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剪不斷理還亂是80

(2023-06-24 05:14:33) 下一個

題中“80”是80後這一代人,兼及90後;題目是仿抄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詞句的。也就是說,80後(兼及90後)這一代人,恐怕較為特殊的一代人,值得我們探究。

話題的說起,是因為好幾,我為在北京工作的兒子買了一套小住房,如今在京都購房,其困難之大,國人盡知買了這五環之外不到百平米的小房子,不隻是傾其所有,而是傾家之外還連累了三姑六姨,還得還貸三十年耗卻兒子一生所有,方才拿下這“莫名其妙”的房產。因為吾乃一介平民,藉工資而養家糊口,對於這買房之事,所有關心我的朋友學生極為反對,他們都知道我的經濟實力,覺得如此不切實際盲目購房,我的苦日子必然持續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對於同事朋友與學生們的關心,我從內心感謝他們,他們講的全是對的;隻是對於這些批評,我卻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們說“兒孫自由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培養兒子出國留學,做父親的責任已經盡到”,“不要讓兒子成為啃老一族,要促使他自立自強”。這一切說的錯,而且這道理我從來就懂,也是完全讚同的;但是,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可能隻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其二,個中原委,我慢慢道來。

我的兒子是80後,就是因為這一點,我就隻能這樣去做。怨隻能怨自己,平生窩囊,老大無成,暑雨祁寒,處境維艱;身處社會底層,卑微貧困,業不就,家難成,直到僥幸獲得一絲生機,才僥幸獲得拙內下嫁寒門。正因為如此,讓我結婚生子晚了近10年。記得當年恢複高考後上大學時,我們這一代社會青年與應屆考生基本上有著10歲的年齡差,而且還有比我們大了許多的同學,與應屆考生的同學幾乎是兩代人了。當年畢業時,有一位小我10歲的同學在我的留念簿上寫道:“今生能和你成為同學,完全是時代的陰錯陽差;這對於你是不幸,對於我卻是幸運。”如果模擬這位同學的話來說,似乎也可以對兒子說:“今生我你能成為父子,完全是時代的陰錯陽差;這對於我是幸運,對於你卻是不幸的。”如果不是命運的捉弄,兒子就可能不是80後,至少不是八十年代末期的。

三十年前,我去唐山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同室住了一位祁先生(為尊重,姑隱其名),當時先生已年過花甲,卻帶著一個不滿10歲的男孩,極為疼愛。一開始以為是他孫子,結果一問,乃其子也。相住數天,先生引我為忘年交;一夕,與我談其身世,不勝淒涼。大學畢業那一年,祁先生因其根紅苗正,竟為其師劃為右派仗義執言,最終自己也成了極右,遣大西北勞教。勞教期間,不思悔改,不斷申訴,乃至潛逃,被判入獄。直到1980年平反,安排至某師專任教;同事關心,為之撮合婚姻,二年後得一子。知道我是中醫出身,懇求為之切脈,對其身體健康作出較為準確的評估。祁先生說,我不畏死,但不能死,唯放心不下者,隻有眼前稚子;吾若不壽,兒子奈何?等他大學畢業,吾年已奔八矣。言之戚戚,潸然淚下;至今回憶,猶如昨日。幸天公垂憐,先生終於等到了兒子大學畢業。細思先生有80後的兒子,心中憂傷與無奈當更勝於我。

而言之,如果兒子是60後,是70後,做父母的用不著要去為兒女做馬;如果兒子是00後,10後20後,做父母的不需要急於去為兒女做馬如果兒子是80後,乃至於90後,做父母的必須為兒女做馬牛,且不能有半點含糊,做馬做牛是80後、90後的父母們的一份曆史的責任。

之所以叫“曆史的責任”,就是因為曆史給了今天8090後太多的不公平,而且這不公平完全不是個人的原因,而是由於社會發展過程中,凸顯出來的現實條件造成的。然而社會不會為這個不公平去負責,而孩子自身既不可能、也絕無半點能力去負這責,於是這社會給他們的不公平的所有責任就留給了我們這些可憐的父母當然,父母也完全可以不負責,兒孫自由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可這兒子是你的,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你就得為他起做父親的責任,這是必須要承擔的

說句最不能讓國人讚同的話,8090後是當今最可憐最無奈最特殊的人群,隻要認真與相鄰前與後的人群相比,其命運讓你不得不讓人傷感50後60後不要去比,盡管50後強調挨過餓,失過學,下過崗雲雲,但那個時候普遍如此,雖然沒錢,但物價低廉;雖然少吃,但食品環保;雖然下崗,但總還有點養老金。至於70年代的人,雖然當時物質生活不如今天充裕,但是比起6050後,簡直是幸福的童年,因為他們有母親的“輔以瓜菜”,基本上填飽了肚皮;她們上學一帆風順,作業少,考試少,交費少,上了大學,一律包分配。工資不高,但物價平穩;尤其是遇上住房改革,至少購一套極為便宜住房。如今他們年屆五十,曆經改革的風雨洗滌,他們基本上是獲利最多的一群。如今他們孩子有了,房子有了,車子也有了,她們的兒女輩,也就是00後們,等著這份遺產,也就衣食住行無所顧慮了。而可憐的80後呢,一打出生就是沉重的壓力,上課,作業,進入各種興趣班,直累的邊寫作業邊睡覺,甚至有恨得把自己的小手指砍掉,免得天天被母親逼著去彈奏那嘈人的鋼琴。及至浴血苦戰,上了大學,又是外語、計算機過級,讀了四年書,畢業之前還得寫論文,逼得大四了無寧日。尤其是畢業之後,國家已經不包分配,如果沒有相應的社會背景,找份工作,難於上青天。好不容易進了一個單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是有正式編製的一等公民,爾等隻是合同工一個。工資低,待遇差,月工資兩三千,七扣八扣所剩僅供一天三餐若是女孩子,想做個發型,貼個麵膜,那隻能半夜睡在床上去做美夢;即使要做,無奈隻得買個劣質的山寨貨。至於網上諄諄教誨,劣質化妝品會引發癌症等等,那也管不住這些,反正要患上癌症什麽的,也是幾十年後的事吧。若是男孩子,想陪女孩去唱個歌,參加個生日晚會什麽的,要左掐右算、鼓足勇氣、冒著下半個月沒錢吃飯的巨大風險,咬緊牙關找個偏遠的、寒酸的、能打折的小店去瀟灑一把。

