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印象以色列(10)戈蘭高地,中東地區的戰爭與衝突之地

(2023-08-20 05:28:04) 下一個

世界上有一些地區,在國際認知上屬於一個國家,但實際空控製權卻在另一個國家。以色列就有很多這樣的地區,最為有名的就是東耶路撒冷(老城區)以及今天我們即將前往的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 ), 位於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和約旦之間的邊界。戈蘭高地最高海拔2814米,平均海拔1000米。在戈蘭高地上,從高處往下看,黎巴嫩、敘利亞和約旦邊界盡收眼底。戈蘭高地,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以色列與敘利亞的火藥桶,也是阿拉伯與以色列最敏感之地之一。

戈蘭高地南北長71公裏,中部最寬處約43公裏,麵積1800平方公裏,以色列控製1200平方公裏,占戈蘭高地的三分之二。戈蘭高地,不僅僅是一個軍事戰略之地,在淡水資源極其稀缺的中東,戈蘭高地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戈蘭高地又被稱為“中東水塔”。戈蘭高地的水源哺育了約旦河和加利利湖。

戈蘭高地自有人類居住以來,就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根據考古記錄,最早在當地居住的是亞摩利人(Amorites) , 從公元前3千年到前2千年就已在當地居住。之後,亞蘭人(就是古代的敘利亞人)占領了當地,並改名為巴珊地。摩西、約書亞征服迦南時,曾殺巴珊王占領了此地。公元前8世紀亞蘭王奪回巴珊,北國以色列的亞哈王從亞蘭人手中奪取了戈蘭高地的南部。以後,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等超級大國連接統治,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戈蘭高地屬於法國托管的敘利亞。1941牟,敘利亞獨立,於是它宣稱擁有戈蘭高地的主權。

如今的戈蘭高地依舊是以色列和敘利亞的火藥桶,加上黎巴嫩和巴解組織的頻繁活動,不時還有衝突和戰亂發生,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旅行地。

從提比利亞出來,沿著90號公路一直向北,再向東接91號公路, 沿途是一片片的草地、一群群的牛羊、一座座的村莊,約1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戈蘭高地的兵頭山(Mount Bental)。

兵頭山位於戈蘭高地戰場的製高點,以色列和敘利亞邊界前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山上,東邊可遙望敘利亞,北邊可見黑門山(Mount Hermon)。山下便是以、敘邊境和眼淚穀。眼淚穀(Valley of Tears)曾是第四次中東戰爭主戰場。

抵達戈蘭高地的時候已經臨近中午,陽光明媚,日照強烈,整麵山都被鐵絲網覆蓋著,這些已經生鏽的鐵網曾經是多少生命的生死線。

在兵頭山頂有一片小小的開闊地,山頭用岩石修建的掩體碉堡,周邊是一些昔日戰爭留下的戰壕、壘有沙袋的射擊點、很多防禦工事等軍事設施在這裏都完好留下。

戰壕裏有一些站著或蹲著舉槍射擊的假人,其中有舉槍待射的士兵,也有舉著望遠鏡的軍官,給兵頭這座山峰營造出了一種戰場的氛圍。即使如此,相信還是很難想象出戰時這裏的緊張情況,恐怕隻有那些浴血奮戰活下來的士兵才知道這裏曾經的慘烈吧。

這裏坦克轟鳴已經消失,槍林炮雨已經不再,眼淚穀此時是那樣平靜。

兵頭山周邊有很多的軍事設施,道路兩旁很多地方都拉著鐵絲網,掛著警示牌,許多地方還有戰爭遺留的痕跡,如戰壕、掩體以及廢棄的坦克等。

山頂的溝壕及防空洞現在仍在使用,一旦兩軍交火,這些都是軍事陣地,這一切提醒著我們已經身處在軍事控製區。

山頂的空地上,設立的路標指示牌,立著一個3米多高的風向標。標頂寫著不同地名和裏程的指示牌,指往不同方向。戈蘭高地距離耶路撒冷240公裏,距離約旦首都安曼135公裏,距離海法85公裏,距離敘利亞大馬士革等隻有60公裏……

