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印象以色列(2)耶路撒冷, 千年的紛爭與千年的美

(2023-07-14 06:28:02) 下一個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她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聖城。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象她那樣,被傾注了如此多的信仰。不同宗教的諸神在這裏聚集,不同的文明在這裏撞擊,不同的民族在這裏融匯。現今耶路撒冷有1200多個猶太會堂、158座教堂、73座清真寺,世界上估計也找不出第二個這麽特別的地方。

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衛王在此建城,到公元70年,羅馬軍隊第十軍團在橄欖山紮營,圍攻耶路撒冷,隨後摧毀了這座城市。在3千多年的曆史中,它被各方群雄征服過 38次,戰亂中它先後18次被夷為平地,但每次都在廢墟上再生。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像耶路撒冷這樣令人慨歎憂傷。

公元132年,羅馬皇帝為了徹底清除猶太聖殿的痕跡,滅絕任何懷念種子,曾經按照羅馬人古老的習俗,把猶太人建造的第二聖殿用一對公牛犁為平地,在舊址上建造羅馬神廟和羅馬城市。為了反抗羅馬帝國,狄太人舉行了3次起義,100多萬人被殺害,幾十萬人被迫擄為奴隸,其餘絕大數則被逐出巴勒斯坦,從此猶太人開始在世界各地流浪遷徙,受盡屈辱和迫害……

耶路撒冷被千絲萬縷的宗教情結所纏繞,幾千年來,狄太人為它哀哭千年,基督教十字軍為它瀝血征戰,全世界穆斯林為它魂牽夢繞。這裏沉澱了太多的敵視和仇恨,留下了太多的哀怨和紛爭,凝結了太多的祈禱和期盼……

當走進耶路撒冷老城中,基督教教堂的鍾聲、清真寺宣禮塔的召喚聲、猶太教徒的祈禱聲在耳邊此起彼伏,上帝耶和華、耶酥基督、真主安拉同在這裏接受全世界幾十億教徒頂禮膜拜,那一刻,讓人深切地感受到這座城市是如此牽動世人的心弦; 那一刻,這座城市是如此光彩熠熠與美麗動人……

這是一座美麗與憂傷、紛爭與融合同在的悲情城市,無論帶著何種目的而來,踏入這座滿眼“耶路撒冷色”的城市,會不自覺地被曆史和精神力量所震撼。

從埃拉特驅車前往耶路撒冷,沿途經過荒涼的沙漠和幽靜的死海,行程300多公裏,行駛4小時,我們終於來到耶路撒冷。4月份的天氣早晚還有些涼,到旅店稍事休整後,便出門探訪這憂傷、美麗的聖城。

耶路撒冷由錫安山、橄欖山、赫茨爾山等幾座小山組成,老城被山穀環繞,中部的山穀把城所在的山分為東西兩個山岡。

耶路撒冷老城是由一座山、四個區組成,一座山便是聖殿山,四個區分別是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教區和亞美尼亞教區,麵積僅1平方公裏。

在耶路撒冷的第一天清晨,我們來到老城的大馬士革門。古時從此門直出,一條大道可直達如今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從這裏出城後,到對麵的公交車站乘車前往老城東麵的橄欖山。

橄欖山(Mount Olive)位於古城東側,因其遍植橄欖樹而得名。這座山在聖經中屢次被提及。大衛王在叛亂中從耶路撒冷逃出,即上橄欖山;在基督教信仰中,這裏被認為是耶酥長期布道、傳教的地方,其死前從此進入耶路撒冷,死後亦於此複活升天。橄欖山也是觀賞耶路撒冷老城的最佳地點。

橄欖山頂有座升天教堂(Chapel of the Ascension ),紀念耶酥在此升天,室內有一塊凹入的腳印石板,據說是耶酥升天時踏過的石頭留下的腳印。

教堂是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親海倫娜太後在4世紀修建的,12世紀由十字軍重建。教堂很小,呈八角形,最多可容納30人,因地方狹小,經常都要排隊入內參觀。