然而,所有這一切都不算什麽,最讓8090後隻有跳樓上吊抹脖子的事兒是房子。等到他們走上社會的舞台,單位分房沒有了,福利購房已完了,合理的房價已成遙遠的曆史,到處都是比天還高的瘋狂房價。不要說一線城市,就算二線三線城市,房價每平米動輒七千、八千乃至萬餘,買一套二手的小房子,也得多幾十萬乃至幾百萬。苦命的8090後孩子們,就算他們成年累月不吃不穿光著腚子喝西北風,再加上六親不認,朋友絕交,工資100%存入銀行,在四線城市,也得幾十年才有可能買下一套小居室。至於一線二線城市,根本不敢問津。有人作過計算,年青人想在北京上海買套房,需要從宋朝就開始工作。可以這麽說,8090生活的巨大壓力,主要是在住房上;尤其是父母是農村的80後,這個壓力不是巨大而是無解的。

有誰為8090後想過沒有,姑且不說農民的兒子,就算是城裏的,他們這一代人的父母多是50後60後的下崗職工,大多到了或將近到了退休年齡,自顧不暇,拿不出幾個錢來幫襯兒女8090後如不是祖宗庇蔭,或突發橫財,誰也妄想買房。許多人總是責備8090後的男孩子不該做啃老一族,批評8090後的女孩子找對象開口就是談房子;也不敢說這話說錯了,但從心裏就特別同情們,這是他們唯一能買上房子的途徑除此之外,哪位看客有何高見,給這群可憐的孩子支個招。

一個人,可以苦著過日子,粗茶淡飯,布荊蔴緯,依然可以度日;沒有汽車,小縣城,騎個破單車,甚至安步當車,大城市搭公交坐地鐵,一樣的便捷。可沒有房子,一天也難挨,房子是個家,連老虎也得有個歇息的窩,何況是這些天天上班的戀愛著並試圖要結婚的青年男女有人就說買不起房就租房,一樣的不著邊際;房價漲破天的當下,房租是一樣的高不可攀。比如在北京,三人合租一套房,每人每月沒有六、七千拿不下;去郊遠租房,便宜個一、二千,可每天上下班,熬不上近二個小時的車到不了家。

所以,今天的80後、90後青年男女根本沒有條件去談戀愛,固然,70後的人們也經曆過談愛無房、長夜牽手蹓躂馬路的尷尬,但那是一種充滿了希望的等待,因為單位總有一天會輪到自己,會分配個小房子。而今天的青年男女戀愛的無房的愛,那是一種徹底的絕望,除非那一天在馬路上撿到一袋錢(注意,一定要撿一大袋,且要大額,一小包無濟於事),她們一輩子也休想買房。當下政府號召生三胎,不徹底解決住房的問題,誰支招也沒用。

然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無論條件怎樣的淒涼,總還得找個對象。所以,社會應多給今天的年輕人一份同情,一份關懷;而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必須得節約縮食,向夏洛克同誌學習,做個頂尖的吝嗇鬼;向阿巴貢先生學習,做個正宗的守財奴。節約每一分錢,幫襯兒女買個窩。讓他也尊嚴的去找個女朋友,驕傲的把女朋友引進那一如貧民窟的小窩。當然,女孩子稍好些,因為她可以去選擇或離婚或喪偶的70後,遇上這種情況,父母心中不願,但似乎應該支持,誰叫你沒有能耐沒存款不能給她買個房;社會應該理解,誰叫你給她們一個如此無解的生活難題。而正在戀愛的男青年,如果你熱戀的女朋友突然熄火,另找大叔和幹爹;小夥子呀,我勸你一定要放手,如果你愛她,就放她一條生路吧。

總之,今天的80後、90後青年要戀愛,父母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責任,多給兒女一份理解支持,少給兒女一些埋怨與指責,他們真是極為特殊的“新生代”。敝人無能,家無餘財;敝人不幸,生的是個兒子,無可奈何,隻有舍去這一把老骨頭,咬緊牙關,買個小房子,盡點小責任。好在兒子甚是同情理解,時時心疼著老爸老媽,可我們更是心疼兒子,三十老幾的人了,還沒有處過對象,無他,家境貧寒之故也。

8090後的孩子們,我無能幫你們做什麽,但心裏絕對是理解、同情、牽掛與關懷,這絕不隻是為了自己的兒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