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還文學城博客

傳統學術之我見:從
daohuanblog。wordpress。com看過去的。
正文

後科學時代

(2023-02-15 09:34:55) 下一個

後科學時代

 

楊道還 2/15/2023

 

科學時代說科學時代的話,後科學時代說後科學時代的話,後科學時代說前科學時代的話好像很“先進”,實際上卻是陳詞濫調。

此篇是讀網文有感,原文在此:乾隆為什麽不敢搞工業革命 也許不是因為驕傲無知…2023-02-13。精彩段落摘錄如下:

了解工業革命曆史的人都知道,開礦是工業革命的發軔之處,英國工業革命的那些玩意兒,什麽鐵路、蒸汽機,最早不都是在礦山裏用出來的麽?可為什麽嘉慶卻對此畏之如虎呢?

 

這個問題,很快得到了嘉慶本人更詳細的解答:嘉慶四年四月,有潘世恩、蘇廷祿兩位富商,找到門路向上了份呈請,想在直隸邢台境內開個礦采銀。

 

在通過官府層層遞交的“呈請”當中,這兩位尚處“萌芽狀態”的資本家挖空心思,極力想說服皇帝批準他們的計劃——現如今不是,川楚白蓮教作亂,朝廷不是缺銀子麽?我們開礦采銀,給您多繳稅,也解決了直隸滋生人丁的就業問題,這是官民兩便的大好事啊!

可對這樣一份努力“急朝廷所急”的呈請,嘉慶的批複卻異常嚴厲:

 

“朕恭閱世宗皇帝朱批諭旨,於開礦一事,深以言利擾民為戒,聖訓煌煌,可為萬世法守。朕每繹思莊誦,誌之於心,因無人以此陳請未經明諭。今有宛平民潘世恩、汲縣民蘇廷祿,呈請在直隸邢台等縣境內開采銀礦,給事中明繩輒據以入告,故特降旨宣示,使知朕意。

夫礦藏於山,非數人所能采取,亦非數月所能畢事,必且千百為群,經年累月,設立棚廠,鑿砂煎煉,以謀利之事,聚遊手之民,生釁滋事,勢所必然,縱使官為經理,尚難約束多人,若聽一二商民集眾自行開采,其弊將無所不至,此在邊省猶不可行,而況近依畿輔!他府猶不可行,而況地近大名!各該處向有私習邪教之人,此時方禁約之不暇,顧可聽其糾集耶!且國家經費,自有正供常賦,川陝餘匪指日即可殄平,國用本無虞不足,安可窮搜山澤,計及錙銖!

潘世恩、蘇廷祿自因現在開捐,揣摩迎合,覬覦礦苗,思擅其利,乃敢藉納課為詞,以小民而議及帑項,實屬不安本分。俱著押遞本籍,交地方官嚴行管束,毋許出境滋事。

至給事中明繩,若係巡城,隻當聽斷詞訟,遇有此等呈詞,亦應飭駁,況伊並非巡城,且係宗室,今以開礦事冒昧轉奏,明係商人囑托,冀幸事成分肥,殊屬卑鄙。朕廣開言路,非開言利之路也。聚斂之臣,朕斷不用。”

但康熙在自述目的時,說的很有意思:“(開礦者)皆係無室可居,無田可耕,乏產貧民,每日所得錙銖,以為養生之計,若將此等乏產貧民盡行禁止,則伊等何以為生。”

到了雍正時代,礦禁複嚴。勤勞的雍正明確指出:“非人力種植可得,焉保其生生不息?今日有利,聚之甚易,他日絕利,則散之甚難”。因而,對廣東、湖南、廣西等省地方督撫疏請開礦的奏請,他“均不準行,或嚴旨切責”。

清是異族,但學到了一些東西。這裏三個皇帝老兒的話,大概大多數人讀不懂。這個結論的根據是作者沒讀懂、或者有意誤導,得到的。而這篇文章又被文學城登載首頁,想必是有一定的流行性。

 

三個皇帝老兒講的道理,可以總結如下:

 

  1. 開礦必擾民。為什麽美國稀土開發不出來,民不願意被擾,不管是壞境,還是什麽其他原因。民與大企業鬥,阻斷開發,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是發展還是倒退?為什麽美國石油,頁岩鬥爭和纏訟不斷?誰的理屈?具體細節可以看新聞。

 

  1. 如何防止奸人得利而為大奸大惡?如某地石油支撐了極端分子,在中東仍在進行。如暴發戶。礦山誰得利?誰應該得利?

 

  1. 不易管理。詳見大量村民亂挖礦、挖掘藥草到使其瀕臨滅絕、以及挖一些亂七八糟東西的新聞。

 

  1. 資源耗盡城市怎麽辦?什麽是可持續發展?為什麽有人要搞電車,要廢棄化石燃料?這個問題最大。按照熵增原理或者耗散係統理論,係統越有序,需要輸入能量越大。因為效率問題,係統內混亂度的減小,必然導致係統外更大的混亂度。現代社會越來越有序,是太陽能能滿足的嗎?是地球能源能滿足的嗎?今日有利,聚之甚易,他日絕利,則散之甚難

 

  1. 非工業、商業不問。美國釣、獵有證,明文規定,可以玩兒,發財找別的路。為什麽?

 

後科學時代,與科學時代不同,因為可以從後看去,總結利弊。二十一世紀的人,仍活在二十世紀,隻知道二十世紀,講一些前科學時代的話,像個蒸汽機,是可笑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