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國債與美聯儲印鈔(修訂)

(2022-10-11 18:55:30) 下一個

2022年10月5日根據美國財政部的一份報告,本周美國持有的債務超過31萬億(31 trillion)美元。CNN Business的報道稱,債務從未攀升到如此之高。

先談一下美國兩大管錢的機構,讀者看完就基本明白了美元原理。

一、美聯儲,有叫聯儲會、聯儲局的,依1913年《聯邦儲備法案》而創設。它不是政府機構,可算半政府機構。憑空印錢,借出去,然後收回(存放在庫裏,相當於銷毀了),但美聯儲得到了借出錢的回報~利息,這就是錢的一個循環、一個輪回。借錢出去是純自由市場,求回報為主,並推動全社會經濟發展。美聯儲起中央銀行的作用,但不是一個單一的銀行,它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係統(System),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12個聯邦儲備銀行(公私合股,不在首都,而是分散在全國各儲備區)、3000多家會員銀行(目前的數量)、3個谘詢委員會組成,其中聯邦儲備委員會下又有8個委員會。搞那麽複雜就是防止少數人壟斷、操控金融領域。與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突出三點:1)中央管理委員會,2)由12個地方性儲備銀行分散式經營,3)公共和私人部門相結合。

有個小故事,記載於很有名氣的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自己寫的回憶錄裏~《Keeping At It》。1984年,裏根準備連選連任總統,但要是美聯儲加息的話,會讓股市下跌,經濟數據難看。裏根總統和幕僚長James Baker 在白宮橢圓辦公室旁邊的總統圖書館裏召見了沃爾克。總統一句話沒說,但Baker傳遞了這樣的信息:總統命令(Order)你,選舉前不要加息。沃爾克感到“震驚”,這是總統在幹預美聯儲的獨立地位。沃爾克的書中寫道,他本就沒打算加息,但還是一言未發,起身離開了圖書館。事後他想起為什麽要在圖書館裏見麵?是因為那裏沒有錄音設備,而白宮辦公室可是自動錄音的。

美聯儲根據市場、美國經濟來控製現金總量(現金有Federal Reserve Note、美元、US dollar等不同稱呼,但含義相同),尤其是在市麵上流通的美元總量。即要足夠多,讓經濟順利發展,又不能太多,產生通膨,造成美元貶值,現在要求的年通脹率是2%。美聯儲是把錢借出去的,誰會用錢、利用率高、回報高、信用好,就借給誰。具體怎麽操作?下麵會細說。這裏先說明一下,所謂“印”美元隻是個形象說法,可能是數字形式(即數字貨幣)轉賬,不一定是印紙幣。美聯儲憑空創造出數字,轉給其他銀行即可。究竟需要印紙幣,還是轉數字貨幣,取決於商業銀行的需要,而商業銀行又是根據終端客戶的需要。如果客戶需要某種麵額的紙幣,商業銀行會向美聯儲要那種麵額的紙幣,自然就要印鈔。美元的數字貨幣隻是美元的一種形式而已,如同硬幣與紙幣,隻是不同的形式。所以說美聯儲究竟是要印紙幣,還是鑄硬幣,還是轉數字貨幣,完全取決於客戶的需求。早在互聯網誕生之前,數字貨幣就已經存在,不是新東西。
美聯儲偏向於自由市場經濟,政府不幹預。政府不能規定印錢,也不能命令美聯儲升息、降息。

