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東淨土約旦行(4) 馬賽克之城-馬達巴;聖山-尼波山

(2023-04-27 05:28:04) 下一個

馬賽克(Mosaic)是一種古老的鑲嵌藝術,發源於美達不索米亞平原,後來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非常流行。在古羅馬時期馬賽克鑲嵌藝術開始發楊光大,被廣泛的用來裝飾建築的地板和牆麵,也成為羅馬人最具特色的藝術表現之一。羅馬時期由於基督徒受到迫害,他們便以藝術為信仰表達方式,他們把基督徒的故事在通道牆壁上做成馬賽克拚貼畫,用來傳播基督教,因此很多馬賽克壁畫與基督教有關。

在君士坦丁大帝正式承認基督教為國教後,使馬賽克鑲嵌藝術得到迅猛的發展,在君士坦丁堡的教堂使用了大量的馬賽克拚圖來裝飾美化;到了拜占庭時期,馬賽克發展到了巔峰,被廣泛用於教堂和民居建築的裝飾,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拜占庭人帶著古希臘典籍和藝術珍品逃到意大利,催生了文藝複興,而馬賽克隨同那個時代一起被淹沒在曆史長河中。

在去年的土耳其旅行中,對聖索菲婭大教堂和以弗所古城的馬賽克鑲嵌畫留下了深刻印象,對馬賽克之美有份特殊的情懷,既然到了約旦,一定不容錯過馬達巴這個馬賽克之城。

馬達巴(Madaba)位於安曼以南33公裏,讓這座城市名聲大嗓的,是埋藏於城市各個角落的拜占庭時期的馬賽克地板和牆畫。 從安曼出發,沿著國王大道(即約旦35號公路), 經過近1小時的車程抵達馬達巴市區,開始馬賽克藝術之旅。第一站當然選擇參觀當地最有名的的聖喬治東正教堂。

聖喬治東正教教堂(St George’s Greek Orthodox Church ),原始的教堂建於公元5世紀,現今的教堂則是1896年在原址重建的。當時就是那批來自卡拉克的阿拉伯基督徒,在拜占庭時期的古教堂遺址上興建這座東正教堂時,發現了這座馬賽克之城的鎮城之寶—馬賽克中東地圖。

教堂內的大廳地板上有一幅公元560年、用馬賽克鑲嵌的古代中東地圖,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中東地圖,因此教堂也被稱為“地圖教堂”。

該地圖由200多萬塊各種色彩的石塊所嵌成,地圖記載著拜占庭時期的中東世界,北起黎巴嫩,南至尼羅河三角洲;東起紅海,西至地中海;最初的馬賽克鑲嵌地圖長15.6米、寬6米,因為地震的緣故,現在隻有原來的四分之一。

地圖上標示了死海、約旦河、耶利哥、伯利恒與希伯侖等聖地,尤其是耶路撒冷,也是最古老的聖經地圖,它詳細記載著拜占庭時期的耶路撒冷老城的一些著名地方,如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聖史蒂芬門(St.Stephens Gate)、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黃金門(Golden Gate)、大衛塔(Tower of David)、卡爾馬克西姆斯(The Cardo Maximus)等等。

地圖還描繪花卉植物、鳥類、魚類、動物和日常生活景象;船隻和魚在約旦河上的景象。

教堂內祭壇不大,小巧精致。

教堂內四周牆上掛滿了馬賽克圖畫(Mosaic Paint), 圖畫內容全以基督教為主題的鑲嵌畫,非常精美。

古代的馬賽克是用純天然的石頭,顏色也是石頭本身的原色,由匠人手工切割成一厘米見方甚至更小的石片,再按照設計好的圖案鑲嵌成畫,工藝難度很高,也非常珍貴。而現代所用的馬賽克,都是采用窖內焙燒工藝製成的陶瓷製品,不能與古代馬賽克相提並論的。

馬賽克畫的優點是可以保存很久,但是花費昂貴,工藝複雜費時,一般隻有在教堂、公共建築、私人建築裏才會有,隻有基督徒和貴族才有實力用馬賽克來創作,因此馬賽克畫中一般描繪的是一些宗教活動和傳奇故事、或者是貴族們的日常生活和豐功偉績。

