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在使用的農曆、24節氣為洋人所編(多圖)

(2023-01-31 20:07:46) 下一個

有人一看到文章題目,就一跳老高,馬上反駁:“24節氣進了聯合國文化遺產“,顯然他們混淆了“文化”與“科學”的區別,本文談科學與真實曆史,不談文化。

雷公、雷母都是文化,封神演義可以進聯合國文化遺產。北美的”土撥鼠日“,土撥鼠預報節氣(春天的到來時間)也可以進聯合國文化遺產,不是嗎?

祖衝之、一行僧人等都編纂過曆法(日曆),但用了若幹年後都失準了。老祖宗留下的曆法會不準?是的,老祖宗的智慧也隻能如此。到了明末,一直沿用的郭守敬曆法也屢屢出錯,當崇禎讓欽天監官員重修曆法時,他們傻了眼,不會編,借口是“我們無法超過祖宗的智慧”。

何謂不準?月亮形狀從無月(全黑)到滿月,再到無月一個周期(叫做一個月)是29.5天(月亮在自己軌道繞地球一圈是27天,但地球也在自傳、並繞太陽公轉,所以在地球上看月亮一個圓缺周期是29.5天),這當然很準,千百年不變,古人當然不會不準(或誤差不大)。所謂不準,是指季節、節氣不準了,春夏秋冬、24節氣亂了。假如,古代中國日曆一開始3月5日是開春,是播種時間,過了200年,3月5日會是大夏天了,才開始播種?這就是不準了。這個3月5日是陰曆、陽曆?當然是陰曆了(也有把陰曆混同叫做農曆的)。這是關鍵點!季節、節氣是年的概念,與月毫不相幹。

古時中國人、一部分外國人主要看月亮變化記錄日期,用陰曆,因為容易觀察,好記錄。但年的周期長,就不好觀察、記錄了,而四季、節氣恰好是年(陽曆)的東西,不是陰曆的東西。也正是因為陰曆與節氣毫不相幹,用陰曆來測算、記錄節氣是係統誤差,永遠不可能正確。

細心的讀者應該注意到24節氣在陽曆裏是固定的。近幾十年,清明是4月5日或4日,大寒是1月20日,立春是2月4日或3日,誤差不超過三天。這2月4日等日期是陰曆日期,還是陽曆(羅馬曆)日期?當然是陽曆了,所以說節氣固定在陽曆裏,是陽曆的日期。因為陽曆2月,多數年份是28天,有時會29天,所以節氣會有誤差,但不會超過三天。那立春、清明、大寒在陰曆裏是幾月幾日?不知道,沒有陽曆與陰曆換算公式,要一天一天死排。本質上,也沒有必要知道這些節氣在陰曆裏是幾月幾日!過去的新年(辛亥革命後被改名為“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呢?新年是正月1日(冬至過後約30天,沒有月亮的那一天,叫新年,也就是新一年的開始)、元宵節(正月15日,正好滿月)、中秋是8月15日(滿月),端午是5月5日,這些日期是陰曆日期,還是陽曆日期?當然是陰曆日期,因為完全按月亮變化定日子,所以新年應該叫陰曆新年吧?這些日子在陽曆(羅馬曆)裏是幾月幾日?不知道!!要想知道,前麵說過隻有死排。中國的傳統曆法主要靠陰曆,這些傳統節日就是明證,都是看陰曆的幾月幾日。中國曆法另外靠加閏月來協調24節氣、協調年的長度。所以準確地講,中國曆法是陰陽曆。

通過上麵分析,聰明的讀者自己思考也能猜到,陰曆與陽曆毫不相關,風馬牛不相及。陰曆日期要換算成陽曆日期,隻有一天一天死排。在傳統的陰曆中想要四季、節氣不跑偏,曆法中靠潤月(某年會有13個月)的方法來調整。

本來古代人糊裏糊塗地過日子也未嚐不可,但無奈古中國是農業國,牽扯到春耕播種。何時開始播種?這是個大問題!皇帝這天還要裝模作樣的扶犁耕種。錯了十來天時間,可要影響當年的農業收成。

萬物生長靠太陽。一年、四季、把四季細分的24節氣,以及農業生產都是陽曆(如我們現在用的羅馬曆、格裏曆)的事,與陰曆沒有半毛錢關係。在農業國家裏忘掉陰曆吧!月亮(陰曆)隻能用於吟詩、吃月餅,對GDP沒有半點貢獻。

本土欽天監官員無能,崇禎隻好轉向洋人,但這些洋人都是傳教士。人家是業餘(有網民說是三腳貓)的科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主業是傳教啊,羅馬天主教,居然勝了本土的專業欽天監技術官員,令華人汗顏不?

