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她的影子還在國會的窗上

(2025-05-05 09:09:17) 下一個

 

 

她的影子還在國會的窗上

 

夜幕壓下來,華盛頓特區的空氣冷得像生鏽的鐵皮,刺得人臉生疼。國會大廈的窗子上,一道裂縫歪歪斜斜,像誰用手指硬生生劃出來的,五年了,那裂口還是沒修好,像在等著誰來記住。

“她不是暴徒,她是個戰士。”朱蒂對著鏡頭,聲音輕得像羽毛,卻比子彈還沉。她的眼神沒淚,藏著一種被曆史嚼碎了似的悲憫。

她叫朱蒂,67歲,退休的圖書館管理員,臉上皺紋多得像她翻爛的那本《聖經》。她每天都把女兒Ashli的畫像擺在窗台上,底下墊一塊褪色的花布,正好對著下午四點那道斜斜的陽光——她總說,那是Ashli回來看她的時候。

畫像裏,Ashli穿著空軍製服,勳章整齊地掛在胸前,眼神硬得像個願意為信仰豁出去的聖徒。

“我不想讓她當什麽英雄,”朱蒂說,“我隻想要她活著。”

2021年1月6日的錄像,她數過,38遍了。每次按下播放鍵,她都覺得自己像在挖一塊沒愈合的傷口——人群的喊聲,玻璃碎裂的刺響,還有那聲槍響,短得像針紮了一下,卻把她整個人釘在那裏。

她女兒,退伍軍人,擠在喧鬧的人群裏,穿過警戒線,爬上一扇砸破的窗戶。然後——槍響。肩膀裏的子彈沒打穿心髒,卻要了她的命。

朱蒂以為會有正義,至少得有個審判。可沒有。警方的結論是“正當防衛”。她有時候會想,如果Ashli是另一種膚色、另一種信仰,會不會多幾架攝像機,多幾聲憤怒,多幾場審判?

沒人搭理她。

她開始寫信,給議員,給電視台,給川普本人。沒有回音,直到2025年春天。

那天,電話響了:“朱蒂女士,美國司法部同意和解——三千萬美元。”

她沒哭。腦子裏冒出一個念頭,尖銳得像刀:“錢,能換回Ashli嗎?”

律師勸她簽字,說這代表“承認她無辜”。可她心裏跟明鏡似的,和解哪兒來的正義。她想起X上的帖子,川普說要給1月6日的“愛國者”設賠償基金,補他們丟的工作、付他們的律師費。她翻了手機,找到一個女人的視頻,哭著說她丈夫被赦免了,付了2000美元賠償國會損失,還欠了一屁股債,工作也沒了。“川普會給錢的,對吧?”那女人問,眼睛腫得像核桃。還有人貼了個新聞,說有個叫斯泰西·哈格的家夥,赦免後要回了570美元的罰款,司法部還得給他退錢。

朱蒂手指停在屏幕上,心想:570塊,2000塊,三千萬——這些數字,能換回誰的命?她又看到有人在X上吵,說司法部被川普的人攪得一團糟,法官擋著賠償的事兒就被罵得狗血淋頭,連馬斯克都跳出來叫囂要彈劾“擋路的法官”。她搖搖頭,覺得這世道亂得像她家後院的雜草。

簽字那天,她戴著Ashli的勳章,站在華盛頓的法院前,陽光曬得她臉發燙,像Ashli在瞪著她。“我不是來賣公道的,”她對鏡頭說,“我隻是不想她被曆史忘了。那些人也一樣——他們不是暴徒,也不是英雄,就是一群被卷進去的人。”

幾周後,川普在一場演講裏提到Ashli,嗓子鏗鏘,承諾重啟調查,還說要“修理法院”,讓“真正的正義”回來。底下的支持者揮著旗,喊著“英雄Ashli”。電視裏還插了條新聞,馬斯克在X上罵法官“腐敗”,說要砍掉“擋路的法律”,讓政府“效率”起來。

朱蒂在電視前愣了半天,關了機。她覺得那些話離她太遠,像風吹過,抓不住。法院也好,賠償也好,改來改去,Ashli還是回不來。

她不想Ashli變成誰嘴裏的符號。Ashli是活生生的人——她會在廚房弄砸檸檬派,笑得滿臉麵粉;會在Facebook上發她那隻瘸腿狗的照片,配一句“這家夥比我還倔”;會在午夜醒來,抱著枕頭說夢見了伊拉克的沙塵暴,眼睛紅得像沒睡過。

她不是國會的窗口,也不是電視上的標簽。

她是她的閨女。

四月的一個清晨,她回了國會大廈。她沒穿黑衣,也沒帶花。

她隻是站在那扇破窗前,陽光從裂口鑽進來,灑在地板上,像一道沒好的傷疤。她輕輕把Ashli的畫像擺在窗台上,然後坐下。沒人瞅她,也沒人趕她。

她低聲嘀咕,像在跟自己較勁:“我沒打算原諒,誰也別想讓我忘了她。我得講她的故事,不是為了贏什麽,就是……不想讓她白白沒了。”

風穿過走廊,卷起她膝上的紙片。

她在那張皺巴巴的紙片上寫:“Ashli不是英雄,也不是他們嘴裏的暴徒。她就是我閨女,我的Ashli。”

 

法律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
本小說《她的影子還在國會的窗上》為虛構文學作品,僅用於藝術表達和文學探討目的。文中人物、事件和對話可能參考現實人物(如Ashli Babbitt)或事件(如2021年1月6日國會事件),但所有細節、情節和人物心理均為虛構,與現實人物或事件的實際經曆、觀點或法律狀態無關。本作品不意在對任何個人、群體或事件進行事實陳述、評論或指控,也不代表作者對相關事件的政治或法律立場。文中提及的賠償、司法改革等內容為虛構創作,基於公開信息推測,不反映現實中的法律或政策現狀。任何相似之處純屬巧合。讀者應將本作品視為虛構創作,不應用於現實世界的法律、曆史或政治分析。如因閱讀或傳播本作品導致任何誤解或爭議,作者及相關方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