離升天教堂不遠處就是主禱文堂(Lord’s Prayer Church ),建於19世紀,因耶酥常到此祈禱,故有教堂紀念此事。

主禱文是耶酥親自教導世人怎樣向天父禱告。教堂內有很多長廊,牆壁上麵掛有大約100多幅用各國語言寫成的主禱文瓷磚,其中中文版的主禱文是台灣天主教的主禱文。

站在海撥814米的橄欖山上,蜿蜒的舊城牆、圓頂清真寺、聖墓教堂和耶路撒冷老城一覽無餘。橄欖山的對麵,左邊是錫安山,右邊是聖殿山。

橄欖山上有一道特別的風景—墓地。從聖經時代至今約3千年,橄欖山一直是耶路撒冷人夢寐以求的墓地。因為按照先知撒加利亞的預言,猶太人認為橄欖山將是世界末日耶和華降臨的地點。因此,猶太人死後都希望埋葬在橄欖山上,他們相信在這裏的人可以複活。

墓地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靠近山頂的是猶太人的墓地,估計有15萬個猶太人的墓穴。不但猶太人喜歡在這裏選墓地,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喜歡在這裏選墓地。

先知墓(Tomb of the Prophets),墓地裏還埋葬著希伯來聖經中的最後三位先知 哈該(Haggai)、撒迦利亞(Zechariah ) 和瑪拉基(Malachi),他們均生活在公元前5至6世紀。

站在橄欖山觀景台,能觀望到對麵老城的東門(金門)。金門建於公元520年,阿拉伯語中稱為“永生門”。500年間,從未有人敢打開它。金門正對的橄欖山下為猶太人和基督徒墓地。根據聖經傳說,無論活人和死人,猶太人和基督徒在末日審判時將從此門進入聖城升天複活。

橄欖山與聖殿山之間的穀地叫做汲淪穀(Kidron Valley ),那裏是基督徒的墓地所在;靠近耶路撒冷舊城城牆的墓地,是穆斯林的墓地。

橄欖山的山腳下有客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這裏是耶酥與門徒吃完最後晚餐之後出來祈禱、被出賣及被捉拿的地方。

著名的猶大之吻發生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當時耶路撒冷處於羅馬的統治之下,耶酥的傳教引來了殺身之禍,猶太祭司司長用30枚銀幣買通了耶酥門徒猶大。叛徒猶大帶來了一群全副武裝的聖殿差役和祭司,“猶大之吻就是抓耶酥的識別暗號。

園內裏一塊石頭,據說是耶酥被捕時所趴的石頭,其間雕刻著耶酥趴下的畫麵。

如今的客西馬尼園裏種滿了橄欖樹,其中有幾顆超過千年曆史,據說是與耶酥同時代的橄欖樹,千年風霜磨礪的橄欖樹冠幾乎垂地。

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坐落在客西馬尼園旁,據說是耶酥在被捕前夜間禱告的地方。萬國教堂也叫苦悶教堂、痛苦教堂(Church of Agony ),這是以耶酥當時的心情而命名的。

教堂建於20世紀,是拜占庭風格,因得到許多不同的國家的資助而得名,教堂是在兩座古代教堂的基礎上重新修建的。

走進教堂,祭壇上高懸壁畫《痛苦中的耶酥》,教堂內幽暗的光線暗喻耶酥被出賣的那一夜。荊棘王冠狀的圍欄之中是痛苦之石(Rock of Agony ),據說耶酥就是跪在這塊石頭上禱告的,教徒們會在此虔誠的頂禮膜拜。

穹頂和四壁及地麵均是精美的馬賽克畫。

管風琴旁的畫作《基督的被捕》再現了當時的場景。

抹大拉的聖瑪利亞教堂(Church of St.Mary Magdalene )是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於1885年為了紀念母親瑪利亞、亞曆山德羅芙娜而建的。教堂通體潔白,7個洋蔥頭形狀的金色圓頂高低不一,在綠樹掩映下儀態萬千。小說《達芬奇密碼》中提到耶酥的妻子就是這位瑪利亞。