德國科隆人湯若望(這是他的漢語名字)1623年第一次到北京時,就接連成功預報出兩次月食,並寫出如何測算日食、月食的書《交食說》,印刷後分贈官員與朝廷。多說一句,在湯若望之前,利瑪竇在南昌居住時已經成功預報過一次日食,1596/9/22。

在晚年徐光啟的力薦下,1630年(崇禎三年)湯若望和意大利人羅雅穀來到北京(這是湯第二次來北京),接替故去的德國人鄧玉函繼續修訂失準的曆法。湯若望按照第穀的宇宙模型重編曆法。第穀模型是改良版的地心說,即地球是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其他行星繞太陽轉,太陽又帶著行星們繞地球轉。第穀模型比用了千年的托勒密模型先進,當然編出的曆法更精確,24節氣也更準(實際順序是第穀通過精確的觀測數據發現了托勒密的錯誤,從而想到了改良的地心說模型)。湯若望還是引入望遠鏡的第一人。其實,早在1619年,開普勒在歐洲發表了其第三定律,與早些時候發表的兩個定律一起確定了日心說,而且數學量化了行星運行、軌道長半軸與繞日周期(年)的關係。但湯若望1618年就離開葡萄牙裏斯本前往澳門、大明內地,應該不會知道開普勒定律。即使知道,也不會那麽早就承認日心說,畢竟他是天主教傳教士。三年後,徐光啟病逝於北京,沒等到新曆法誕生。1634年12月,新曆法完成,被命名為《崇禎曆書》,還未來得及實施,大明滅亡。

(湯若望在華傳教47年,官至一品,一生沒有再回歐洲家鄉,葬於北京。為紀念他,北京和科隆結為友好城市)

清軍入關後,湯若望轉而服務於大清。湯若望因又準確預報出日食而得到多爾袞和順治帝的信任,被任命為大清首任欽天監監正(相當於國立天文台台長)。順治帝將《崇禎曆書》更名為《西洋新法曆書》,又稱《時憲曆》,1645年頒行。1660年比利時人南懷仁受召來到北京,協助其教父湯若望在欽天監的工作。

1661年順治早逝時,康熙才8歲,鼇拜當政。大清天文界進入暗黑時刻。鼇拜反對西洋學說,欽天監官員楊光先在數學方麵小勝了一下湯若望,進而誣告,說湯若望等傳教士的西洋曆法吉時凶時倒置、邪說惑眾、潛謀造反。也就是說榮親王、董鄂妃病故,甚至順治帝的早逝都與西洋曆法有關。西洋新曆(即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又叫《時憲曆》)被鼇拜廢除,恢複早就不準的老曆(元朝郭守敬編)。1664年湯若望、南懷仁等傳教士被判淩遲處死,此時湯已經73歲,重病纏身、久已癱瘓、言語不清,連申辯也隻能靠南懷仁代言。楊光先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這時夜空出現了被古人視為不祥的彗星,1665年4月16日北京大地震,羈押傳教士的監獄遭到破壞,皇宮也受損,“且一連地震三日,人皆露宿,惴惴不安”,皇宮又發生火災。這一連串的凶相確實嚇傻了當權者,他們感到了上天的懲罰。隨後,一向信任湯若望的孝莊太皇太後降下懿旨,大赦了已經老邁的湯若望,其他傳教士也得到赦免,但欽天監主張新曆的李祖白、宋可成等5人還是遭到處死。湯若望被釋放出獄,獄中他身體受到嚴重摧殘,一年後,1666年病故於北京。後來,全國的傳教士除少數人(包括南懷仁)留京外,其餘都被押至廣州圈禁。

1669年,16歲的康熙擒拿鼇拜後親政。南懷仁積極為師父的“曆獄”案申訴,康熙也有意平反,同時大家也發現了老曆中1670年就有一些嚴重錯誤。

康熙讓南懷仁、楊光先公開競爭,以證明西洋曆法和本土曆法的正確性。如測算未來某時晷針影子的長度、未來某時太陽、行星的位置、未來發生月食的準確時間,並讓大臣們去驗證。這裏注意一下,能預報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和隻是看到日食月食後做記錄,有著本質不同、雲泥之別。南懷仁現在有最新的魯道夫星表和望遠鏡幫手,測算結果完勝了楊光先。南懷仁還指出,按楊光先推崇的測算,曆法中一年出現兩次春分、兩次秋分,非常荒謬。

慘敗後的楊光先隻會重彈其老調“寧可使大清無好曆法,不可使大清有洋人”。康熙沒有買他賬,楊光先先得到與他整傳教士相同的處罰~死刑,後改為流放。南懷仁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重新啟用《時憲曆》。南懷仁後來成了康熙的良師益友,經常應康熙要求,向他傳授幾何、哲學、音樂知識。

(南懷仁紀念郵票,他1688年逝於北京、也葬於北京)

辛亥革命後,1912年,民國啟用國際通用的公曆(即羅馬曆、格裏曆,中國人俗稱陽曆)。原先的《時憲曆》被改稱為夏曆,1949年後又改叫為農曆。用公曆1月1日為新年開始,原來的新年改名叫“春節”,民國為了破除舊風俗、舊曆法,一度還禁止過春節。

實際上,回推到1619年,開普勒在未用望遠鏡時就發表了三定律,確定日心說後,節氣就稀鬆平常了。把地球繞太陽軌道平分為12,就成了12節氣;平分為24,就是24節氣;平分為36,就成了36節氣...可以人為隨意地平分,如48節氣...很高深嗎?(本文是科普文,沒討論平氣、定氣的細節)。

所以,古代中國人看到的是事物(節氣)的現象,古代西方人看到了事物的本質。現代的中國人(比如讀者您)看到了什麽?

 

(徐 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