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歸來兮,“開襠褲”

(2023-06-09 18:24:05) 下一個

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的許多生活方式已漸漸成為曆史,比如,用電的普及,火把、燈籠,乃至馬燈都已成為“文物”;有了汽車火車,肩挑手提已是稀罕;就連我的故鄉,盡管山上雜柴堆積,但山村裏的鄉親們做飯,幾乎都是用液化氣作燃料,上山砍柴的事情,隻有四十歲以上的人才有記憶。無可否認,社會發展給人們帶來生活上的福祉,充分體現了時代的進步,體現了科學的昌盛。

但是,這些許多遺忘的事與物,有的是必須的,但有的卻是最不應該拋棄的;比如有了今天的耐克,拋棄過去的草鞋,有了今天的大貨車,拋棄過去的手推車,這是進步的選擇。然而,今天的化纖紡織品怎麽也不如過去的棉製品,今天發酵粉蒸出來的饅頭,再怎麽樣也敵不過傳統的老麵饅頭,拋棄這些東西便不是太正確的選擇。

這裏專門說一說小孩子的開檔褲”。

今天的社會發展,人也貴氣了許多,比如小孩出生了,眾星拱一日,這可以理解;科學育兒,一切有講究,也可理解;但物極必反,凡事一過頭,就會走向反麵。比如小孩過去穿的開襠褲,如今不見蹤影,全為紙尿褲所取代,這就是完全錯誤的。

其實,給幼兒的開襠褲蘊含了古人科學的育兒智慧。

一講到開襠褲,恐怕百分之百的人都會持否定態度,諸如不衛生,不安全,尿路感染,長蟯蟲,外傷,被變態騷擾等等,幾乎有百害而無一利。反正,開襠褲是個極其落後的東西。

果真如此嗎?

古人認為,小孩撫養之大法,必須要“露其下體養真陰”,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雲:“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傷損。皆當以故絮著衣,莫用新綿也。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兒抱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什麽意思?小孩乃純陽之體,不宜暖,隻宜涼,捂之過甚,必生枝節。

明代醫聖萬密齋同樣主張,撫育嬰兒“頭要清涼背要溫,露其下體養真陰”;因為“人生十六歲以前,氣血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將圓,唯陰常不足”,尤其是一歲半以內的小孩,體質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特點,陰常不足表現於嬰兒,則是陰虛火旺,五心煩熱,夜寐不安,食欲不振等等。

今天,因為沒有了開襠褲,這類現象很是普遍;遇上這種情況,父母總是急著送醫院,其實這真還不是病,乃嬰兒發育特點所致也,治療的方法,是不是試試讓小兒穿上開襠褲。

萬密齋說:“童子,裳不裘帛。”就是說,嬰兒下體要穿得薄,下麵不能用厚厚的棉絮裹,更不要下麵穿皮衣。今天的父母,為擺脫清洗尿布之苦,全用尿不濕;稍有降溫,便厚褲一條又一條,裹得層層疊疊的,這其實是在摧殘孩子的身體。

傳統中醫認為,“ 下體主陰,得寒則陰易長,得溫暖則陰暗消。”小孩子發育非常快,這就是“陽”的巨大作用。但陰陽是相對的,陽盛之餘,則陰常不足;如果下體包裹太厚太緊,陰更消退,這樣就會導致陽之更盛,到頭來必將導致孩子將來的陽不足症。今天的90後、00後們,無論男女,生殖上的毛病特多,女性則易流產,男性則精少精弱,究其原因,固然有飲食與環境的影響,但從小不穿開襠褲必定比較重要的原因。老夫甚至大膽推斷,再過二十年,10後、20後的青年們,生殖必定是個最大的社會問題。

真心奉勸今天的年青父母,不管生的是男孩女孩,想要生長發育正常,褲子不宜多,屁股光著好,真的不要圖方便圖簡單,長用一次性的東西,不要以為舊的傳統的東西就一定不好;其實,古人的許多智慧都在簡單中。

歸來兮,科學與智慧的開襠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