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2023-04-02 14:16:33) 下一個

近二年,網上一直對一些藝界名人直播帶貨提出了批評,先是潘長江在315晚會翻車,雖然本人已經辟謠沒有說過“灌醉茅台董事長”之類的話,旋即在接受采訪時,嚐試跟網友交心,請求大家體諒像以前一樣繼續支持他並沒有挽回自己的名聲。接著又是楊瀾直播賣襪子、床罩引熱議,不是熱議,而是一邊倒式的反感

對於一波接著一波關於名人直播帶貨引發的討論,我個人的態度也是反感,而且是非常的反感

誠然是人的本性,“鳥為食亡,人為財死”,倒也無可厚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既然是,人類社會就免不了利的爭搶,“爭利者於市”,世之常態也。故是,藝人想更多的錢,也似乎可以理解。

但關鍵問題是,好雖是人的本性,但絕對不是毫無節製毫無原則的爭搶,必須有一定的規範和製約。古人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規範的基本原則。當然這個“道”有很多,但最高的規範就是在奪利之時,應當根據自身地位與條件,有所取有所不取。而一個總的原則就是官不與民爭利,勢大的不與無勢的爭利。《史記·循吏列傳》曰“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意思就是說拿著國家俸祿的人,不得和老百姓去爭奪利益,已經得到大的利益的人不能再謀取小的利益。董仲舒把這條原則稱之為“上天之理”、“太古之道”;他說:“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然後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總之一句話,為官者乃至為官者的人家,不能貪婪,與民爭利。

這種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經很明確了。《禮記·大學》:“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那些有公家配備四匹馬拉車的士大夫階層,就不要關注養雞養豬的私家營生;卿大夫以上的“伐冰之家”階層,所受國家俸祿已經夠多了,也不應該再去蓄養牛羊了;“百乘之家”高官,應當與人民休戚與共,而不能縱容手下搜刮百姓,聚斂不義之財,否則還不如讓他們監守自盜呢

中國是極為重視“禮”的國度,古代能有馬車的家庭不但很富有,而且有社會地位;而有冰塊的家庭那高官巨富,這些家庭就不要再幹那些養雞鴨牛羊的事;把這一點點薄利讓給平民百姓,給不如自己的人一條生存之路。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亮點,是文明骨子裏的厚道和節製。

簡要說明一下,在古代,富貴家庭一般要建冰窖,冬季伐冰,夏季使用,存儲以備不時之需。而且,不僅富貴家庭藏,國家也要有冰塊的儲備。儲備冰塊,當時主要是用於殯喪;按照周禮習俗,停柩待葬叫做殯,封建時代,人分三六九等,所以“殯”的時間也有等級劃分,天子殯7個月,諸侯殯5個月,大夫殯仨月,士庶人逾月而葬,老百姓也要過了頭七之後才出殯。可見社會等級越高,殯期越長,冬天還好,夏天氣溫高就麻煩了,於是古人就利用把來降溫。《詩經·豳風·七月》中“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淩陰”,描寫的就是冬天采冰藏於淩陰(冰窖)的勞動情景。冬天“伐冰”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也非一般百姓能承受的了。所以,那個時候,一個諸侯國用於殯葬的冰塊,存放冰塊的冰窖大小,是衡量國家強弱的一個標準。史載,秦穆公,用於藏冰的“淩陰”,其庫容就高達190立方米,秦穆公以此向人炫富,嚇得西戎竟然不敢犯秦的念頭

總而言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官府不與民爭利,富人不與貧爭利;用我故鄉父老的話說,任你本事再大,也“不要一個人把天下的麻雀捉淨”,一旦捉淨,民不聊生,則怨恨生矣。作為藝人這個階層,改革開放三十餘年,是絕對的最大獲利者之一。唱一首歌,演一場電影,便自詡為著名的“家”,昂頭戴麵,出入前呼後擁;腹中草莽,無處不耍大牌。看《隱入塵煙》中的角色,除海青外幾乎全都是泥腿子,說句良心話,那演技並不遜色於諸“星”。誠然,好的表演需要技巧,但絕對沒有載人航天難!能演戲應該發財,但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更應給他們發大財。可現實卻恰恰相反,別說那些默默無聞的革命烈士們,英雄流血複流淚;就是大名鼎鼎的錢學森袁隆平們,其身家絕對不如一個小小的螢火蟲“星”。

潘長江、楊瀾都是我個人比較認可的星星,上麵的文字真還不是針對他倆說的;因為在亂象叢生的演藝界,潘、楊還是較為守規矩的。隻是期望他們能明白一點,人生都有不如意,但今天的中國藝人的人生,如果不是庸人自擾,真沒有什麽不如意的。同時也牢記《老子》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常樂,感恩於時代的饋贈;能忍自安,不與普通民眾爭小利。如是,則“誠知足,天不能貧;誠無求,天不能賤”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