從山頂向東俯瞰,綠色以東的地方就是敘利亞境內的平地,遠處的山峰背後就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僅有60公裏的路程。

出乎意料的是,這裏竟然有一座建築別致的咖啡店—安南咖啡館(Coffee Anan),店內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派出全部空軍,向埃及、敘利亞、約會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發動大規模突然襲擊。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占領戈蘭高地的大部分地區。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因10月6日是猶太教中的“贖罪日”,所以又稱“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之所以選在猶太人的假日贖罪日這天發動戰爭,是因為以色列在這天處於全國放假狀態。贖罪日是猶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天猶太教徒都會實行禁食,同時也會避免使用武器等。許多戰士這天離開崗位返家過節,以色列處於一年中戰備最脆弱的狀態。

埃及和敘利亞選擇了贖罪日這天對以色列進行了兩線夾擊,埃及進攻西奈半島,敘利亞在戈蘭高地進攻。埃及10萬大軍帶著1100輛坦克和敘利亞的5萬人及1200輛坦克和裝甲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造成以軍防線迅速崩潰,以色列在建國25年後第二次到了滅國的邊緣。然而,就在埃敘聯軍首戰告捷後攻擊突然停滯下來。也許是他們打得太順利了,唯恐以軍有埋伏,不敢貿然長驅直入。以色列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在全國動員了20多萬後備兵力迅速投入戰場發起絕地反擊,全體將士將人類的意誌力發揮到極限,最後贏得了戰鬥勝利。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和蘇聯雙方也不斷給戰爭雙方輸送補給。蘇聯站在阿拉伯人一邊,全力輸送武器;美國則出動一切力量,很快讓以色列占據上風。

戈蘭高地兵頭山和另外幾座小山之間,有一塊2公裏長、寬1.2公裏的狹小穀地,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敘雙方進行驚心動魄的坦克大戰的主戰場。從那以後,人們就把這裏的山穀叫做眼淚穀,如今這裏的戰爭硝煙不在彌漫。

據說,在眼淚穀那次坦克大戰中,以軍投入100輛坦克,敘軍擁有500輛坦克和裝甲車。戰爭初期,埃敘聯盟占上風,敘軍發動多次攻勢,一度突破以軍防線。最後,以軍在空軍支援下,成功逆轉戰況,但卻付出慘痛代價。以軍隻剩下9輛坦克,敘利亞的坦克和裝甲車也幾乎全被摧毀。戈蘭高地的坦克大戰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

1974年5月,以色列和敘利亞在聯合國調停下達成協議,以色列撤出戈蘭高地東部狹長地帶,讓出庫奈特拉城。同時在邊界設置1-4英裏的緩衝區,由聯合國派部隊進駐。之後,以色列在其占領區內修建了數十個猶太人定居點。

近二十年來,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態度時而發生轉變,1999年以色列議會以54票讚成對30票反對,通過了以色列從戈蘭高地撒軍的“戈蘭高地議案”,期間曾宣布“可能準備交出戈蘭高地,以換取中東和平”,但之後,以色列仍牢牢控製著戈蘭高地。2016年4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戈蘭高地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戈蘭高地將永遠留在以色列手中。

這裏曾發生過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戰後這裏也成了坦克和裝甲車的墳場,殺人武器最終變成了破銅爛鐵。

藝術家們把它們收集起來製作了風格迥異的動物和人物雕塑,麵對這些憨態可鞠的雕塑很難形容當時的感受,是藝術之美還是戰爭之悲?

或許,人們不想用沉重的方式來表現當年的戰火紛飛,而是用輕鬆可愛的神態來表達他們對和平渴望?

遊客們穿梭在戰壕裏、炮台前,防空洞中,想像著這裏曾經發生過的激戰;站在山頭遙望遠方,心底裏默默地祈禱:願戰爭硝煙永遠散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淡白寧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謝謝你的意見與評論,確實,中東的熱點比較多,戈蘭高地隻是其中之一。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謝分享!去了我想去而去了以色列但未能一遊的戰場!一點補充:戈蘭高地“是阿拉伯與以色列最敏感之地。”此話略微過頭,“之一”吧(其它:西奈,耶路撒冷,西岸等地也極敏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