容所確定的。當然,我國也不例外,文件也有不同的密級。但是幾十年前的文件密級,似乎與內容沒有太多的關係,對於文件,從內容到形式,全是為了當時的階級鬥爭而服務。在那個年代,文件的傳達,幾乎不在文件的內容,而在於文件的傳達形式。許多文件所涉及到的內容,根本沒有任何需要保密的內容或者甚至就是要讓全體國民知曉的事情,比如說“最新指示”,比如說一件平常的政治文件,這是要求全民知曉的,也必須得逐級傳達,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可以從文件的傳達次序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換言之,一個人的政治虛榮心,在文件的傳達次序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滿足。

那時候傳達文件,即便是要讓每一個中國人知道,但也要一級一級,逐層傳達。上頭的情況咱百姓不清楚,文件傳到縣裏,先是傳達到公社幹部,再到大隊幹部,然後再傳達到百姓。然而,這傳達到百姓的也要分為兩次,一次是傳達到貧下中農,再就是包括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即二十一種人子女的所有百姓。至於二十一種人,則永遠沒有恥聽傳達文件的資格,哪怕是他們應該知道的事情,也決不能以傳達文件的方式而是用訓話的形式令其知曉。在那個時代,盡管物質生活是極為困乏的,包括貧下中農,但是,也還同樣有著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指數主要是建立在批鬥會與傳達文件這兩件事情上。比如說,今天在大隊社員大會上,你接受了這個文件的傳達,但大隊幹部們卻是昨天上午在公社聽到的,自然,這幸福指數就完全不同了。同樣,貧下中農也有參照物,與二十一種人的子弟相比,他又有了一種特殊的優越感,因為他是上午聽到的,比二十一種人的子弟整整早了半天,所以,除了所謂的二十一種人之外,幾乎都有自己的參照物和幸福感。

那時候的我,隨著待罪的父母,蝸居僻野,是屬於不能聽文件傳達的另類,但是,在那個荒唐的年代,我之於文件都有一種荒唐的別樣的辛酸。

當時我處的鄉村,文化落後,盡管也有許多高中生,但那都是公社五七中學畢業的,實際上文化水平還不及小學畢業生。所以,對於傳達文件,麵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許多字不認識,許多詞不懂其義。遇上一個兩個不認識的字或詞,他們可以不去管它,所以有了“九大不在人民大會堂而在隆重召開”、“林彪從偷吃了一隻雞從倉房裏逃跑了”等諸多實錄性的笑話。然而,文件中弄不懂的字詞太多了,比如當年批判林彪時下發的“五七一工程紀要”,有很多“克己複禮萬仁”之類的文言句子,這著實讓那些大隊革委會的領導們大傷腦筋。盡管他們在公社的文件傳大會上聽到過一遍了,但絕對還是不知道所雲,事實上,公社傳達也沒弄懂。在這樣一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我便成了大隊革委會的“禦用文人” ,盡管我也隻是個小學畢業生,但他們都認為我是有文化的人,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便稱王”是也。於是,在那些年頭,我沒有資格參加傳達文件的大會,但卻在先一天首先讀到了文件,也就是說,我是當時大隊任何文件的第一個讀者。我把文件看了之後,逐字逐句的講解給他們聽,遇到他們不認識的字,便注上簡易的同音字,這樣就基本上解決了第二天傳達文件的諸多問題。隻是,當時的我,也隻是半瓢水,並非所有的字都認識,所有的詞都能理解,但關鍵的問題是他們在讀文件這件事上特別信任我,自始自終都能“從劉”,好在那時候父親猶一息尚存,許多字詞可以回去請教父親。那個時候真是奇怪,遇到文件上有太多的疑案,革委會的造反派們竟然允許,我把文件帶回家裏請教父親,弄懂之後再回去告訴他們。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造反派是對你的信任,會對我可憐的父母有半點仁慈,相反,自我成了“禦用文人”之後,對我父母的迫害更是變本加厲,何以至此,現在想起來,是我的“有知”更加激起了“無知”的嫉妒與仇視!

當然,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是“從劉說”的,比如,“五七一工程紀要”中關於“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二句,當時就遭到過激烈的批判,之所以會受到質疑,是因為這一句不像其他的句子是一點都不能理解的,所以他們隻好“從劉”,但這一句,大隊革委中有一個成員是高中生,他認為“克己複禮” 意思就是說我們應盡量克製自己(盡量節約)回複別人的禮,因為鄉俗,人情往來,人饋以物,我必回贈,於是便認定這“複禮”二字,就是回複別人禮的意思。這位革命幹部自認為懂了,於是,對我的解釋一頓惡批,最後,當然是他說了算,整個大隊的百姓們都弄懂了“要克製自己複禮他人”的大道理,但是,這倒也恐怕是“批林批孔”的唯一收獲。

歲月如流,一轉眼幾十年便過去了,今天的傳達文件,倒不像那個時代的泛濫與惡搞,隻是,今天的文件傳達,總有著“密而不絕”的現象,不管是怎樣的文件,總是會讓不應該知道的人最早知道。比如各省每年一度的高校職稱評定,據說,評委的確是絕對保密的,可是,每次名單尚未公開,下麵便有了誰是評委的消息,方便了參評教師及時的奉送禮金,如此這般,不說也罷。

什麽時候文件就是文件,能回歸其本位,幸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reader 回複 悄悄話 還有“芒果” 的笑話。:))
冰星 回複 悄悄話 當年下鄉時,傳達文件的笑話很多,待我慢慢道來。
柏舟泛流 回複 悄悄話 能讓你看文件並且帶回家,這說明人家很看重你啊。

我家世代都是農民,從來也沒人向我家傳達過什麽文件,更不要說能讓我們把文件帶回家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