走訪完橄欖山後,又來到老城以南的錫安山(Mount Zion)。千萬別以為錫安山很高,那或許是我見過到過的最不象山的山, 但也許是是很多人心中最神聖、最高的山。

猶太人雖流散四處,但是四散的猶太民眾信仰的根基就在錫安。錫安兩字也常用來代替耶路撒冷全城和以色列全地。

並不是因為這座山有多麽雄偉,而是在這山上曾經發生過太多的故事,且多與聖經中的人物有關。

錫安山的馬可樓裏,坐落著最後的晚餐廳與大衛王之墓。二者作為建築的一層二層相連,其上層還有一座清真寺—一座大樓裏三大宗教同生共存,這樣的場景如不是在耶路撒冷,恐怕萬難見到。

中世紀,十字軍為紀念“最後的晚餐”,在錫安山建起一座哥特式教堂;15世紀奧斯曼占領耶城後,將教堂改造為清真寺並在上麵加一個尖塔和祈禱用的壁龕,把這裏變成了一座紀念先知大衛的清真寺,曾經有500年的時間禁止基督徒和猶太人進入。

走進一樓,便是大衛墓(King David’s Tomb),就在樓裏最底層的一個小房間裏。在以色列所有古代國王中,大衛王被描繪為最正義、最勇敢的王,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與哲人。大衛王在位40年,其中37年都在耶路撒冷。盡管他的墓室是否真在此地還有所爭議,但對猶太人來說,這裏已經成為耶城中僅次於西牆的至聖之地。

狹小的墓室也一樣一分為二,女左男右。每逢當地五旬節(傳說中大衛王逝世之日),這裏擠滿了朝聖的信徒,來此追思他們先王的眠塚。

大衛王墓裏置放的九叉燭台象征光明。

最後晩餐廳(Upper Room)則位於二樓,被認為是傳說中耶酥與其十二門徒最後一餐的所在地—這一聖經故事也因達芬奇的那副名畫而遐邇聞名。

晚餐樓大廳內有哥特式尖拱,雕刻精美的門窗與石柱。

在壁龕上矗立著一棵銅質橄欖樹,象征基督教是從猶太教發出的枝芽。

走出馬可樓,沿著窄巷走上幾步,就是聖母安息堂(Church &Monastery of the Dormition)。

從老城門外遠遠望去,它藍色的錐頂也十分顯眼,可算是錫安山的地標。盡管各教派間尚有爭議,但這裏仍被廣泛認為是聖母瑪利亞長眠的地方,目下這座教堂曆史不算長,建於20世紀初,但它的基址最早可追溯至四世紀拜占庭的教堂。

在聖母安息教堂的一堵高牆下,矗立著一尊大衛王的塑像;如果習慣了文藝複興藝術中英姿勃發的大衛形象,那也許認不出眼前的這座雕像: 一位年長的賢明君主模樣出現,頭戴王冠,身穿長袍,手執豎琴。

傳說錫安山是賜平安的山,但這座山自己本身卻傷痕累累。建在錫安山頂的錫安城門上,一塊塊石壁上布滿了槍眼。在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從這城門進入猶太區時,與約旦軍隊激戰時留下的痕跡,最後猶太區失守,猶太人被迫疏散,錫安門被關閉。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前,城門前的路就是以色列和約旦的邊境線,任何以色列人如果想靠近城門,就有可能被開槍擊斃。

如今在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依然有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軍人在四處巡邏。這種隨時準備進入戰爭的戰備狀態,讓很多初到此地的遊人覺得既新鮮又充滿恐懼。

交織著愛與恨的耶路撒冷,充滿魔力與悲劇。這裏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世界上還有哪個城市能如耶路撒冷般令人沉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淡白寧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的屋' 的評論 : 確實,正如你所言,耶路撒冷古城的一牆一磚都刻著曆史的滄桑。
石的屋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耶路撒冷的每一塊石頭都有故事
淡白寧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過獎了,耶路撒冷曆史太悠久、太複雜,我僅觸及了一些皮毛;由於人文背景的差異、宗教知識的匱乏,有時候無從下筆。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娓娓道來的敘述,把每一個景點和曆史事件/聖經記載聯係起來,不容易。謝謝分享,收藏了
淡白寧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sefild' 的評論 : 確實如此,隻有身臨其境,才能更好地感受、體會耶路撒冷作為聖城的重要原因。
Masefild 回複 悄悄話 要想了解聖經中的文曆史去以色列和耶路撒冷旅行是首選,已計劃安排好會去這些地方旅行的。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