二、財政部。是聯邦政府部門(區別於州、市政府),錢由稅收產生,收聯邦稅、海關關稅,現在或有部分國有土地也能產生錢。政府管錢就不能是純市場了,不能是誰會用錢、利用率高、回報高,就把錢借給誰。稅收主要用於聯邦政府雇員的工資(總統、普通工作人員的工資),蓋辦公樓或租辦公室的費用,刺激經濟的投資,軍費(戰爭時花費會猛增),其他公眾、公益項目(如幾年前投了點資給加州高鐵,後來停了),給受災的州補助,發福利、白送錢(如疫情期間給窮人發的紓困金)。財政部管理、使用聯邦層次的錢。由於當年的稅收經常不夠用,所以就發各種期限、各種類型的債券借錢來花,這債就叫做國債US Treasury Securities。未兌付的債券總額常被稱為美國國債總額。所以國債是借未來的錢、現在用,額外成本是付債主(持有債券的人)“利息”。但這利息通常叫coupon,是固定的錢數,一般每六個月兌付一次,這不同於美聯儲的升息降息。債券沒到期,財政部是不會還本金的(除個別國債種類,可以提前贖回),但持券人可以在二級市場賣掉手裏的債券,換回美元現金。當然,如果二級市場國債賣家多,買家少,會讓美國國債掉價、貶值,財政部發新債時就要靠提高利息來吸引買家,那財政部就會吃虧。債券到期了,財政部才會還給持券人本金,這也是固定的錢數。國債“利息”常低於商業利息,但穩定、幾乎無風險。美債的流通性也很好,可以隨時賣掉換美元(除少數實名國債,不能在二級市場流通的)。當美聯儲調息時,國債還款“利息”不會跟著變動(其中ibond、TIPS種類國債隨通脹指數CPI變動,ibond每年有1萬美元限額,隻賣給美國納稅人個人,利息收入可以推後很多年才交稅,TIPS本金隨CPI變,利率不變,限購500萬,收入不免稅,除非在退休賬戶裏)。
很明顯,與國債不同,稅收是收當下的錢。當然,償還國債最終是靠未來的稅收(對老人倒是一種福利,反正未來不交稅了,讓下一代年輕人多交稅,還老人年輕時的欠債。除非老人有遺產,到時候政府調高遺產稅率,老人死後還生前的債)。那麽長期國債是不是全靠將來拚命勞動來還本金和利息呢?不是,這就要談到技術創新。如10年期國債,10年後連本帶利還,美國人賭這10年內技術一定會發展,生產效率大為提高,增產增收,而不是在這10年裏賣死力氣。靠技術進步應可以增加稅收來還國債。美國還有30年期國債,30年,技術應該升級兩代了!稅收完全能輕鬆還30年前的債。所以美國一直強調技術革命與更新。

當然,如果國債過高,國會會要求聯邦政府盡快提高稅收並減少聯邦政府的各種支出,尤其是福利性支出。

國債不能混同於每年的聯邦政府的財政預算。國債債券期限有1年內的、也有30年的,還錢的金額數固定(除ibond、TIPS種類);而每年收稅在未收完之前無法知道到底有多少錢進賬,每年支出也是變數,這樣當年可能有赤字或有盈餘。每年的財政預算談不攏,聯邦政府會關門休假,也即聯邦政府的雇員罷工了,因為嫌工資少或其他待遇問題、工作條件。

國債是動態的。因為財政部不停地還到期的債券,也不停地發新債券。看上去國債數字很大,但由於有些是長期債券,可以分散到30年內裏慢慢還,所以每年還的並不多。可以等到某年年成好時,多收稅,少發福利,就可以少發新債券了。

如果美國國債全靠借新債、還舊債,那就是龐氏騙局了。事實上,美債是世界上信用最好的金融產品,從來沒有違約過。如果個人或外國政府有閑錢(必須是美元),肯定會考慮買美債,因為美國穩定等因素。比如30年期限,買某公司債券?30年後蘋果公司還好嗎?買其他國家國債?該國30年內會不會有內亂、戰爭?中東國有石油,他們的債券安全?30年內其他國家會不會發現更多石油,造成中東國石油不值錢?如果是,那中東國如何還債?這就是美國政局穩定、國家體量大(麵積大、人口多)、產品多樣化(含旅遊、影視)所帶來的優勢。由於風險低,即使利息低,別人也願意買。10年期美債往往作為世界金融產品的標杆,其他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利息需高於這個標杆,即高於10年期美債。當然也會出現美國某段時間不發售新債券,或你搶不到新的美債的情況。

當通貨膨脹時,因為國債債券是固定的“利息”、本金,所以債券持有者取回的是固定的現金,實際上是財富縮水,除非你持有的是ibond、TIPS類國債債券。

根據現代貨幣理論,國債沒必要還清(其實最早漢密爾頓也說過),但國債借來的錢如果讓政府亂花了,反過來會推高通脹。

誰是美國國債的債主?
國債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debt held by the public 可稱為公債,由個人、企業、美聯儲、外國人或政府、美國各州各市政府所持有的債券。他們都是美國聯邦政府以外的。 第二部分是 debt held by the government accounts,由聯邦政府的其他部門所持有的債券,也可稱為 intragovernmental debt,這些債券 is non-marketable Treasury Securities,即不在二級市場買賣,主要是SSN(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 社會保障金,俗稱養老金)。嚴格上說第二部分不屬於聯邦政府欠外部的債,因為債券在聯邦政府手裏,自己就是債主。
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也就是債主,是第一部分裏的美聯儲(它隻能從公開的二級市場買美國國債)和第二部分裏的聯邦政府其他部門(如SSN美國養老金部門)。
在2022/8/26,美國有24.19萬億國債由public所持有,6.65萬億由intragovernmental 所持有,總國債是30.85萬億美元。Public持有的債券占美國GDP的96.19%,外國人foreigners持有的債券大約占public中的33%(外國人無法持有intragovernmental 的那部分債券,那債券不賣給外國人)。2022年9月,外國持有的美債是7.3trillion,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回顧一下曆史記錄:外國人持有的債券2021年12月是7.7 trillion,2020年12月是7.1 trillion。