相對於繪畫或浮雕,馬賽克畫並不局限在二維畫麵上,可以圍繞著馬賽克畫,或近或遠地觀察,並不是隻有單一的視角;它用不同顏色的小方塊石創造出很自然的圖案。

馬賽克鑲嵌畫是羅馬世界極具特色的藝術,有很高的曆史文化價值,不管是欣賞其藝術性還是注重實用性,它都為生活帶來了精彩。

從聖喬治教堂出以後,途中經過了一處看起來很不起眼的景點,進去之後發現這裏也是考古公園的一部分;其實在馬達巴所有老房子下,都有可能找到拜占庭時期的馬賽克地板。

馬達巴在拜占庭帝國時代,變成了地區主教所在地,就在這一時期,特別是6世紀,馬賽克藝術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是公元749年的大地震造成古城的毀滅,大量的馬賽克地板被埋在地下。考古公園尤如工地現場,可以看到發掘、清理的過程;地麵上有大量馬賽克拚貼圖畫,有人物、動物、植物和幾何圖案的造型。

從考古公園岀來後,便來到聖約翰教堂(Church of St John the Baptist ), 教堂莊嚴靜穆,內部有一些14、15世紀的壁畫。

教堂有????展覽館,掛著一些黑白照片展示馬代巴的曆史,展覽館地麵上有一幅精美的馬賽克畫,畫麵上有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和人物。

教堂的地下室也展出很多精彩的馬賽克畫,以人物圖案的馬賽克最為精彩。

登上教堂頂樓的鍾塔,這是城市的最高點,可俯瞰全城。

馬達巴是約旦最大的基督教社區之一,城裏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基督徒,與其他伊斯蘭教徒和平共處。

小鎮上有清真寺、教堂和馬賽克學校,數以百計的馬賽克作品在不經意間映入眼簾,慢步街頭,不斷去尋覓那些飽含著曆史滄桑的馬賽克……

 

離開馬達巴,向北驅車約10公裏,就是頗有盛名的尼泊山(Mount Nebo)。這座山在聖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摩西,就在此度過了最後時光,並在此升天。摩西在基督教中是僅次於上帝和耶酥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伊斯蘭教的六大使者之一。

古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了400多年並受到奴役,上帝指引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回到上帝應許給以色列的土地迦南。

當年摩西率領以色列人從埃及來到以東沙漠,以杖擊石得到泉水,分給十二個猶大部族,使得猶太人在沙漠之中得到泉水而挽救了生命;但由於耶和華指示摩西隻要喊幾聲就可出水,而摩西卻以杖擊石而出水,從而違背了神的旨意。神說:“我賜給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從對麵觀看,卻不得進去。”

摩西隻得帶領以色列人在西奈曠野流浪了40年而不得入迦南,直到120歲登上尼波山遙望著迦南而逝。摩西升天後被葬在尼波山的山穀中,升天的遺跡已蕩然無存。

尼波山入口處的這塊石碑建於2000年,為了紀念梵蒂岡羅馬教皇保羅二世訪問尼泊山。路旁豎著這塊“摩西升天處”紀念碑,但是考古人員至今在尼波山和周邊都沒有發現有關摩西的遺跡。

這塊石雕遠看像一位長者的側臉,近看則有許多聖經人物的臉龐,如摩西、約書亞、以利沙和大衛。

進入大門後,便可看到這個工棚,裏麵存放著1993年考古發掘出的馬賽克地麵。在公元2世紀之前,就有基督徒來到尼波山,建起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在此修行;這座4世紀修建的教堂已成廢墟,僅剩些殘垣斷壁和精美的馬賽克拚花地板。

站在山頂,可以觀賞到約旦河穀和死海的壯觀景色,據說天氣好時候還能看到耶路撒冷。

山上的一塊指示牌,標示著由此到耶路撒冷等地的方向和距離,耶路撒冷離這裏隻有46公裏。

山頂矗立著一個巨大的銅製盤蛇十字架雕塑,這是意大利藝術家喬凡尼. 範托尼的1984年的作品,象征著摩西在沙漠中舉起的銅蛇,以及耶酥在十字架上的苦難和死亡。

山上的有一座新穎的教堂,這裏曾經是公元4世紀的因摩西而建造的拜占庭教堂及修道院遺址,後來重建為摩西紀念教堂(Memorial Church of Moses) 。

如今新建的教堂裏麵展示著原來的公元4世紀教堂的剩殘垣斷壁和教堂受洗池池底、祭壇。

教堂內有許多保存良好的馬賽克地板,描繪人類從狩獵、農耕然後有宗教信仰等文明發展圖。

如今站在這裏隻能回味曆史留給人們的猜想,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上漂泊了40年,卻因為以色列人不信神,終於無法回到迦南—神說:“我賜給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從對麵觀看,卻不得進去。” 他遵照神的指示登上尼波山,眼望著迦南的方向逝去。

3千多年後的今天,在懂得了這段背景後,再登上尼波山遠望以色列和耶路撒冷時,才可以領會它的肅穆神聖和無以言傳的傷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淡白寧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丹哥' 的評論 : 很高興你喜歡這些圖片。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都是一些有價值的圖,收藏了,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