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融不進的圈子

(2025-04-17 18:50:40) 下一個

 

融不進的圈子就不要硬融。


當你走進一個高大上的圈子,假裝無所事事,裝作與這裏的大多數沒有太大差異的時候,你會產生幻覺:你已經融入了這裏。你說著一知半解的話,你做著似是而非的動作,你集體無意識裏的自尊維護感,你將不自在感解釋為“這就是人生的考驗”而心安理得,你為一種原本並不屬於自己的使命感而徒於奔勞鞠躬盡瘁。一切皆盡荒誕。


有個朋友看到我在大家激烈的討論中一直沉默表示同情。他深沉地對我說,看吧,你不懂哲學根本聊不進這個圈子。我苦笑一聲,表示不置可否。從朋友身上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本身就是強調自我融入感的一種很low的行為。但是我也並不怪他的話,因為與這種無傷大雅比起來,更大的錯誤其實是我自己。一個不懂哲學的人竟然還要在一個錯誤的時間,走進了一個懂哲學的格格不入的地點。自己尷尬的同時也會讓大家顯得照顧不周。更不可饒恕的事,竟然不懂得假裝融入,適時地插科打諢地加入類似:“真的嗎?”“沒聽說過。”“那可真夠牛的。”“哈哈哈哈。”這樣的於大爺標準捧哏用語。我真的是連裝都不裝地擺爛了。


不要形成表演性格,刻意把自己打造成一種人設是很累的。本來是什麽樣的人,就是什麽樣的人。很多時候所謂的上進心讓你活成最不喜歡的狀態,而單單隻是為了迎合所謂的成功。


人都有不同的圈子。融不進的圈子就不要強求。你以為進了一個高等圈子會有安全感,其實如果本不屬於那個圈子,進去會更加孤單。


我曾經認為自己很重要,我甚至認為過眼前的一切都是楚門的世界——為了自己而設計和表演。後來想想,很多時候的尷尬、自我的維護,那隻是聚光燈效應產物。我不重要,沒人在乎我今天說了什麽,做了什麽。幾千年以後,可能認識我的人都將化為烏有。存在過的半點符號都不會留存。


許多以前的老同事說我高冷,說我裝深沉。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深沉,很多時候那隻是詞窮。

 

有共情心理數值比較高的人會有這樣體驗,會替忘詞的表演者感到揪心,會為他們的尷尬感到坐立不安,很想讓這場戲順利地演下去。不是每一段沉默都需要被填滿,不是每一個空缺都必須補上。如果冷場,不必驚慌失措,那就學會退場吧。


許多年後我老了,還會回憶起剛剛長大時候那個場景——

 

像觀眾一樣看著那個穿著努力偽裝得體的自己站在圈子邊緣,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其實我什麽都沒想,隻是在等結束,等他們喝完咖啡,找個理由轉身離開罷了。


2025.4.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融入圈子”,如現在還在簡中區,那麽也許要2-3 代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