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東淨士約旦行(3)羅馬古城-傑拉什; 阿拉伯城堡-阿傑隆

(2023-04-23 05:28:05) 下一個

傑拉什(Jerash)位於安曼以北50公裏處,坐落於海拔600米的高原之上,四周被樹木與肥沃的盆地環繞,有著悠久的曆史。最初傑拉什是亞曆山大大帝遠征時安頓老兵的地方,公元前63年羅馬將軍龐貝占領了傑拉什,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傑拉什作為其向外擴張的戰略據點,地位不斷突顯,羅馬人用了半個世紀時間精心打造了這座城市,使之成為羅馬遠東地區最大的行省省會城市,中東四大名城之一,被譽為羅馬之外的羅馬。

隨著古羅帝國的瓦解,傑拉什開始沒落了,此後在不同王朝王朝的統治中沉沉浮浮,卻沒能再現古羅馬時代的盛景。公元614年波斯入侵,以及公元636年穆斯林征服,進一步打擊了傑拉什。公元747年,該城遭受到一係列地震的破壞,千萬的古城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城裏人口減少到4000人左右,居民逐漸遷徒離去,古城荒廢了。到了9世紀,黃沙侵襲了這裏,掩埋了一切,傑拉什從此銷聲匿跡。

直到1806年,一位德國旅行者烏爾裏希·賈斯珀·西岑(Ulrich Jasper Seetzen)偶然發現了這座古城被埋在沙土裏。1925年,經考古隊的發掘,沉睡千年的傑拉什古城得以重見天日。

來到古城,首先會看到一座氣勢宏偉的拱門哈德良門(Arch of Hardrian) ,這是為了紀念哈德良皇帝在公元129年訪問傑拉什而修建的,拱門矗立在古城南門外一公裏處。這個堪稱曆史上最熱愛旅行的皇帝在位期間幾乎走遍了所有羅馬統治的土地,給後人留下了無數與之相關的故事和建築。

哈德良拱門原本預計是成為古城興旺擴張後的新南門,可惜當年的雄心並未如願,哈德良門則成為古城外一處狐獨的遺址。

從哈德良拱門進入後,左側有一個古羅馬競技場(Hippodrome ),它長245米,寬52米,競技場三麵是巨石壘起的階梯看台,可以容納15000名觀眾觀看戰車比賽和其他運動,目前隻有一小部分看台得到恢複。

競技場的南麵有十一道拱門,可以想象當年賽手從此門驅車而入,塵煙滾滾的比賽場麵,交織著人嘶馬鳴……

繼續前行,便步入古城南門, 從這裏才算開始正式進入傑拉什內城。

進入南門,眼前豁然開朗,兩排64根高大的愛奧尼克石柱如豎琴琴弦般優雅的環形矗立,最後又呈漏鬥狀整齊排列向北門延伸,合圍處一個麵積長90米,寬80米的巨型橢圓廣場(Oval Plaza),廣場建於公元1世紀,這裏是當年城市舉行盛大集會和重大審判的場所。

廣場中央原有祭壇和噴泉,現僅留一根石柱;廣場周圍有邊廊供人行走。

橢圓形廣場的左側山丘,雄踞頂端的是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 )和它旁邊的露天劇場(South Theatre )。

宙斯神廟建於公元162年,分為宙斯神廟和宙斯神殿兩部分,分別坐落在高低兩層的大平台上,神殿區在低的一層,現隻剩下馬賽克地板和矮牆,神廟區在高的一層,與神殿區有台階相連。站在這裏視野開闊,可以俯瞰廣場到廊柱大街的大片地區。

宙斯神廟是佇立在41*28米的台基上,內殿被15米高的科林斯柱環繞,柱子直經2米,可以想象昔日神廟的輝煌。

古城一共有兩座露天劇場,南劇場位於宙斯神廟的旁邊,規模稍大,建於90—92年,可容納3000人。南劇場除了壯觀華麗的舞台外,回響渾厚,音效極佳。

南劇場雖然在公元749年的地震中受損,但其大部分結構仍保存較完整。直到現在,劇場常常舉辦大型音樂會和歌舞表演。

北劇場稍小,位於阿爾忒彌斯神廟的一側,建於公元165年,原先隻有14排座位,作為表演與會議用途;公元235年擴建成現在能容納1600人的規模。

橢圓形廣場的北側連接古城主要街道“廊柱大街Cardo ”,一條長約800米,兩側排列巨大羅馬柱,通往城市北門的大道。

這條貫穿全城的科林斯石柱大街,是當年最繁華的商業大街。從這些殘垣斷壁中不難感受到其間的不凡氣勢。據說當年這條主幹道連接著數百公裏外的大馬士革,這既是繁榮的商道,也是軍需使用的幹道。