再聊一下聯邦儲備銀行如何發放貨幣(俗稱放水,實際上是借出去的)。

美國曆史上曾兩次產生、又兩次取消的“中央銀行”,那是真正的銀行,存放收來的稅、統一還各州欠的戰爭債等,但它不完全像英格蘭銀行。現在是聯邦儲備銀行(常被媒體籠統混稱為美聯儲、聯儲會、聯儲局),它印錢、控製貨幣(美元)的總數(尤其是流通的),保證美元購買力的穩定(即有信用)。保羅.沃爾克在19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為了壓製通脹,拚命加息時說“我的責任就是維護貨幣的穩定性,使它有信用,沒有其他責任。百姓辛苦工作掙來美元,如果一會就貶值,如何讓百姓對掙來的錢有信心?”。與黃金脫鉤後,聯儲會就可以“憑空”印錢了,錢少了就印,發向市麵;多了就銷毀(即收回美元入庫),具體操作見下麵三種方式。

1,印發美元,放款賺利息,隻要你能付利息還本金,就借給你。降息就是放水,降利率當然各商業銀行願意多借錢,商業銀行再加一點利息轉借給其他人,銀行是二道販子。這樣美聯儲就多印錢了,流向市麵,這就是“憑空”印錢;反之升息是抽水,減少貨幣。升息、降息由文章開頭提到的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投票決定,有12票。7票來自聯邦儲備委員會的7名委員,相當於來自中央,一人一票。5票來自地方,文章開頭提到的12個地方儲備區~12個聯邦儲備銀行分行,其中紐約分行常任有1票,剩下4票來自其餘的11個儲備銀行行長,這11個分行每年一輪換,有4個分行有投票權,沒有投票權的分行行長也參加會議討論。

2,公開市場操作,即在民眾的二級市場裏買賣國債US treasury securities 。美聯儲買國債當然用美元,它憑空印美元來買國債,就是印發美元流向市麵了、放水了;如果外麵美元過多,美聯儲又會在二級市場賣手裏持有的國債,收回、銷毀美元。當然此時債券的價格已經不是原價了,而是市場價,倒賣國債有可能大賺一筆,也可能虧錢,買賣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市場行為。這調節了市麵上美元的總量。

3,降低各商業銀行的準備金,也是放水、增發貨幣,提高準備金則是相反,但這一手段美聯儲很少使用。

1970年代末、80年代初,保羅.沃爾克提高了銀行準備金,另外還用了其他手段來抑製通貨膨脹,如用M1、M2、M3等指標觀察各層麵的貨幣量、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等。

憑空印刷、發放美元對美聯儲來說就是負債!是給最終收錢花錢的人(如領工資的人)打借條,拿到美元的人將向美聯儲要實際東西,紙幣並不能吃(當然對商業銀行來說,美聯儲是債主)。收回、銷毀美元對美聯儲來說就叫減少負債~因為已經還了百姓的借條(即美元)!新聞裏常聽到,美聯儲要縮表了,就是減少資產負債表,減少美元總量了。

有人說美國總能償還國債,因為他們可以印美元。這是一句笑話了,說明說者至今沒有弄懂“錢”的本質。如果這樣,美國直接印錢給政府花不就完了?壓根就不需要“國債”這個東西!還費啥勁印債券、發債券,再費勁印美元還國債呢?如果美國真靠印美元來還國債,那國債的信用保證了,但美元的信用沒了。況且,美國政府沒有權力印美元,也就是說總統或財政部不能下令印美元。

2019年全球60%的儲備貨幣是美元,全球70%的貿易、80%金融產品、90%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

現代各國的錢(貨幣)本身都沒有價值,錢的價值在於其“信用”,也就是錢的購買力。多印錢就等於自毀錢的信用。現在世界各國的錢中,美元最有信用,所以各國都願意用,不是美國用槍逼著你用美元。

與其說“美元霸權”,不如說“美元信用”。

 

(徐栩  數據來源於維基百科英文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