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棣與壁虎的哭聲

(2025-05-14 18:33:29) 下一個

不知道當年朱棣誅滅方孝孺十族時候內心有怎樣的所思所想,但我知道一定很掙紮,甚至惶恐。我不知道他到底為什麽那麽拚命,直到我想起一隻壁虎。

壁虎是會叫的,這是我小時候親眼驗證過的。我看見一隻壁虎在我麵前張開嘴巴,叫出聲音。

那是童年時候,我在書架後發現一隻壁虎。它伏在暗處像幽靈一樣一動不動,我看見兩隻像蛇一樣的眼睛,把我嚇得一激靈。時值臨睡時分,我刻意不去想它,卻發現自己再也難以入睡。它爬過來怎麽辦?它鑽進我被窩裏怎麽辦?

我終於還是驚恐地,小心翼翼地挪開書架一條縫隙,捏著一把尺子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壯著膽子猛地戳到壁虎的身上,壁虎想跑卻已經晚了,尾巴徒勞地掉落到地上,痛苦地扭曲著。我牢牢地戳在它脖子的位置。它隻能扭動著身子,這時候它張大嘴巴,發出像鳥啼一樣的淒厲哀鳴。這時候我更加驚慌了,從來不知道一向安靜的壁虎竟然還會叫的,於是手更加用力地壓過去,壁虎五髒六腑都擠出來了。變成一具屍體落在地板上。我用尺子鏟起壁虎屍體,拋到院子裏的夜幕裏,像是了卻了一樁心事,卻發現有什麽永遠地留在我的腦海裏。我頓時覺得心裏一陣複雜的情緒翻湧而來:害怕、懊悔、如釋重負、驚詫自己的殘忍……

朱棣團滅方孝孺的時候,心理應該也是類似的,甚至更甚。

我殺死一隻壁虎,是在夜裏,一個孩子與恐懼對峙時的衝動與自保;

而朱棣要殺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無數人敬仰的讀書人,是一群有血有肉、帶著哭聲和名字的“十族”。

他當然知道那是何等駭人的決定——從宗親到嬰孩,從學子到婦人,哪一個不是無辜?但他必須這麽做。

因為方孝孺說了那句“我死不足惜,然中國千年之士氣,喪於今日”,他知道這句話會像火種一樣,傳出去,就會燒死他,不僅僅是他自己,更是父親崢嶸歲月裏的期盼和希冀,是整個新時代傳承的榮光與福祉。

他要在這火種點燃之前,把所有可能傳火的人、所有記得這句話的人、所有因為這句話而肅然起敬的人,統統鏟除。就像殺死一隻令我驚恐萬分的壁虎一樣。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會不會也像我當年一樣,從恐懼的夢中驚醒?他會不會也在腦海裏一遍遍重演那個讀書人張開嘴巴說話的場景?不是壁虎發出啼鳴,而是人說出了決絕。

也許他也驚詫於這叫聲,也曾猶豫過那一瞬。可他沒有退縮。他一戳到底,把整整一個家族按進了冰冷的血泊裏。

當一切歸於沉寂,他是否也曾站在宮殿深處,長籲一口氣?是否也曾覺得如釋重負,卻又發覺自己無法回頭?

朱棣篳路藍縷地用自己的一生去證明自己。

他篡位稱帝,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個亂臣賊,他改年號為“永樂”,意為長治久安;

他遷都北京,修建紫禁城,建成今日帝都雛形;

他編《永樂大典》,廣收天下典籍,想讓後人記住他是個文治武功兼備的皇帝;

他派遣鄭和七下西洋,揚國威於四海,讓萬邦來朝,證明大明的強盛;

他五征漠北,親自禦駕親征,隻為雪靖難之役“兵變篡位”的恥;

他誅方孝孺十族,卻又禮遇文臣,扶持東廠,收攏人心,試圖掌控士人的筆,替自己正名;

他死在北征歸途中,終生未歇。

朱棣死後在另個世界會給朱元璋說什麽?我想會是這樣的:孩兒這一生,像您一樣鐵血剛強,卻始終不安。我做了什麽想必您也看到了。現在,我累了,我太累了,我隻想大哭一場。

又或許根本沒有什麽團聚的另一個世界。隻是在他死於征途、魂歸故土的那個夜晚,有些聲音,在他心裏確實一遍又一遍地響起,響起那隻沉默不語的壁虎,一生最後的刺骨哭泣。

2025.5.1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西湖孤山 回複 悄悄話 我什麽都不殺,全部放出去。
魅力野花 回複 悄悄話 我隻殺蟑螂。
壁虎,鬆鼠,鳥,到我家都是朋友。
如果壁虎到家裏,我會放他們出去。
有壁虎在,庭院裏沒有蚊子,蒼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