廊柱大街兩側遍布各式商鋪、神殿、教堂、浴室等城市重要公共建築。

廊柱大街旁的水神殿(Nymphaeum ),建於公元191年,雕刻繁複,造型精美,為敬獻女神寧芙(Nymphs)所建。建築底部是大理石,上部分是石膏,頂部呈拱形,前殿牆麵有7個出水口,出水口雕刻呈獅頭狀,水流從石獅嘴中噴出,噴射到神殿前的大理石水盆內。

北塔門(The North Tetrapylon)標誌著廊柱大道和Decumanus街的相交處,建於公元165-170年,是以前的交通轉盤,是環形的四柱殿。

北石柱街North Colonnaded Street) 連接著北塔門與北門,它建於公元75至76年,仍然保留希臘風格的石柱。

阿爾忒彌斯神廟(The Temple of Artemis ), 古城規模最大的神廟,正門位於廊柱大街上,從這裏拾階而上,一路攀爬,來到古城最高點,石柱高聳,神廟斑駁,殘垣斷壁,從這裏可以俯瞰古城。

神廟那高聳入雲的巨型石柱從城內任何方向都可以看到。

聖西奧多教堂位於阿爾忒彌斯神廟的南邊,建於公元530-531年,這個教堂規模很大,教堂內有兩排大石柱,中間還有一個有噴泉的小型廣場,教堂毀於749年的地震。

羅馬帝國中後期,基督教成為國教後,傑拉什建造了許多教堂,現在古城內外各種教堂遺址多達17處,不過大都已經成為廢墟,隻是個別教堂殘存的精美馬賽克地圖,留下了這段曆史的記憶。

遊走在傑拉什,仿佛步入時光隧道,夢回羅馬帝國的繁華盛世,古城的雄偉和它曾經的輝煌浮現在眼前……

由於古城的大規模修複工程摻雜了現代粘合工藝,讓傑拉什永遠失去了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格,讓千年古城在歲月滄桑中多了一份無奈和歎息……

 

從傑拉什往西北19公裏,就是阿傑隆(Ajloun),以其阿拉伯式城堡而聞名,其本身具有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的特質,它是控製周邊區域的古老軍事要塞。

城堡是阿拉伯軍事建築的典範。它居高臨下俯視著約旦河穀,視野遼闊。城堡整體呈圓形,巨石城牆堅固厚實,布滿箭孔,城堡外有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出入全通過一座吊橋。十字軍花了數年也沒能占領這個城堡和周圍的村莊。

城堡修建於1184年,其目的是用來斷絕十字軍交通,它的建成標誌著撒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力量開始超過十字軍,4年後十字軍的卡拉克城堡被攻克。

此後,作為約旦從北向南的城堡鏈中重要的一環,是一係列燈塔和信鴿站點之一,起著通訊和保護商道的作用。必要的時候會在夜晚燃起烽火,將情報從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傳送到開羅(Cairo)隻需要12小時。

城堡內部分為三層,每層都有大廳、回廊、通道、軍營、倉庫等。城堡的大廳設有高大的阿拉伯拱門和通氣、透光性的長方形天窗。沿城堡四周設有高低不同的箭孔,可以從不同方位射殺進攻的敵人。

城堡內還有一座博物館,收藏阿傑隆地區的文物,其曆史也是淵源流長。

站在城堡的最高處,不僅可以俯瞰約旦北部美麗的山脈和峽穀,還可以看到不遠處的戈蘭高地。在沙漠占國土78%的約旦,有著如此美麗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淡白寧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棗泥' 的評論 : 感謝你的支持與鼓勵。這次我們雖盡量做好旅行規劃,但還是百密一疏,遇上了穆斯林的齋月,飲食上有些不便。
棗泥 回複 悄悄話 你們真是深度遊。看得很仔細。照片壯觀大氣!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