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正值牡丹盛開,景山有牡丹節。
景山的牡丹不是區區幾株。也不是一個花園。
而是遍布整座公園的平地部分。
牡丹區域也是隔開的,所以不會有人在花叢的尷尬。
我是第一次觀賞牡丹。牡丹花和芍藥花,以後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了。
牡丹高,花朵大,幾乎都類似中小西瓜那麽大,芍藥沒這麽大,也就類似大的耙耙柑。
牡丹顏色也很多,粉、白、深紫、藕荷、黃......
這次回北京,趕上了法源寺丁香花開,景山牡丹怒放,都可以稱作必打卡的景色,可謂是中國人審美、浪漫、自然景和的極致體現。
論植株體型、花朵儀態,色彩濃淡,牡丹確實都令玫瑰、月季、芍藥見拙,配得上國色天香的美譽。
想起前些天在天台山國清寺看到的從故宮去的漢白玉獅子。
景山壽皇殿原先是少年宮吧。
我打小沒有才藝,無緣走進少年宮。
不過現在經過多年修繕,這裏也對外開放,與先農壇、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太廟一樣,成為普通人可以走進去參觀的景點,體驗皇家殿宇的榮耀、聞一聞傳統木質建築的氣息。
如果說到北京旅遊,遺憾不能走近三大殿內部。
那可以到勞動人民文化宮看看太廟、先農壇拜殿等古建築群,景山這裏壽皇殿,都是可以走進來近距離參觀,像太廟,聞一下金絲楠木的味道。
此處回頭,看到神武門,我拍照時,有幾個孩子在滑石階那裏玩耍。
恍惚間好像回到自己小時候,那時候故宮裏的這樣的地方還可以滑著玩,很多年過去,以為現在的孩子沒法有這樣的快樂,但今天看到了。
也許他們隻是少數來到景山,來到壽皇殿前,來到這個角落,體驗到了滑石階的樂趣。
還有無數的孩子沒有這樣的體驗。
但人生總是這樣,不一樣的經曆,有些幸運,有些不幸,在幸與不幸之間,選擇記錄和遺忘,是每個人的權利。
我這次一個月的博客記錄,首先為自己,其次為家人,再次分享在家壇,或者茫茫網海裏會有人無意中看到,不論讀者是誰,我都隻是在傳遞我一路看到的瞬間,靜止的,一閃而過的,威嚴的,有趣的,僅此而已。
當時聽到有洪亮的歌聲,家人告訴我,是一群愛唱歌的中老年人的活動,周六在另一個公園,周日下午在景山。
誰想參加都可以,就是站在那裏一首接一首地唱老歌。
都是60後以上的。
有指揮,有伴奏。百十來號人。
出景山,穿過北海。
還有一些碧桃。
芍藥草本,比牡丹矮的不是一點半點。
我帶的老年團
普普通通的朝陽群眾。
看到大黑魚。這些魚好大,每條都的有一米多。肚子胖咕咕的。
出北海,經什刹海
幾個高大的法國小夥子,時代的不同,他們的祖先曾產生了八國聯軍,而現在的他們打扮成清朝皇帝和王爺的樣子遊覽北京。
從前兩天剛走過的杭州大運河的終點,到北京大運河與中軸線交叉的地方。不得不說,我這次旅行是有一點冥冥之中在裏麵的。
大名鼎鼎的萬寧橋,元代就有了,放大看,岸邊的鎮水獸。
他們在打鼓。
一群遊學的外國中學生,踢鍵子,耍空竹。
這就走到淮揚府了。
來吃葵花雞。
我嬸膽囊炎,等待手術,不能吃油,給她點的清湯的陽春麵和鬆茸豆腐湯。
我叔等待鑲牙,給他獅子頭一份。
葵花雞雖然上乘,但卻不如前天在杭州吃的星平雞飯裏的有土雞香味,也沒那個肉做的那麽嫩。
這份全家福,比前幾天杭州吃的那份精致。因為餐館的檔次有區別。淮揚府在北京算淮揚菜最好的一家。吃過安定門,什刹海這裏,質量穩定。
去了管他們要大菜單。散客在大堂,他們就先拿小菜單的。
還是大菜單好看。
我去年貼過一次淮揚府,在我博客裏有。去年和同學人多,菜也豐富些,有白鰻、慈菇紅燒肉、熏魚、黃橋燒餅,生煎等。
這裏價錢,如果不點燕窩魚翅海參鮑魚,其實也不貴,人均200。
現在要按美元算和對比了,關鍵是食材做法還是國內的好餐館不枉一頓飯的指標。
人過5旬,吃的每一頓飯都應該好好斟酌一下,胡吃海塞和潦潦草草都盡量避免吧。
這樣才對得起前半生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